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礦區水土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生態修復過程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步驟1:水土污染治理,向污染礦區及附近流域內中投放體相負載零價鐵生物炭與污泥生物炭復合顆粒; 步驟2:鋪設底土層,利用推土機將礦區地面推平并夯實,并將礦區廢水抽出,礦區地面高落差處通過堆疊生態袋鋪設為緩坡,然后在地面和緩坡上鋪設底土層并夯實;所述底土層由熟石灰、黏土、爐渣按質量比1:2:2混合而成; 步驟3:在底土層上鋪設心土層,待底土層自然沉降并產生裂縫后,在底土層上鋪設心土層,并由心土層將裂縫灌封;所述心土層由熟石灰、黏土、水按質量比2:3:3混合而成; 步驟4:在心土層上鋪設表土層并夯實;所述表土層由熟石灰、淤泥、爐渣按質量比1:2:2混合而成; 步驟5:在表土層上開挖若干條倒梯形溝;各條倒梯形溝等距平行排列,且相鄰兩條倒梯形溝之間形成一條梯形壟;倒梯形溝的上部寬度為0.5~1.0m、下部寬度為0.2~0.5m、深度為0.3m;梯形壟的上部寬度為0.5m、下部寬度為0.8m、高度為0.5m; 步驟6:在每條倒梯形溝內鋪設防護網; 步驟7:在每條梯形壟上均開挖一條縱向溝,然后在每條縱向溝內均鋪設若干條首尾相接的U形槽;U形槽的槽口向上、槽底沿軸向等距開設有若干個漏水通孔; 步驟8:在每條U形槽內均填充有機土層,然后在有機土層上種植植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區水土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淤泥來自步驟1中的礦區廢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區水土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礦區廢水抽出過程中進行凈化處理,處理后得到的凈化水對有機土層進行灌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區水土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利用電解法排出其中的污染物。
說明書
礦區水土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礦區生態修復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礦區水土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聲明:
“礦區水土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控制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