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非織造復合材料,包括復合材料本體,所述復合材料本體包括外表面層、中間層和內表面層,所述外表面層內部包括PP紡粘無紡布層和PMIA阻燃面料層,所述PP紡粘無紡布層固定設置在PMIA阻燃面料層外側,所述中間層內部包括紡織面料層、光學薄膜層和細絲層,所述光學薄膜層設置在細絲層外側,所述紡織面料層設置在光學薄膜層外側。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非織造復合材料,生產工藝流程簡單,易于控制,不通過紗線交織纏結在一起,而是將纖維直接通過物理的方法混合糾纏在一起,并通過粘結劑進行粘結,具有手感柔軟、懸垂性好、耐水洗性佳、吸濕性能好和穿著舒適等諸多優點,使用效果更好。
一種可用于支撐鐵路鋼軌的復合材料軌枕,軌枕內芯材料為木塑復合材料,在所述木塑復合材料內芯外部纏繞有經不飽和聚酯樹脂浸潤的玻璃纖維粗紗,然后用經偶聯劑表面處理后并經聚氨酯樹脂浸潤后的玻璃纖維多軸向布和玻璃纖維粗紗包裹,外表層用多軸向玻璃纖維布增強無發泡樹脂材料。本實用新型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聚氨酯樹脂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避免了軌枕在受力彎曲時出現層間剪切破壞,同時有效的解決了聚氨酯復合材料軌枕與道碴(碎石)由于摩擦引起磨損問題,大大延長了其使用壽命。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很好的吸收噪音和減震性能。
本發明涉及一種碳納米管/二維納米材料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碳納米管和二維納米材料分別經油性分散劑改性后得到改性碳納米管和改性二維納米材料,在改性碳納米管上負載改性二維納米材料后得到所述碳納米管/二維納米材料復合材料。所述二維納米材料為層狀金屬磷酸鹽納米片,優選為層狀磷酸鋯納米片。本發明所得碳納米管/二維納米材料復合材料可作為潤滑抗磨劑,添加到潤滑油中,可有效改善潤滑油的抗磨性能,且本發明所述方法成本較低,操作簡單,高效環保,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三維夾芯層連織物復合材料的集風筒,包括集氣段、收氣段和出風段,所述集氣段前側固定設置有前部加固圈,所述出風段后側固定設置有后部加固圈,所述集氣段、收氣段和出風段均是通過多個復合材料拼接板相互拼接組合而成,所述復合材料拼接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兩端上側均固定連接有端部連接板。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三維夾芯層連織物復合材料的集風筒,該制得的集風筒具有重量輕,強度、剛度高,靜、動態結構穩定性高的特點,使用更加安全可靠,能夠大幅度提高出風口處的風速,并且可以很好地收集很弱的風中的能量,不僅能解決風較弱時不能發電的問題,而且在多種情況下都能夠應用,使用范圍更廣。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經編間隔織物復合材料應力分析方法,該方法包括利用有限元軟件,建立經編間隔織物增強聚氨酯增強復合材料的結構模型;設置有限元模型的各項參數,所述參數包括間隔梳櫛的墊紗方式、各點與墊紗數碼對應關系、間隔織物間隔絲參數、經編間隔織物增強聚氨酯復合材料結構參數;根據實體模型的特點進行網格劃分。將通過本申請提供的方法經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應力?壓縮率曲線與壓縮試驗曲線進行對比,盡管復合材料有限元模擬的應力?壓縮率曲線和試驗曲線存在少量的偏差,但本申請提供的有限元模擬結果還是能很好地反映試樣壓縮性能的變化趨勢,可以為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提供結構設計的理論依據。
本發明屬于新型核包殼材料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碳化硅復合材料增強鋯包殼管。包括內層鋯管、中間碳化硅界面層、外層SiCf/SiC復合材料層。包殼管長度為3.8?4m。內層鋯管內徑為7.5±0.02mm、外徑為8.3±0.02mm。中間碳化硅界面層包覆在內層鋯管外周,厚度為60?80μm。外層SiCf/SiC復合材料層包覆在中間碳化硅界面層外周,外徑為9.5±0.02mm。充分發揮碳化硅和鋯兩種材料的優勢,使其滿足新一代耐事故燃料包殼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反應堆事故條件下的安全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型復合材料整體成型葉片成型工藝。本發明的關鍵點在于,采用樹脂膜滲透成型工藝,以一次成型代替多次成型,從而可以保證增強纖維的連續性,提高了葉片的整體剛度、強度與穩定性。使用本發明解決了在制造大型葉片時纖維預制體件浸潤時間長、纖維與樹脂粘度小的問題;省去了膠黏劑的使用,使得成本更低,而且工人將免受環境中有害粉塵和氣體的傷害;克服了注膠過程中形成氣泡,出現白斑的問題,從而大大降低了廢品率。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大型復合材料整體成型葉片。本發明的大型復合材料整體成型葉片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剛度大、質量分布均勻、質量穩定性好、工藝重復性好等特點,大大提高了葉片使用壽命和安全可靠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乳酸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該聚乳酸復合材料由聚乳酸類輪烷與交聯劑反應得到;其中,所述交聯劑選自硼酸酯類化合物、硅氧烷類化合物、縮醛類化合物、肟酯類化合物、含有二硫鍵的化合物和席夫堿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該聚乳酸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
本發明涉及C/C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制備C/C復合材料液相浸漬的工裝。包括:浸漬桶,所述浸漬桶用于置入壓力浸漬爐內的不銹鋼桶;浸漬料架,所述浸漬料架是由帶孔底盤,立柱及頂部吊鉤組成,置入浸漬桶內;墊片,所述墊片用于隔開每一層坯料。所述工裝及墊片選用不銹鋼材質。采用本發明對進行C/C復合材料坯料液相浸漬裝料,解決了“蒸籠式”浸漬料架裝爐量較少、使用浸漬劑多;普通料架疊放多層坯料浸漬完后會粘連在一起的問題。提升了單爐生產量,從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墨烯/PVC抗靜電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抗靜電復合材料包括PVC基材和通過噴涂方式附著于其上的石墨烯抗靜電涂層,該涂層由以下組分按重量份數構成:增塑劑45~50份、PVC超細粉或PVC糊樹脂48~54份、石墨烯1~2份。所述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在增塑劑中加入石墨烯粉末,高速攪拌獲得石墨烯分散液;加入PVC超細粉或PVC糊樹脂,高速攪拌后靜放塑化獲得石墨烯抗靜電涂料;將上述石墨烯抗靜電涂料噴涂在PVC基材上形成抗靜電涂層;將樣品烘干,獲得石墨烯/PVC抗靜電復合材料。本發明未使用揮發性溶劑、綠色環保,且石墨烯總用量低,在保持PVC原有的力學性能前提下使其具有良好抗靜電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該復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稀土氧化物與偶聯劑反應,得到表面活化的稀土氧化物;(2)將二元酸和二元醇進行聚合反應,得到聚酯,將聚酯采用混合溶劑法重結晶得到可降解聚酯;(3)將表面活化的稀土氧化物和可降解聚酯熔融混煉,然后擠出,得到復合物。該方法得到復合物能夠提高聚乳酸的強度和韌性。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聚乳酸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聚乳酸復合材料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聚乳酸70~90wt%,復合物10~30wt%和增容劑1~5wt%。該聚乳酸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強度和韌性。
一種包裹有二氧化鈦納米顆粒涂層的核殼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1)獲取納米顆粒載體;2)將二氧化鈦納米顆粒涂層包裹在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載體表面:2.1)將四丁氧基鈦溶于乙二醇中并在室溫下攪拌4~8小時形成二氧化鈦前驅物混合溶液A;2.2)將納米顆粒載體分散到丙酮當中并充分攪拌直至均勻,形成混合溶液B;2.3)將二氧化鈦前驅物混合溶液A加入混合溶液B中,在室溫下靜置并形成含有沉淀的產物混合溶液;2.4)將含有沉淀的產物混合溶液離心分離,在80~100℃的水浴中加熱。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提高光催化效率且成本低廉的包裹有二氧化鈦納米顆粒涂層的核殼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木基?石墨烯導電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S1、利用去離子水對木材循環式煮、冷凍、蒸、冷凍、煮處理,直至水煮處理后的剩余液體澄清透明,然后進行干燥處理;S2、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在脈沖式真空條件下浸漬進入經過干燥處理的木材中;S3、對經過浸漬的木材進行分段干燥,得到木基?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S4、將木基?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在保護氣氛圍下進行熱還原反應,得到所述木基?石墨烯導電復合材料。本發明采用水循環預處理木材的方式達到木材孔隙度的提升,并采用脈沖式真空浸漬法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木材機體中;最后進行綠色熱還原反應將氧化石墨烯還原為石墨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發孔鋁箔制備石墨烯鋁基復合材料的方法,屬于無機材料合成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鋁箔發孔、石墨烯附著以及熱等靜壓三個過程,首先將鋁合金在硫酸?鹽酸體系中腐蝕發孔,冷凍切片,使其表面帶正電荷;將發孔鋁箔進行石墨烯附著,將石墨烯納米片使用乙醇分散并分兩份,向一份中加入發孔鋁箔,將另一份逐滴加入,真空下攪拌、加熱、干燥完成石墨烯附;然后將該復合發孔鋁箔進行熱等靜壓燒結,得到石墨烯鋁基復合材料。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簡單,條件溫和,石墨烯納米片分布均勻且保留原始結構,石墨烯/鋁界面結合良好,石墨烯鋁基復合材料的性能顯著提高,其中熱等靜壓燒結溫度為600℃時合成的石墨烯鋁基復合材料性能最佳。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納米木質纖維素/蒙脫土復合材料及其制備與應用,所述復合材料為插層?剝離型納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是由納米木質纖維素與蒙脫土復合而成的,且所述納米木質纖維素插層進入蒙脫土的片層之間;所述納米木質纖維素與蒙脫土的質量比為1:1?10。本申請所提供的納米木質纖維素/蒙脫土復合吸附材料作為一種低成本、生物相容性好、高效的新型重金屬離子廢水吸附劑,其具有制備方法簡單,良好的可再生性,環境友好等多種優點,并且對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有顯著的親和力和吸附選擇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增強增韌型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增強增韌型復合材料由包括如下組分的原料制成:PLA 30~90wt%,PBAT 5~55wt%,納米氧化鑭0.5~8wt%,抗氧劑0.05~5wt%,環氧化合物0.05~5wt%,檸檬酸酯類塑化劑0.05~5wt%;其中,PLA為聚乳酸,PBAT為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本發明的增強增韌型復合材料含有納米氧化鑭、環氧化合物和檸檬酸酯類塑化劑,可以大大提高增強增韌型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本發明公開了屬于固體廢棄物再利用領域的一種用微硅粉制備鈦白復合材料的方法。該方法是將微硅粉活化、除雜質、分散、調整表面電荷后在其表面包覆二氧化鈦制備成具有核-殼結構特征的鈦白復合材料。該復合粒子中TiO2的質量比為2%-25%;該復合粒子遮蓋率70-95%;該復合粒子中表面包覆層的TiO2晶粒粒徑為5-35nm。本方法具有顆粒的結構可控、表面遮蓋率高的特點;本方法制備的復合鈦白與硫酸法鈦白相比,大大節省了鈦液的使用,并降低廢棄物的排放;本方法還具有工藝簡單、處理量大、污染少等優點。
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合材料燃燒室殼體外防熱層纖維纏繞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配制好的CFQ樹脂、F?12固定樹脂的一種或兩種的膠液倒入膠槽中;取4團F?12纖維浸漬S1所述膠液對復合材料燃燒室殼體進行纏繞;取5團玻璃纖維浸漬S1所述膠液對S2纏繞后的復合材料燃燒室殼體繼續纏繞;將S4纏繞完成的復合材料燃燒室殼體加熱固化。本發明解決外防熱層成型方式存在生產周期長,兩個不同界面存在脫粘可能性的問題,本發明制備的外防熱層,生產周期短、性能可靠性高,有效地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成型后質量均一穩定,從而滿足固體火箭發動機外防熱層的要求。
本發明公開同時提高銅基復合材料電導率和硬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混分:將Al、CuO、Cu和La2O3粉體混合均勻;(2)制備預制塊:將混合均勻的粉末,壓制成預制塊;(3)原位反應:將預制塊壓入純銅熔體,使其發生高溫熱爆反應;(4)澆鑄成型:采用近熔點鑄造方法澆鑄成型,得到原位顆粒增強的銅基復合材料。本發明得到的銅基復合材料的導電性和硬度等力學性能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通過進一步調整預制塊的加入量,有望得到性能指標更加優化的銅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PVA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層合板與曲率延性計算方法,PVA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層合板包括受拉區PVA?FRCC材料層、受拉區鋼筋層、受壓區PVA?FRCC材料層和受壓區鋼筋層?;诮浀鋵雍习謇碚?,建立了PVA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層合板的曲率延性計算方法。本方法可以計算屈服時刻和極限時刻的曲率,還可以根據該方法預測PVA纖維水泥基復合材料層合板的延性。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介電性能低損耗片狀鈦酸鋇基/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多功能復合材料制備領域。利用具有片狀結構的BaTiO3基鐵電材料,在a-b面內較強的自發極化,將其填充至聚合物基體中,形成均勻有序分布的鐵電/聚合物材料復合結構,將充分發揮鐵電材料的優越性能,顯著提高復合材料的介電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沙柳/聚乙烯木塑復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一種沙柳/聚乙烯木塑復合材料由如下質量百分含量的組份構成:粒徑為40-80目的沙柳木粉30-40%,聚乙烯30-40%,高密度聚乙烯15-30%,輕質碳酸鈣2-6%,偶聯劑1-3%,潤滑劑1-3%,色母料1-5%;一種沙柳/聚乙烯木塑復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制備沙柳木粉;(2)原料烘干;(3)按比例稱取原材料;(4)沙柳木粉預處理;(5)攪拌加熱;(6)擠出造粒;(7)切割干燥包裝。本發明優點在于:耐腐蝕、防潮、易加工、強度高、耐用性好、可調整性強、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可減少環境污染。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晶結構二氧化鈦與摻雜稀土金屬的ZIF?8復合材料及制備與應用,復合材料中,所述摻雜稀土金屬的ZIF?8覆蓋混晶結構TiO2,其中,稀土金屬均勻分散于ZIF?8的空間結構中以及其表面,所述混晶結構TiO2包括金紅石型TiO2和銳鈦礦型TiO2。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以及其作為吸附?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降解廢水所含有機染料中的應用。本發明所提供的混晶結構二氧化鈦與摻雜稀土金屬的ZIF?8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催化性能,將其作為吸附?光催化材料(催化劑)用于光催化降解廢水所含有機染料時催化效率高且可以進行多次循環利用。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樣條與加強板固定夾具,包括頂板,第一擋板,第二擋板以及調節組件。頂板上開設有一對固定螺孔。第一擋板固定配置于頂板的一端,第一擋板具有承載復合材料樣條與加強板的第一承載面。第二擋板活動套設于頂板另一端且能沿頂板靠近或遠離第一擋板,第二擋板具有承載復合材料樣條與加強板的第二承載面,第二承載面與第一承載面齊平設置。調節組件配置于固定螺孔內,調節組件包括第一施壓件,第一施壓件具有與第一承載面或第二承載面平行的施壓面,施壓面能靠近或遠離第一承載面或第二承載面。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夾具,為更加準確表征復合材料樣條的性能提供硬件保證。
生物質?礦物質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物質?礦物質復合材料,包括:45~65wt%的低聚纖維素呋喃醚,5~15wt%的低聚纖維素乙酰丙酸醚,35~55wt%的低聚木質素鹽。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生物質?礦物質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以農林剩余物等生物質和粉煤灰等大宗固廢為原料,采用變壓粉碎、沸騰水解、結構有機重整工藝制備超微粉狀生物質?礦物質復合材料,具有原料廉價易得、輕質、環境友好、價格低廉,完全無公害降解特點。
本發明涉及冶金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碳化鈮?鐵基復合材料及其一體化制備方法。本發明將含鈮礦物、碳還原劑和粘結劑混合制團,將得到的球團進行熔融還原,將得到的熔融混合物同時進行電磁攪拌和隨爐冷卻,然后急冷得到碳化鈮?鐵基復合材料。本發明基于“原位生成”,使含鈮礦物和碳還原劑在熔融還原過程中生成碳化鈮,然后通過電磁攪拌,使得含碳化鈮鐵水和熔渣分離;由于電磁攪拌與隨爐冷卻同時進行,含碳化鈮鐵水逐漸形成碳化鈮?鐵基復合材料半固態漿料,半固態漿料的形成使得碳化鈮能夠充分分散在半固態漿料中;而且在電磁攪拌和半固態漿料的共同作用下,解決了現有技術制備鐵基復合材料時,容易出現氣孔和孔洞的問題。
本發明公開一種Mg改性TiC-Al2O3/Al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由預制塊加入到鋁液中制成;預制塊由如下組分組成:Al粉、納米TiO2粉、活性碳粉和Mg粉,在預制塊中Al粉、納米TiO2粉和活性碳粉三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3:3,Mg粉在預制塊中的質量分數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3%;預制塊與鋁液的質量之比為1 : 20~1 : 7。Mg改性TiC-Al2O3/Al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配料;(2)球磨;(3)冷壓;(4)制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古跡遺址保護工程用生態加固復合材料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生態加固復合材料的原料質量組成如下:生根粉1%~2%、防蟲劑0.5%~0.7%、有機肥料13%~17%、草籽3%~4%、腐殖土75%~85%,本發明利用該生態加固復合材料對古跡遺址本體進行圍護和覆蓋施工,最大程度降低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對文物古跡的持續侵擾。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3D打印的噴管用復合材料固定殼體,分為法蘭段、凸止口段、錐段和臺階段,法蘭段為圓柱形等壁厚結構,端面上周向均布有多個圓孔;止口段為短圓柱等壁厚結構,與法蘭段垂直;錐段為圓錐形等壁厚結構,與凸止口段和法蘭段平滑過渡連接;臺階段為回轉體,內表面為端面,外表面為短端面+錐面;臺階段一端為一級階梯結構,另一端與錐段平滑過渡連接;法蘭段、凸止口段、錐段和臺階段均為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采用增材制造工藝一體化成型,各部分結構平滑過渡連接。本發明實現了3D打印復合材料固定殼體的成形,降低了噴管的結構質量,提高了發動機的質量比,對支撐導彈武器未來的升級跨代具有重要意義。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體火箭發動機復合材料殼體分段連接結構,包括第一倒錐結構、銷釘和第二倒錐結構和金屬連接件。所述第一倒錐結構和第二倒錐結構均設有通孔,所述金屬連接件兩端設有盲孔,所述金屬連接件、第一倒錐結構、第二倒錐結構和復合材料殼體通過銷釘連接到一起。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殼體分段連接結構,結構簡單、拆卸方便、安全可靠,既可以應用到小直徑復合材料殼體上,也可以應用到大直徑復合材料殼體上。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內蒙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