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水降溫池,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2.車間生產排放的高溫廢水溫度較高,不允許直接排放,需就近降溫后方可進去下游廢水管道進行排放或處理。
3.目前高溫廢水降溫處理普遍采用圖集編號為“07s906”、圖集名稱為《給水排水構筑物設計選用圖(水池、水塔、化糞池、小型排水構筑物)》中鋼筋混凝土鍋爐降溫排污池做法,主要是通過引入冷水在池中與熱廢水進行混合降溫,然后再排入下游廢水管道中。這種做法存在三個不足:
4.1、冷卻水與熱水供應不同步,可能會存在有熱無冷情況,此時需要補充自來水降溫,浪費水資源;
5.2、冷卻水管采用線型布水,熱交換效率低,降溫效果不佳;
6.3、二次蒸發筒冒熱氣,觀感不好,且二次蒸發筒高溫,具有危險性,因此需做防燙措施,增加了施工難度。
7.基于此,做出本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8.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廢水降溫池,可控制冷熱廢水排放同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采用面型布水機構,提高熱交換效率,同時可省去蒸發筒,減少隱患。
9.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10.一種廢水降溫池,包括位于上方的冷廢水集水池、位于下方的熱廢水集水池、連接冷廢水集水池的冷廢水進水管、連接熱廢水集水池的熱廢水進水管、連接冷廢水集水池和熱廢水集水池的熱交換室、連接冷廢水集水池并布置于熱交換室內的面型布水機構、以及連接熱交換室的廢水提升室;所述熱廢水集水池和冷廢水集水池不連通,熱廢水集水池與熱交換室連通。
11.為了精準控制冷廢水的出水時間和出水量,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面型布水機構包括布水管、設于布水管上的電動閥、開設于布水管下方的出水口、位于出水口下方的布水槽、以及開設于布水槽底面的多個灑水孔。
12.為了保證熱廢水在熱廢水集水池中停留一段時間后再進入熱交換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熱廢水集水池通過位于熱廢水集水池上部的過水孔與熱交換室連通。
13.為了進一步提高熱交換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熱交換室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每個熱交換室內均設有所述面型布水機構。
14.為了防止水流過大導致池內液體溢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熱
交換室之間設有溢流孔。
15.為了進一步防止熱廢水水流過大導致熱交換室下部熱廢水溢至熱交換
聲明:
“廢水降溫池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