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多金屬礦選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從含銅尾礦中回收銅和金的方法。背景技術: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內有色金屬產量和對產品的需求量日趨增大,尤其是銅資源短缺形勢日益嚴峻,銅產品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對國外原料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國內銅資源供應不足的狀況將長期持續下去,每年需進口約75%的銅金屬以滿足國內需求。目前近地表礦石資源日益枯竭,但是早期銅選廠卻有大量的浸出尾渣堆積在尾礦庫中,該部分的礦石中品位高,有未浸完的氧化銅礦和難浸的硫化銅礦以及伴生的金礦,為了拓寬銅資源渠道以及其伴生金屬的利用范圍,開發該部分資源,目前可以通過直接酸浸浸出回收氧化銅,而硫化礦銅其它伴生金屬難以回收,被丟棄在尾礦中。因此,開發新型的選礦工藝流程,合理高效回收含銅氧化礦和硫化礦以及其伴生金屬金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目前回收尾礦中含銅資源和其伴生金屬的主要問題如下:1)硫化銅和氧化銅可以采用先選硫化礦再浸出選氧化礦工藝,但是在分選硫化礦時,添加在硫化礦的浮選藥劑會影響浸出氧化銅礦的萃取。目前開發該類型的礦石一般采用酸浸氧化銅,但伴生的硫化銅丟棄在尾礦中。其主要原因是酸浸渣的ph在2-3左右,和常規堿性環境回收硫化礦差異大,但是如果為了回收硫化銅,要提高浮選礦漿的ph至堿性,生產成本較高,經濟不合理。因此,如何在酸性環境中分選硫化礦成為工藝的關鍵。而伴生的硫化礦在因分布在酸浸渣中,其ph在2-3左右,和常規堿性環境回收硫化礦差異較大,但是如果提高浮選礦漿ph,生產成本較高,經濟上很不合理。因此,如何在酸性環境中分選硫化礦成為工藝的關鍵。2)尾礦庫中的浸出尾渣銅礦資源會自然結晶結塊,其粒徑約為1~20cm,再加上有時會有礦山產出的大塊度的原生礦石,如果采用直接浸出氧化銅,不僅氧化銅浸出率低,而且耗酸大。且尾礦庫中細粒級物料會沉積吸附在該部分大塊粒礦石中,如何采用有效手段將細粒級礦石和粗粒級礦石分開也成為工藝的關鍵。3)礦石經過酸浸后,硫化礦石會形成一層氧化膜,且細粒級含量多,有時甚至達到了-500目占80%,極不利于捕收劑、分散劑等與硫化礦物發生作用,如何將加強用藥在酸性條件下回收超細粒硫化礦也成為工藝的關鍵。4)在銅礦尾渣中常常伴生金,在尾礦中含量一般在0.5g/t,由于金的比重較大,可以采用重選的方法回收一部分金,但是由于金礦品位低,且礦石屬于超細粒范疇,
聲明:
“從含銅尾礦中回收銅和金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