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冶金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鎳鐵生產高冰鎳及鐵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2.目前鎳鐵制備高冰鎳主要有2種工藝路線:
3.(1)液態鎳鐵加硫磺硫化后采用p-s轉爐吹煉成高冰鎳,吹煉渣貧化后得到低冰鎳和棄渣,低冰鎳返回p-s轉爐。該工藝路線借鑒了傳統的硫化礦吹煉思路,目前有大量工業應用案例。
4.(2)冷態或者液態鎳鐵(或者硫化后得到的低冰鎳)直接采用連續吹煉爐(比如側吹爐、底吹爐等)吹煉得到高冰鎳和爐渣,爐渣經貧化后得到低冰鎳和棄渣,低冰鎳返回到連續吹煉爐。該工藝解決了p-s轉爐周期性作業的問題,處于試驗階段,尚無成熟應用的案例。吹煉渣(或者貧化渣)都作為棄渣堆存,或者外售給水泥廠。
5.與傳統硫化鎳礦熔煉產品低冰鎳不同,紅土礦冶煉得到的鎳鐵、以及硫化后得到的金屬化低冰鎳具有硫低、鎳高、金屬化程度高等特點,現有工藝處理時出現(或者存在)諸多問題。
6.(1)p-s轉爐直接吹煉
7.1)液態鎳鐵的溫度在1450℃以上,隨著吹煉的進行,冰鎳的硫含量升高,冰鎳的熔點逐漸降低至1200℃以下。轉爐周期作業時,開吹初期爐內存在較大溫度波動,導致爐襯的剝離,降低了轉爐的壽命。另外,吹煉風口區局部溫度過高,壽命僅70-80爐,而傳統轉爐壽命在300爐以上。
8.2)吹煉金屬化低冰鎳(或者鎳鐵)的渣量極大,當鎳品位為15%和25%時,吹煉1噸金屬鎳產渣量為12t和6t,頻繁出渣作業大幅度降低了轉爐的效率和送風時率,尤其是處理低品位原料時,這就導致p-s轉爐的數量眾多,生產成本高。生產組織困難。
9.3)轉爐渣含鎳高(平均1.2%),需要進行貧化,進一步增加了生產成本。
10.4)吹煉過熱,需要大量的冷料。
11.5)吹煉需要熱料起爐,需要依托紅土礦熔煉系統建廠,且受其生產制約。
12.6)p-s轉爐周期作業,作業率低(一般50%),煙氣量大,且波動大。
13.(2)連續吹煉技術
14.1)通過連續吹煉爐一次性吹煉到高冰鎳(冰鎳含鐵4%以下),由于冰鎳含鐵10%降低至4%需要的氧量極少,且ni易氧化,將導致終點控制極為困難,無法適應爐況波動。
15.2)直接吹煉至高冰鎳渣含鎳極高(2%左右),渣貧化難度很大。
16.(3)吹煉渣利用
17.目前技術中,吹煉渣經貧化后基本上作為棄渣或者外售給建材企業,由于以紅土礦為原料生產的鎳鐵(或者金屬
聲明:
“鎳鐵生產高冰鎳及鐵水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