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環境保護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含苯環類物質廢液處理方法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2.目前焦化企業自帶氨前脫硫工藝近幾年在焦化行業焦爐氣脫硫已得到普遍的應用。這一工藝采用煤氣自帶氨作為堿源,以酞菁鈷類(pds)化合物為主要成分作為脫硫脫氰催化劑,脫硫運行成本低,投資較小,工藝操作簡單,脫硫脫氰效率高,而且不用外加堿源,是目前焦化行業普遍采用的脫硫工藝,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二百家以上企業采用該方法脫硫,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但是,由于脫硫過程存在副反應,致使該脫硫過程生成硫氰酸銨、硫代硫酸銨、硫酸銨等副鹽,并且不斷地積累。當這些副鹽在脫硫液中含量超過250g/l時,就會對脫硫效果產生影響,造成能耗增高,脫硫效率下降,副鹽含量越高脫硫效率就越差。為了保證脫硫效率,不得不外排一部分脫硫液,補充一部分新脫硫液來降低脫硫系統中的副鹽含量。年產100萬噸焦炭的焦爐氣脫硫系統每天大約需外排脫硫液50m
3
以上,才能基本保證脫硫液中副鹽含量不大于250g/l,廢液的產出量一般情況都會遠遠高于理論量,給企業不僅帶來環保壓力,也往往帶來很大的經濟投入。目前,國內大多數焦化廠采用拌煤焚燒法處理脫硫廢液,即將脫硫廢液拌入煤中送入焦爐,但存在降低煤的發熱量,焚燒后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腐蝕焦爐設備,同時由于廢液中氨等物質氣味大,在煤輸送過程中操作環境極差。另外,脫硫廢液送至配煤過程中,不可能全部滯留于煤中,有接近一半的脫硫廢液會滲透至地表,造成大地和地下污染,產生嚴重的二次污染,這種方法并沒有真正解決脫硫廢液污染問題?,F在有部分企業與學校合作開發多種脫硫廢液安全處置方法,國內有少部分焦化廠采用梯度結晶提鹽法,脫硫廢液先蒸氨后,根據溶解度不同加熱濃縮進行分步結晶提鹽,可提出硫氰酸銨、硫代硫酸銨、硫酸銨三種鹽。但由于硫代硫酸銨和硫氰酸銨溶解度相差極小,提鹽純度很低,含量在50%-70%,投資高,操作復雜。特別是提出的硫代硫酸銨量大且純度低沒有市場消耗,基本上是沒有用途的廢物,所以此方法還是沒有解決污染問題,是不可行的。
4.專利號:zl201310561718.3,公開了“一種炭化室頂部脫硫廢液熱解器”;專利號:zl201310561505.0,公開了“一種荒煤氣余熱處理焦化脫硫廢液工藝”;均是利用硫氰酸銨的定向轉化技術,借助濕式氧化,將脫硫液中的副鹽與有機物進行有效
聲明:
“含苯環類物質廢液處理裝置及處理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