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垃圾產生量以每年8%~10%的速度逐年遞增,而由垃圾產生的垃圾滲濾液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壓力也越來越大。垃圾滲濾液具有水量大、水質波動大、毒性大、含有大量難降解污染物和大量重金屬離子、高鹽、高氨氮且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如果處理不當,極易對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形成污染,不利于生態環境的有序發展。
電化學法被認為是一種有效去除難降解和有毒有機物的高級氧化技術,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有其獨特的優勢,是一種具有處理效率高、無需添加化學藥劑、設備體積小、占地少、易于自動控制等優點的“環境友好技術”。在垃圾滲濾液中,電化學技術主要包括電絮凝法、電化學氧化、電解Fenton法和電化學技術與其他技術組成的耦合工藝。
電化學法是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在固定的電化學反應器中,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物理過程或電化學過程,產生大量的臭氧、氯氣、次氯酸根、羥基自由基、原子氧等中間產物,通過利用這些中間產物的強氧化性氧化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污染物。電化學法可單獨處理,也可與其他處理工藝結合構成耦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
1、電絮凝
電絮凝即電凝聚,是指在外加直流電源作用下,利用廉價金屬的鐵、鋁等作為陽極,通過原位產生金屬離子、羥基配合物、金屬氧化物等活性物質,通過氣浮、絮凝、吸附和氧化還原等多種過程協同作用,高效去除垃圾滲濾液中的濁度、氮、磷、有機物、細菌、重金屬離子等污染物,具有無需投加化學藥劑、效率高、用地省、污泥少且操作簡單,便于管理等優點。
劉佳泓等以不銹鋼為陰極,魚鱗鐵為陽極,在反應時間75min,電流密度55mA/cm2,極板間距1.4cm的反應條件下,COD的去除率可以達到59.2%,B/C由0.15提高到0.38,垃圾滲濾液的可生化性得到明顯的提高。
某生化處理后的垃圾滲濾液水質原水水質為COD1100~1270mg/L,色度280~300,UV2544.2~4.8cm-1,PO43-質量濃度2.8~3.5mg/L(以P計),司桂芳等利用采用電絮凝法對該污水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在反應條件為電流密度5.487A/m2,極板間距4mm,電解時間60min,COD、磷、UV24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可以達到61.2%,99.4%,37.0%,79.3%。為了進一步提高
聲明:
“電化學法處理垃圾滲濾液技術”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