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2.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意義在于從電池原材料—電池—電池系統—汽車應用—二次利用—資源回收—電池原材料的電池全生命周期使用角度考慮,可以降低電池成本,避免環境污染。針對退役的動力電池,有兩種可行的處理方法:一種是直接作為工業廢品,進行報廢和拆解,提煉其中的原材料,實現原材料的循環利用;另一種方式則是考慮退役的動力電池,雖然已經不滿足汽車的使用條件,但仍然擁有一定的余能,其壽命并未完全終止,可以用在其他領域作為電能的載體使用,從而充分發揮其剩余價值。有余能的電池包拆解成模組,模組經精細拆解成電芯,電芯再經過測試柜分容,經過分選設備配組成電池模組所需要的電氣性能,配上現有成熟的電池控制板來重新利用這些有余能的退役電池。
3.同時,又因為退役電池在單體之間存在差異,尤其是均勻性上,有時候能量的衰減是非線性、斷崖式的,就如同木桶理論——最短的木板起決定作用,最差的電池則決定了整個動力系統的性能。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對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過程是:首先拆解電池包,分出模組,經過檢測,余能合格的電池模組拆解成電芯,電芯經過分容配組組成電池包。在拆解模組的過程中由于拆解了電芯的緊固裝置,電芯的內應力發生變化導致一部分(將近30%)電芯容量斷崖式下降;在拆解模組的過程中一般采用的是銑床,容易發生微短路的情況給電芯帶來損害;拆解模組是費工費時的工作;拆下來的檢測合格經過分容配組兩道程序,既費人工又費電能而且增加工時和成本。從以上利用退役電池的過程來看,在拆解,分容配組的過程中增加很多成本和耗費大量工時,而且采用市場上普通的電池控制板制造出來的梯次利用產品,容量損耗的很快,使用的效率也不高,年限一般在1年內就不能使用了。
技術實現要素:
4.為解決上述的問題,在不拆解電池包或者不拆解電池模組的情況下直接使用電池包或者電池模組,并經過檢測實現對電池包或者電池模組的直接梯次利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方法。
5.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6.一種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7.(1)電池包規格設計:根據等待安裝電池車型或者油改電車型,通過計算該安裝車型車身總重量,測量車型電池包最大裝載空間,確定電池包規格參數;
8.(2)電池包容量設計:確定待安裝電池車型或者油改電車型電機
聲明:
“退役電池梯次利用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