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環境修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鉻渣或鉻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賴以生息的環境資源之一。隨著現代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化肥、農藥大量施用,工業廢水不斷侵襲農田,城市工業廢物和其他人工合成物質不斷進入土壤,垃圾填埋滲漏,油井開采和大氣沉降,造成土壤環境污染事故不斷發生,污染土壤的有機物(包括石油烴(TPH)、揮發有機物(VOCs)、多氯聯苯(PCBs)、多環芳烴(PAHs)、農藥)和重金屬(鉻、鉛、鎘等)。污染物進入土壤后,不僅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及土壤內部生物群的變化與物質的轉化,導致糧食產量和質量下降,會對地表水、地下水等造成次生污染。被重金屬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在于一些重金屬在污染了土壤之后,會進而污染土壤周邊的大氣和水,而一些重金屬污染則通過食物鏈,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進了原有土地功能轉變,大量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用地,然而這些場地存在的污染問題影響了再開發利用。污染企業搬遷引發的環境污染事故和對人體健康傷害事件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已經成為城市土地開發引發環境糾紛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導致大量土壤被污染;青島紅星化工廠鉻渣污染;重慶民豐化工廠鉻渣污染。因此,鉻污染土壤治理工作刻不容緩,急需研究開發符合我國國情的工程修復技術。
含鉻固體廢物是一類毒性較強、可致癌的危險廢物,主要產生于化工(鉻化合物生產)、冶金(鉻鐵合金)、輕工(電鍍、鞣革、染料、顏料)等生產過程,其中尤以有鈣焙燒生產鉻化合物和濕法生產鉻鐵合金過程中產生的鉻數量最大,危害最為嚴重。一些企業將含鉻廢物長期堆置,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為加強危險廢物管理,加大危險廢物污染治理力度,非常必要。
我國是一個重要的鉻鹽生產國,總生產能力已達到40萬噸,為世界總生產能力的30%。根據《鉻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中對產渣量進行統計,鉻鹽行業自開始生產至今,現生產和停產企業合計產渣約為630萬噸,其中已無害化有效利用的渣量為270萬噸,經過鉻渣解毒堆存的渣量為10萬噸,其他去向的鉻渣30萬噸。目前堆存鉻渣量約為320萬噸。對產生的鉻渣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多數鉻渣的堆存和最終處置均不符合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規范要求,直接排放到周邊環境中,有些鉻渣的堆存甚至處于人口密集和重要水源地的地區,對于一些因為破產
聲明:
“鉻渣或鉻污染土壤的修復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