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工程化的重金屬砷、鉛污染土壤的修復設備和修復方法,屬于重金屬土壤修復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高強度的人類活動,我國全國土壤環境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數的82.8%,其中砷、鉛的點位超標率分別為2.7%和1.5%,污染面積較大,范圍較廣,尤其在冶煉廠及其周邊土壤中砷、鉛檢出率較高。
目前針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常用修復技術為固化穩定化和淋洗技術,但《污染地塊修復技術指南固化穩定化技術(試行)2017》中規定固化穩定化修復后需要對場地進行長期監測與維護,長期監測的時間原則上不少于5年,所以對修復技術、場地及人員管理的要求較高,增加了場地的流轉和利用時間,因此淋洗工藝的高效、修復周期短等特點使其成為重金屬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復手段。
現有的重金屬砷、鉛淋洗設備仍存在不足之處,在已有專利中cn111438178a公開了一種土壤淋洗處理方法,介紹了淋洗工藝,確定了淋洗劑類型、濃度、液固比等淋洗參數,但未明確淋洗設備運行過程中進入設備的粒徑、水土比等關鍵參數,未考慮淋洗成本的經濟性;cn105750316a公開了一種多級篩分式異位土壤淋洗修復方法,以10mm、2mm、1mm作為粗篩粒徑,10mm作為沖洗粒徑,土壤經過粒徑分級后采用固化穩定化技術協同處理,實施例中考慮了北方土壤的淋洗效果,但未考慮南北方土壤性質的差異性及固化穩定化技術對土地利用的適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中淋洗設備和淋洗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對修復設備在修復過程中造漿水土比、篩分沖洗水土比及藥劑浸提液固比等關鍵參數進行改進,同時根據南北方土壤性質,南方粘土類土壤更有利于砷、鉛等重金屬附著,界定修復過程中篩分沖洗及藥劑浸提的粒徑分級界限,并對此項工藝進行經濟成本核算,提出一種工程化的重金屬砷、鉛污染土壤的修復設備和修復方法,可經濟、有效的提高土壤的修復效率。
具體而言,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手段: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工程化的重金屬砷、鉛污染土壤的修復設備,包括依次連接的造漿系統,篩分沖洗系統、淋洗浸提系統及脫水系統,其中:
所述造漿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阿魯斗、進料倉、攪拌給料機和擦洗機,以及經支線連接所述阿魯斗和所述進料倉的破碎機;
聲明:
“工程化的重金屬砷、鉛污染土壤的修復設備和修復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