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行業主要以螢石(CaF2)為原材料生產氫氟酸,再合成各類氟化物,包括有機氟化物、無機氟化物及含氟單體等。隨著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產業的不斷發展,更多的新材料生產對氟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如光伏行業為了實現對硅片正面和邊緣進行刻蝕,以達到去除正面及邊緣硼硅玻璃(BSG)的目的,采用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即為氫氟酸。同時光伏企業也是廢水排放大戶之一,因此有效處理含氟廢水,減少含氟廢水排放帶來的水體污染和生態環境破環,降低對動植物及人體的不良影響極為重要。
四川某污水處理廠正面臨光伏行業廢水中F-達標排放的難題。該光伏企業生產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基于選擇性載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的太陽能電池,廢水在經過光伏企業一級處理后執行《電池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0484-2013)表1的間接排放標準,即pH為6~9,COD為150mg/L,SS為140mg/L,TP為2.0mg/L,氟化物為8.0mg/L,TN為40mg/L,NH3-N為30mg/L。以2023年6月的原水(光伏企業一級處理出水)水質統計數據為例進行分析。該光伏企業在COD控制方面基本滿足進水標準,最高為155mg/L,最低為36.7mg/L,平均為104mg/L,僅6月初出現一次超標現象,對后續進一步處理不會產生明顯影響;進水TN最高為9.12mg/L,最低為1.28mg/L,平均為5.25mg/L,滿足處理要求;進水TP最高為0.56mg/L,最低為0.01mg/L,平均為0.11mg/L,基本無需處理即可達標排放;原水F-濃度最高為11.29mg/L,最低為2mg/L,平均為4.77mg/L,前10天F-濃度變化波動大,存在超標現象,后期變化趨勢相對穩定。
原水中COD、TP、TN、NH3-N均可通過前端的A2/O生化處理達標排放,問題在于F-濃度無法通過生化處理達標,而且低濃度的F-處理難度相對較大。該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尾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即:COD為50mg/L,BOD5為10mg/L,SS為10mg/L,NH3-N為5(8)mg/L,TN為15mg/L,TP為0.5mg/L,pH為6~9,F-濃度按1.5mg/L控制??梢钥闯?,該污水處理廠需要對原水的各項指標進一步處理后才能達標排放,尤其
聲明:
“光伏廢水二級處理除氟劑工程應用”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