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磨煤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磨煤機蓄能器。
背景技術:
2.磨煤機是將煤塊破碎并磨成煤粉的機械,它是煤粉爐的重要輔助設備,磨煤過程是煤被破碎及其表面積不斷增加的過程。要增加新的表面積,必須克服固體分子間的結合力,因而需消耗能量。煤在磨煤機中被磨制成煤粉,主要是通過壓碎、擊碎和研碎三種方式進行。
3.現有技術中,發電廠用的磨煤機在使用的時候,其外圈會設置3個支撐結構,這3個支撐是油缸的形式連接著磨煤機的拉桿。在磨煤機的使用過程中,由于磨煤機會產生上下浮動的力,通過油缸來對其進行支撐,保證其使用過程中的穩定。但是在使用中,由于拉桿會上下帶動油缸支撐桿上下動,瞬間的壓力會造成連接液壓油的油管上電磁閥損壞,一旦漏油就會導致油缸喪失支撐能力,更有可能導致磨煤機的傾斜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4.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磨煤機蓄能器,通過設置有蓄能器,當液壓油進入到蓄能器中的外殼內部時,會對外殼內部的氣囊進行擠壓,而在氣囊在被擠壓的過程中,可以對液壓油瞬間的壓力進行釋放,且氣囊底部的兩個緩沖球可以對氣路連接管進行防護,防止氣囊在被擠壓的過程中對氣路連接管造成損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6.一種磨煤機蓄能器,包括油缸,所述油缸出油端連接有出油管,所述油缸進油端連接有進油管,所述進油管一端設置有蓄能器;
7.所述蓄能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部設置有氣囊,所述氣囊底端設置有氣路連接管,所述氣路連接管底端貫穿外殼內壁并延伸至外殼底端,所述外殼頂部設置有液壓油連接管,所述液壓油連接管底端貫穿外殼內壁并延伸至外殼內部,所述液壓油連接管頂部設置有液壓油流通管,所述液壓油流通管底端設置有l形管,所述液壓油流通管通過l形管與進油管相連接;
8.所述外殼內腔底部靠近氣路連接管的一側設置有兩個緩沖球,兩個所述緩沖球以氣路連接管為中心對稱分布,且緩沖球底部與外殼內壁相連接。
9.進一步地,所述外殼底部側面設置有支撐夾持機構,所述支撐夾持機構包括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一端與外殼底部固定連接,且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基板。
10.進一步地,所述基板表面中部貫穿設置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槽兩側均設置有限位槽,所述基板表面兩端均設置有一組夾持部件。
11.進一步地,所述夾持部件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弧形夾板,所述弧形夾板頂
聲明:
“磨煤機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