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隧道初支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隧道初支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國內交通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更多的公鐵路項目得到批準和實施,隧道工程由于可以克服兩地高程和縮短平面距離被廣泛的運用在公鐵路工程中。我國地域廣袤,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多樣,修建的各類隧道會遇到不同特征的圍巖類別,其中,在城市地鐵和山嶺隧道進洞段經常遇見粉砂地層、破碎帶等軟弱破碎圍巖。軟弱破碎圍巖一般具有風化程度高、巖土體強度低、含水量大等特點,在隧道開挖中容易引發圍巖失穩和沉降大變形。
噴錨支護是目前運用最為廣泛的初支手段之一。噴錨支護是在開挖后的隧道面上噴射混凝土和施工掛網錨桿,在一個工作循環中如果噴錨的區域面積太小,那么設備進出場所占用的時間相對較長,整個循環的工作效率較低;如果一次噴射區域面積太大,那么噴射區域在噴射混凝土前將暴露的時間長、暴露面積大,不利于圍巖的自身穩定,特別是在軟弱破碎圍巖中掘進時應避免長時間、大面積的暴露。因此,如何安全、高效的軟弱破碎圍巖隧道進行快速支護是一個技術難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隧道初支結構,鋪設在開挖完畢的隧道輪廓面上,所述隧道初支結構包括:
水泥毯,其鋪設在所述隧道輪廓面上;所述水泥毯中加入鋼纖維;
鋼筋網片,其鋪設在所述水泥毯上;以及
鋼拱架,其沿著所述隧道輪廓面架設,且頂在所述鋼筋網片上,為所述鋼筋網片提供支撐。
一種隧道初支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水泥毯鋪設在開挖完畢的隧道輪廓面上;
步驟二、待所述水泥毯安裝完成之后,向所述水泥毯噴淋水,當水泥毯完全潮濕后停止噴淋;
步驟三、當所述水泥毯風干后,在所述水泥毯上鋪蓋鋼筋網片,并沿著所述隧道輪廓面架設安裝鋼拱架,鋼拱架頂在所述鋼筋網片上,為所述鋼筋網片提供支撐。
根據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的隧道初支結構的施工方法,所述水泥毯由多塊水泥毯單元搭接而成;所述鋼拱架為若干個,相鄰鋼拱架之間相隔一定距離;每個所述水泥毯單元沿隧道軸向方向的長度為d,單位為m,
d=n×d+2δ
其中,
n——循環個數,取1~2;
δ——相鄰兩個所述水泥毯單元之間的搭接長度,取0.1m;
d——相鄰兩個所述鋼拱架的間距,0.5~0.8m。
根據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的隧道初支結構的施工方法,
聲明:
“隧道初支結構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