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礦區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效益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2.礦山的大規模開采,在帶來豐富礦產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態環境問題,尤其是在南方丘陵地帶,礦山開采對山體和植被破壞較為嚴重,野生動植物自然棲息地受損,滑坡、山洪等災害和塌陷事故時有發生。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日益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成為一個重要的環境治理議題。
3.礦山修復,即對礦業廢棄地污染進行修復,實現對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的恢復,以及對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目前,對于礦區的生態保護修復效益評價,通常采用的技術方法包括專家評分法、影子工程法、影子價格法、市場價值法等。這些方法雖然可以對礦區的修復效果進行評價,但是卻難以對礦區的生態效益進行準確的量化評估,尤其是當修復的礦山中生態類型較多時,更是難以進行有效的量化評估。
4.因此,需要一種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效益評價方法,可以對礦區的生態保護修復效益進行準確的量化評估。
技術實現要素:
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效益評價方法,可以對礦區的生態保護修復效益進行準確的量化評估。
6.本發明提供的基礎方案為:
7.一種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效益評價方法,包括:
8.s1,根據礦區內的生態類型分布,將礦區的各種生態類型分別劃分為獨立區域;
9.s2,根據預設的水量平衡方程,計算每種生態類型區域內的水源涵養量,并求和得到礦區的水源涵養量f
水源涵養
;
10.s3,根據預設的水土流失方程,計算礦區的土壤保持量f
土壤保持
;
11.s4,根據預設的固碳釋氧機理模型,計算礦區的固定二氧化碳量f
固碳
;并根據f
固碳
計算釋放氧氣量f
釋氧
;其中,f
釋氧
=f
固碳
×
1.37;
12.s5,按照預設的修復效益算法,根據f
水源涵養
、f
土壤保持
、f
固碳
及f
釋氧
計算礦區的生態保護修復效益值f
修復效益
。
13.基礎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14.本方法中,會先根據礦區生態類型的分布,將礦區的每種生態類型劃分為獨立區域后,分別計算每種生態類型的水源涵養量后,再計算礦區的水源涵養量f
水源涵養
。以便準確的得到整個礦區的水源涵養量。并在獲取礦區的土壤保持量f
土壤保持
、固定二氧化碳量f
固碳
及釋放氧氣量f
釋氧
后,再計算礦區
聲明:
“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效益評價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