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生態修復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原露天采礦區生態修復成效評估方法及評估體系。
背景技術:
2.近年來,礦產資源開發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顯著。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日益推進,礦區生態修復成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重要議題。進行生態修復成效評估對加強生態修復工程監管、掌握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3.高原露天采礦區內多分布大片凍土,區域生態敏感脆弱,群落結構簡單,對人類活動的抗干擾力較弱,極易遭破壞,且難于恢復。礦產資源露天開采會導致礦區及周邊區域水土環境、植被生態系統、凍土環境遭到破壞,水域涵養功能下降,沼澤草甸退化和水土流失,產生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由于該區域地理位置偏遠、海拔高、氣溫低、氧氣稀薄、生態修復研究程度低,進行生態修復理論上、技術上、經濟上都極為不易。因此,對礦區進行生態修復后的成效評估,可以評估生態修復工程技術方法的實際可行性和取得的生態環境效益,為評估生態修復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供基礎。
4.針對礦區的不同生態環境問題,礦區生態修復包括地質災害治理、土地復墾、污染修復、植被重建和監測維護等主要內容,并且生態修復模式、工作流程、工作內容和技術方法已經較為成熟,現已制定一些行業和地方礦山生態修復標準、規范或技術指南等可用于指導礦區生態修復工作的具體實施?,F有研究多集中在具體解決某項問題的工程措施、技術方法及機理原理,和現有管理制度、體制機制等政策研究;對高原地區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成效尚沒有成熟的評價體系和方法,沒有對生態修復工程管理過程與質量的評估;無法說明生態修復工作實施后生態要素發生的正向變化,無法說明生態修復工作實施前后生態環境的好轉程度;無法體現生態修復工程實施過程的流程、質量控制和質量達成程度,無法評價生態修復工作發揮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
技術實現要素:
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高原露天采礦區生態修復成效評估方法及評估體系。
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7.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原露天采礦區生態修復成效評估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8.步驟s1,資料收集與整理
9.收集整理礦區自然地理、區域地質、植被土壤、社會經濟、土地利用、空間規劃的背景資料,煤炭地質資料,水文地質資料,災害地質資料,遙感和無人機資料、工程勘察設計資料、工程施工監理資料和工程
聲明:
“高原露天采礦區生態修復成效評估方法及評估體系”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