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處理領域,更涉及集成電路行業的磨劃廢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半導體工業技術的發展,芯片封裝排放的磨劃片廢水水量日益增加。磨劃廢水含有較高濃度的細微顆粒懸浮物和高分子物質膠體等物質,極難分離,是廢水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集成電路行業的磨劃廢水處理系統,實現磨劃小顆粒、膠體從水體中的分離,達到可排放標準,減少廢水污染,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包括有:調節池、凝聚池、調整池、助凝池、沉淀池、集水池以及濾砂器,調節池經過管道與凝聚池連接,所述凝聚池與調整池之間頂部溢流相通,所述調整池與助凝池之間底部相通,所述凝聚池、調整池、助凝池分別通過管道與PAC、NaOH、PAM和專用藥劑池連接;助凝池通過管道與沉淀池連接,所述沉淀池內部設置有刮泥機,沉淀池上部溢流口通過管道接集水池,沉淀池底部通過管道接污泥濃縮池;所述集水池內部被溢流板分為攪拌池和集液池,攪拌池通過管道連接H2SO4藥劑池,攪拌池內部設置攪拌器,集液池通過管道與砂濾器連接。
優選的,所述調節池為封閉結構,調節池側面為獨立的、密封的事故池,調節池和事故池內部都設置有穿孔曝氣管和液位計,調節池、事故池通過各自的分支管道并入到主管道,利用主管道接入調整池,各自的分支管道上都設置有提升泵,主管道上還設置有流量計。
優選的,調整池內部設置有pH控制儀和攪拌器,凝聚池和助凝池內部都設置有攪拌器,提高化學反應效率。
優選的,所述攪拌池內設置有pH控制儀,攪拌池與集液池之間頂部溢流,所述集液池內部設置有液位計、穿孔曝氣管,所述集液池內部置入多個分流管,分流管經提升泵匯總到主流管,經主流管進行再次分流分配給多個并列的砂濾器。
優選的,砂濾器的氣洗口與壓縮空氣設備連接、反洗進水口與反洗水泵連接、反洗出水口與調節池Ⅱ連接、排污口通過管道接至綜合廢水調節池。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反應本實用新型中,對磨劃片廢水經過酸堿中和、投加專用藥劑混凝、絮凝反應,并通過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后的水體進一步進行pH調節并利用砂濾器進行懸浮物的過濾吸附,本專利申請結合了物理、化學去除雜質、顆粒物、膠體及中和酸堿,使排出的水體達到可排放標準,并對排出的污泥、廢水進行進一步的再處理,減少浪費以及實現環保的目的。
附圖說明
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
聲明:
“集成電路行業的磨劃廢水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