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大氣污染領域,主要使用數據分析的方法用于研究大氣污染領域的污染成因分析。背景技術:在污染成因分析方面,現有方法主要采用基于物理化學分析的源解析,例如環保局和中科院大氣所都采用此類方法??偟膩碚f,形成空氣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污染物總排放量(源強度)和大氣擴散等氣象條件。但要分析具體某一天的空氣質量及變化原因,除了要掌握各個污染源的排放情況,需要了解氣象擴散條件(包括局地氣象、中尺度氣象乃至大尺度氣象情況影響),還要有可靠的理論和模型分析。目前要做可靠的分析還比較困難。2014年,中科院欲斥資5億建世界最大霧霾實驗室,模擬大氣中發生的反應,研究二次污染顆粒的形成機制,為揭示污染成因、有效控制霧霾提供理論依據。這種分析主要針對城市級別,成本較高,對污染源的定位較宏觀,也缺乏對演變規律和傳播路徑的分析。目前有一些研究者采用數據挖掘的方法發掘污染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如李令軍等人利用時間序列分析的方法對空氣污染指數(api)大于200的空氣重污染做了系統分析。劉彩霞等人的研究指出地面風場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不同降水強度對空氣污染的作用也是有差異的。李德平等人統計分析2001年-2007年北京地區3級以上api與氣象要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并對出現4級以上重污染日的污染源進行了分析。楊素英等人則從北京秋季一次重污染過程出發,分析了空氣污染的形成原因。然而直接采用數據挖掘分析大氣污染的成因,還沒有相關工作。本課題擬采用因果關聯挖掘的方法,深入挖掘污染源和相關特征變量的因果關系,從而逐步推導出污染成因以及傳播路徑。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采用因果關聯挖掘的放法,挖掘大氣污染的成因。首先采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對所有大氣污染數據進行檢驗,然后對檢驗結果進行篩選,選出具有單向granger原因的數據(一種污染物是另外一種污染物的granger原因,反過來則不是)。篩選出來的具有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的兩條數據,它們之間的關系為一條數據能夠影響另外一條數據,相反的話則不能影響。因此可以通過這兩條數據確定一個大氣污染傳播路徑。本發明面向大氣污染多維時序數據,提供了一種通過大氣污染多維時序數據挖掘大氣污染傳播路徑的方法。使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挖掘具有granger因果關系的數據,從而通過數據挖掘大氣污染污染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發現大氣污染傳
聲明:
“挖掘大氣污染傳播路徑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