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高位立體料庫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攪拌站后臺高位立體料庫智能上料設備。
背景技術:
2.立體料庫是自動化程度更高的卸料方式,其卸料流程是:自卸車→接料斗→一級上料皮帶→二級上料皮帶→分料皮帶→分格料倉。如果場地有限,不方便皮帶機布置,也可以改為自卸車+皮帶+斗式提升機組合卸料方式,卸料流程是:自卸車→接料斗→中轉皮帶→斗式提升機→分料皮帶→分格料倉。皮帶機或斗式提升機的輸送量一般在500-800t/h。為滿足物料平衡,原則上最低的輸送量不得低于生產消耗量?!侗本╊A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規程》推薦使用集裝箱運輸,集裝箱運輸車有自卸式集裝箱運輸車和非自卸式,站點應考慮增設集裝箱翻轉機配套非自卸式集裝箱的卸料作業,提高工效,集中收塵。使用立體庫儲料可避免使用燃油裝載機,減少尾氣排放,有利于區域的環保。
技術實現要素:
3.鑒于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種攪拌站后臺高位立體料庫智能上料設備。
4.根據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攪拌站后臺高位立體料庫智能上料設備,包括,儲料倉,所述儲料倉被分隔成若干料倉格,所述料倉格下連接有若干下斗體,所述下斗體呈雙排對稱設置,上料斗,所述上料斗設置在所述儲料倉正前方的地面下,所述上料斗內置有若干斗體,皮帶機系統,所述皮帶機系統由斜皮帶、分料皮帶、雙向分料皮帶、上料平皮帶、送料平皮帶、上料斜皮帶構成,控制系統,所述儲料倉、上料斗和皮帶機系統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電性連接。
5.所述斜皮帶底部和上料斗底部連接,所述斜皮帶與水平面的夾角為 20°?25°之間。
6.所述分料皮帶和雙向分料皮帶均設置在所述儲料倉的頂部,所述雙向分料皮帶和分料皮帶相互垂直設置。
7.所述斜皮帶、分料皮帶和雙向分料皮帶上設置有分料小車。
8.所述上料平皮帶和送料平皮帶設置在所述儲料倉的底部,所述送料平皮帶和上料平皮帶相互垂直設置且交替連接。
9.所述上料平皮帶和分料皮帶平行,所述送料平皮帶和雙向分料皮帶平行,所述上料平皮帶有兩個,所述送料平皮帶對準所述下斗體。
10.所述上料斜皮帶和上料平皮帶連接,所述上料平皮帶、送料平皮帶和上料斜皮帶上設置有上料小車。
11.綜上所述,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后臺上料智能化,節約能源、降低能耗、降本增效。
附圖說明
12.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
聲明:
“攪拌站后臺高位立體料庫智能上料設備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