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工業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鐵酸洗廢水近零排放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2.傳統鋼鐵酸洗廢水處理可采用如下幾種方法處理:中和、滲析法、硫酸鐵鹽法、有機溶液萃取、離子交換等,有機溶劑萃取和離子交換尚處于試驗研究階段。
3.目前工業上酸洗廢水一般采用中和沉淀法進行處理,酸洗廢水傳統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在傳統處理工藝中,由于冷軋廠各機組排出的廢水水量和水質均勻變化比較大,因此從各機組排放出來的含酸、堿廢水首先進入處理站的酸堿廢水調節池,在此進行水量調節和均衡,然后流入下一組構筑物進行中和處理,一般控制ph值8-9左右,通常采用石灰,鹽酸作為中和劑,對于廢水量小且含酸量較小的處理系統也可采用氫氧化鈉作為堿性中和劑,但采用氫氧化鈉作為堿性中和劑運行費用較高。由于產生的fe(oh)2溶解度較大且不易沉淀,因此在中和池中需進行曝氣處理,使fe(oh)2充分氧化為溶解度較小且易于沉淀的fe(oh)3,曝氣量可根據廢水中的含鐵量確定。
4.為了提高廢水的沉淀效果,經曝氣處理的廢水流入沉淀池進行沉淀處理以去除氫氧化物和其他懸浮物。由于環保要求大幅提高,鋼鐵企業排放指標日益嚴格,沉淀池出水還需要經深度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排放。經沉淀池沉淀的污泥需要進行濃縮、脫水處理。
5.現有的深度處理技術多采用簡單的雙膜法,如管式微濾膜加反滲透膜,或超濾膜加反滲透膜,存在膜系統易于污染堵塞,回收率不高,產水水質差,產生濃水量大,還存在占地面積大,流程長,能耗高,回收水利用率低等問題。目前,氣浮、陶瓷膜、反滲透、電滲析以及蒸發結晶技術被愈加重視和采用,但現有技術中,這些技術大多被單獨使用或小部分組合使用,缺少系統的結合,并達成一個完整的并能具體針對鋼鐵酸洗廢水處理達到零排放的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6.本發明提供一種經濟有效、回收水利用率高、能耗低、占地面積小的鋼鐵酸洗廢水近零排放處理工藝。
7.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鋼鐵酸洗廢水近零排放處理工藝,其工藝步驟為:
8.(1)預處理;預處理包括原水調節池和組合沉淀氣??;鋼鐵酸洗廢水經過原水調節池進入組合沉淀氣浮,經過向組合沉淀氣浮加入化學藥劑、氣浮處理后,預處理出水ss小于10mg/l,總硬度降至100mg/l以下,ph為8~9;預處理出水通過氣浮清水泵送入陶瓷膜過濾系統;
9.(2)陶瓷膜過濾系統;陶瓷膜過濾系統
聲明:
“鋼鐵酸洗廢水近零排放處理工藝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