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土壤原位修復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土壤原位淋洗修復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環境越來越重視,為了改善環境,恢復土地,人們發明了許多方法,其中就有土壤原位淋洗修復的方法,土壤原位淋洗修復指不移動受污染的土壤,直接在場地發生污染的位置對其進行原地修復或處理的土壤修復技術,具有投資低,對周圍環境影響小的特點,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現有的土壤原位淋洗修復的方法在使用時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原位淋洗技術多采用豎井的方式注入淋洗液,但受土壤滲透系數等因素的影響,豎井的輻射范圍有限,淋洗液不能與污染物充分接觸,淋洗修復的效果較差;其他發明專利中有應用水平井進行淋洗液注入,此種方式可加大淋洗液與污染物的接觸面積,提高修復效率,但水平井施工需要對土壤進行大面積的挖掘和鋪管,施工難度大,工序復雜,工程量大,而且恢復的效果不佳,恢復的時間比較長,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土壤原位淋洗修復的方法。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壤原位淋洗修復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
背景技術:
中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土壤原位淋洗修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污染的土壤上方鋪設噴淋管道和噴淋裝置,然后在污染的土壤的周邊和中間處設置抽提井;(2)、再使用鉆機在污染的土壤上方開設有斜井,并且在斜井內部安裝超聲發生裝置;(3)、將斜井、噴淋管道和噴淋裝置與淋洗劑注入裝置連接,然后將抽提井與污水處理裝置連接和廢棄處理裝置連接;(4)、啟動淋洗劑注入設備,將淋洗劑注入噴淋管道和斜井中;(5)、啟動超聲發生裝置對污染的土壤進行處理;(6)、啟動抽提井中的真空泵,將污染土壤中的廢氣和廢液抽取出來;(7)、將提取出來的氣體和液體先后送入廢液回收處理裝置和廢氣處理裝置中處理。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噴淋管道和噴淋裝置架設在距離地面上方30-50cm處,噴淋裝置采用高壓旋轉噴嘴,每隔8-12平方米設置一個高壓旋轉噴嘴,抽提井的井徑為20mm,井深3.5米,抽提井的底端設置在距離地下水1-2米的土壤內,抽提井的每隔10-15平方米設置一個。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每隔4-6平方米設置一個斜井,斜井的傾斜角度為45-60°,超聲發生裝置設置在斜井的內部距離底端0.8-1.2米處,斜井對稱設置污染的土壤內。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淋洗2.5-3.5小時,淋洗2
聲明:
“土壤原位淋洗修復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