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一種從土壤中分離生物質炭的方法,屬于環境保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2.生物質炭是農業等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一種方式,由于其特殊的生產工藝,炭化后的生物質,特點是內部空隙多、炭表面官能團豐富,性能穩定極難降解,在改良土壤,吸附固持土壤污染物方面有廣泛的研究和應用,并且保持長期效果,同時在固炭減排方面也有巨大貢獻。
3.生物質炭在土壤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一般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物質炭對土壤的改良的應用,譬如鹽堿土改良,利用生物質炭多孔和豐富光能團以及灰分的特點,既可以吸附鹽堿土壤的鹽分,也可以改善土壤的結構,使其土壤大顆粒團聚體的形成,提高土壤的養分含量,增加透氣性降低鹽分的遷移,有利于作物的生長,提高鹽堿土壤的產量;另一方面就是對于污染土壤的修復,包括有機污染物的修復和重金屬污染的修復。有機污染土壤的修復是吸附有機污染物的同時加快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在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是吸附和固持重金屬,降低其生物活性,減少作物對重金屬對的吸收和運移。雖然生物質炭的應用技術已經很成熟,但是對于其機理的研究目前還是一直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分離土壤中的生物質炭進行深入的研究就格外重要。
4.目前,從土壤中分離生物質炭的方法有很多種,總體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常用的物理方法有:人工分離、密度梯度分離和離心分離,其中,人工分離的優點是對生物質炭結構沒有破壞,保持原位形態有利于科學研究,但缺點是效率低,只有形狀較大、肉眼可見或者簡單放大后可見的分離措施,不適合批量分離;密度梯度分離,是在不同密度梯度的介質中,借助于不同的密度而產生的不同的浮力,進行單一樣品組份的分離,優點是速度快,缺點是區別度較小,往往不能有效的分離;離心分離,采用的是不同質量產生不同離心力而分離的原理,較輕的生物質炭在表層,重的土壤顆粒在底部;離心法在分離的沉降系數在同一個數量級內各種組分不易分開,分辨有限,有一定的壁效應導致分離效果差;化學分離法一般是采用化學藥品與有機質或者生物質炭產生化學反應,從而達到將生物質炭從土壤中分離的目的,方法復雜,破壞生物質炭或者土壤結構,對于原位的生物質炭有一定的改變。
5.因此,如何快速、方便、成本低的分離生物質炭或者土壤與生物質炭的復合物,是目前研究生物質炭作用原理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從土壤
聲明:
“從土壤中分離生物質炭的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