1.本實用新型屬于采礦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礦山井下雙導流自動放礦裝置。
背景技術:
2.礦山井下溜井是礦石溜破輸送系統的關鍵設施,振動放礦機是礦石溜井的核心設備。
3.受溜井直徑的限制,傳統礦石溜井振動放礦機的單臺板為3100
×
1400mm長方形,出口為寬度1400mm,而“4m
3
側卸式礦車”箱體長4000mm。因此每節礦車在裝礦過程中必須在振動放礦機旁人工操作,電機車緩慢拉動礦車,當礦車頭端到達振動放礦機的漏斗正下方時,放礦操作人員打鈴給電機車司機信號,電機車停止,放礦人員操作振動放礦機為礦車裝礦,當礦車頭端裝礦到達限定高度時,放礦操作人員再次打鈴給電機車司機信號,電機車緩慢拉動礦車,當礦車尾端到達振動放礦機漏斗正下方時,放礦操作人員打鈴給電機車司機信號,電機車停止,放礦人員操作振動放礦機為礦車尾端裝礦,當礦車尾端裝礦到達限定高度時整節礦車裝礦完畢,放礦操作人員打鈴給電機車司機信號為下一節礦車裝礦,因此每節礦車至少進行前后端兩次對位才能裝滿,即通過“兩點對位裝礦”才能將礦車裝滿;在礦車對位時為防止礦石從礦車連接的空檔掉落到軌面上,在振動放礦機漏斗的口設有閘板卡槽,當每節礦車裝滿時需人工插上閘板,才能開動電機車對位下一節礦車。
4.有軌運輸系統承擔著礦石運輸任務,采用14t電機車牽引12節“4m
3
側卸式礦車”編組拉礦?!?m
3
側卸式礦車”車體總長4500mm,箱體長4000mm。通過對礦車編組實際裝礦計時,每列礦車編組完成裝礦至少要對位30次以上(有的礦車需要反復對位),裝滿一列礦車用時至少需要23分鐘以上,其中由于礦車對位占用時間約10分鐘以上,按每班26列次拉礦計算,用于礦車裝礦對位時間4小時;當每節礦車裝滿時需人工插上振動放礦機漏斗的口的閘板,勞動強度大,存在安全隱患。因此,無法提升運輸效率,也無法對減員增效創造條件及無法實現有軌運輸系統的自動化。
技術實現要素:
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山井下雙導流自動放礦裝置,以解決礦山井下礦石輸送時,裝礦、運輸效率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且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6.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7.一種礦山井下雙導流自動放礦裝置,包括礦山溜井,所述礦山溜井底部固定有與礦山溜井井口適配的漏斗本體,漏斗本體的出口端固定有出料口,出料口包括第一導流槽、第
聲明:
“礦山井下雙導流自動放礦裝置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