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污水的生物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連續流好氧顆粒污泥的污水處理方法與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2.好氧顆粒污泥技術相較普通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高污泥濃度,能夠承受高有機負荷、負荷沖擊和有毒物質等特性,獨特的分層結構使也好氧顆粒污泥具備同時碳化、硝化反硝化的能力,大大縮短污水除碳脫氮除磷過程,應用前景廣闊。目前,好氧顆粒污泥形成的主流機理主要有胞外多聚物假說、自凝聚原理、絲狀菌假說和凝結核機理。凝結核機理就是好氧顆粒污泥的形成首先要有一個凝結核來為微生物的聚集和生長提供場所,水中的有機小顆粒在水力剪切力作用下會分泌胞外聚合物,提高細胞表面的疏水性,降低細胞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為細胞間相互作用及黏附提供有利條件。
3.雖然ags最初是在ausb中被發現,但隨著各項研究的深入,agsbr被認為是為ags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環境,如:可調控的污泥篩選機制(沉降時間、換水率)、較大的水力剪切力、理想的推流環境等。相比于agsbr,連續流反應器由于污泥篩選效果難以控制、傳質推動力較小等易造成絲狀菌過度生長,對ags穩定性的維持構成了嚴重威脅,因而極大地限制了連續流ags反應器(continuous flow aerobic granular reactor,cfagr)的發展。因此,截至到目前為止,ags的絕大多數的研究成果都來自于agsbr。通常,sbr比較適合小水量廢水的處理,亦不宜與連續運行的構筑物串聯。相比之下,連續流反應器是工程上廣泛采用的形式,具有運行靈活、設備利用率高等優點。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由agsbr向cfagr的轉變的一直是研究者們不斷追求的目標。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序批式反應器中,連續流中好氧顆粒污泥處理污水的工藝報道還不多。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好氧顆粒污泥在連續流中難培養、周期長、易失穩等問題的至少一種,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連續流好氧顆粒污泥的污水處理方法與處理系統。
5.本發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6.一種基于連續流好氧顆粒污泥的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7.s1、待處理水經除雜、初沉后依次進入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好氧池包括周期性強弱交替曝氣的若干分區,強曝氣區表觀氣速為1.5-3.0cm/s,弱曝氣區表觀氣速為0.2-1.0cm/s,所述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小于90min,氣水
聲明:
“基于連續流好氧顆粒污泥的污水處理方法與處理系統”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