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酰亞胺化工藝過程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酰亞胺化工藝中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常見的聚酰亞胺膜,即pi膜的生產方法是將二酐單體以及二胺,在非離子型強極性溶劑中經縮聚得到聚酰胺酸,即paa,然后再通過鋁箔浸漬、或流延、或流延拉伸將聚酰胺酸支撐薄膜,先在80~130℃下干燥2h,并通過一般為逐步加溫進行酰亞胺化反應,閉環脫水從而得到pi膜的終產品。其中,二酐單體例如均苯四甲酸二酐,二胺例如二氨基二苯醚,非離子型強極性溶劑如二甲基乙酰胺。
酰亞胺化反應一般在300~400℃條件下進行,反應產物之一的水被脫除,從而提高了酰亞胺化的反應速率,伴隨這一脫水過程,反應體系中的有機溶劑、未反應單體以及其他低沸點有機反應組分,如中間產物和雜質等,也會一同被蒸發脫除。
聚酰亞胺薄膜是目前耐熱性最好的有機薄膜,可在超過550℃的高溫環境下保持其物理性能,長期使用溫度高達300℃以上。不僅如此,聚酰亞胺膜還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電性能和很強的抗輻射能力,因此廣泛應用于電器電子領域,如芯片。但是,聚酰亞胺膜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氣,目前國內普遍使用冷凝法或冷凝-噴淋法將廢氣轉變為富含有機溶劑的廢液,這也是大多生產型企業主要的廢水來源。這種廢水通常分兩類,一類是paa成膜干燥階段產生的廢水噴淋水,廢水組分主要為制備工藝中有機溶劑,含雜質較少。另一類廢水是酰亞胺化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冷凝水,成分非常復雜,且濃度極高,cod高達10萬甚至幾十萬。這段廢氣在冷凝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固體有機物,往往需要配合等離子吸附等空氣過濾裝置才能排放達標,這類裝置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和反洗水也會排入冷凝水中,共同組成了這股難處置的廢水。
針對上述此類廢液的處理,目前出現了一些專利,提倡回收其中的有機溶劑再利用,如專利號cn201810619996.2、cn101397260a和cn204162460u等。這些專利的方法大多是針對聚酰胺酸成膜后干燥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通過噴淋-冷凝得到的有機廢水,再通過萃取、精餾和蒸發等工藝回收有機溶劑重新進行生產,涉及的工藝多為精餾蒸發設備的優化,或向這股廢水中添加提高共沸點溫度的共沸劑等化學方法。這種方法有其優點,但低沸點的萃取液以及蒸餾后含較低有機溶劑濃度的廢水依然需要進行處理。更重要的是,精餾蒸發回收方法幾乎無法用于處理酰亞胺化過程中產生的如此
聲明:
“酰亞胺化工藝中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