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經編間隔織物建筑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一種建筑復合材料。輕型經編間隔織物建筑復合材料為經編間隔織物,在經編間隔織物的上表面覆蓋上表面樹脂層,在經編間隔織物的下表面覆蓋下表面樹脂層,在經編間隔織物的四周覆蓋周邊樹脂層。在經編間隔織物放入到閉合模具前,先將模具內表層噴涂一層脫模劑,在模具內表層形成一層清晰可見的薄膜為止,然后將經編間隔織物放入模具內;尺寸根據經編間隔織物的大小確定。在經編間隔織物上注入定型劑,得定型后的經編間隔織物;在定型后的經編間隔織物的上表層、下表層和四周注射樹脂,使樹脂充分覆蓋粘著在經編間隔織物的上表層、下表層和四周,再加熱固化,即得到輕型經編間隔織物建筑復合材料。
本發明屬于陶瓷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耐磨抗腐蝕編織陶瓷復合材料及成型方法、編織陶瓷制品。所述編織陶瓷復合材料包括纖維預制體骨架和通過粘結劑包覆在所述纖維預制體骨架上的陶瓷復合材料,其中纖維預制體骨架由碳纖維、玄武巖纖維、石英纖維、碳化硅纖維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復合而成,顯著增強了編織陶瓷復合材料的強度、耐高溫性、耐腐蝕性及耐磨性;纖維預制體上粘結的陶瓷復合材料包括氧化鋁顆粒、二氧化硅顆粒、氧化錫顆粒、三氧化鉬顆粒、碳化硅顆粒、氮化鉿顆粒、硅酸鋯顆粒和硅橡膠顆粒。本發明的編織陶瓷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耐磨、耐腐蝕性能,且制備成型過程較為簡單、工期短,可大規模推廣和產業化。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Fe基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準備氧化鐵粉末、多壁碳納米管及氧化石墨烯粉末;將氧化鐵粉末加入到去離子水中,隨后加入多壁碳納米管及氧化石墨烯粉末,得到懸濁液A;對懸濁液A進行超聲分散,得到分散液A;在分散液A中通入氫氣,并微波加熱,得到分散液B;對分散液B進行磁力攪拌,得到高壓氣霧化液;對高壓氣霧化液進行高壓氣霧化,得到Fe基石墨烯復合材料粉末;對Fe基石墨烯復合材料粉末進行煅燒;對煅燒后的復合材料粉末進行分散處理,得到分散態的Fe基石墨烯復合材料粉末;對分散態的復合材料粉末進行冷等靜壓處理,得到Fe基石墨烯復合材料塊;以及對復合材料塊進行熱壓燒結,得到Fe基石墨烯復合材料。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尤其是指用于鞋材等技術領域的橡膠復合材料,主要由橡膠原料、填充劑、活性劑、防老劑、偶聯劑、硫磺、促進劑、可膨脹微球和顏料混合組成,本發明通過在配方中加入適量的可膨脹微球作為發泡劑,代替傳統工藝中的化學發泡劑,從而達到在模內進行發泡的效果,因此可以制造出比傳統硬橡膠密度低、尺寸穩定的橡膠復合材料,而且材料加工時對模具無特殊要求,不需要計算發泡倍率。
一種復合材料及其制備工藝,該復合材料包括與使用者肌膚相接觸的上層打孔膜(1)和位于所述上層打孔膜(1)下側的下層無紡布(2),所述打孔膜(1)的膜面上均布有經過真空吸附打孔的細孔(4),上層打孔膜(1)和下層無紡布(2)經過熔融壓合點(3)復合在一起。復合材料中的打孔膜(1)在熔融壓合點(3)處的50%-90%的細孔因壓合而閉合。本發明利用真空吸孔的打孔膜(1)經二次打孔與無紡布(2)復合,即流延膜(6)通過滾筒型打孔網籠(7)利用真空吸嘴打制細孔(4),然后通過壓輥(15、16)機械打孔,借助熔融壓合點將打孔膜(1)與無紡布(2)復合,從而制造出一種表面干爽、柔軟、縱向擴散好的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細晶強化硅錫復合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種硅錫材料。其首先按配比所需重量的硅及錫,然后將配置好的硅錫原料混合,加入爐中,升溫至1400℃以上,再以10~50℃/h的速度降溫,得到硅錫復合材料;之后再將得到的硅錫復合材料放入鑄錠爐中升溫至800℃~1100℃,進行二次熔煉,再以5-20℃/h的速度冷卻。本發明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種新型復合材料-硅錫復合材料,該材料具有高強度和高韌性。
一種牡蠣殼粉表面負載不同粒徑α?Fe2O3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屬于納米材料與天然生物材料復合制備技術領域,該制備方法主要是利用廢棄的牡蠣殼和FeCl3?6H2O作為原料,通過水熱法在特定的時間和溫度下合成復合物,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原始的牡蠣殼材料表面附著一層緊密排列的、粒徑均一的Fe2O3納米顆粒,X射線衍射測試表明得到的晶型為α?Fe2O3,不同濃度的FeCl3?6H2O與不同質量的牡蠣殼粉配比將得到不同粒徑的α?Fe2O3顆粒,其負載效果也不相同,該方法操作簡單,得到的成品產率比較高,粒徑大小易于控制,該技術不僅能將廢棄的牡蠣殼重新回收利用,有效地解決海邊環境污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酚醛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貝殼洗凈后烘干,冷卻后得到干燥后貝殼,將干燥后貝殼浸泡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洗滌后干燥,研磨后得到貝殼粉;(2)將貝殼粉加入硅烷偶聯劑溶液中攪拌,超聲處理得到改性貝殼粉;(3)將硫酸鈣晶須配制成懸浮料漿,攪拌后加入硬脂酸鈉,繼續攪拌后取出,洗滌、過濾,將濾餅干燥得到改性硫酸鈣晶須;(4)將酚醛樹脂、改性貝殼粉、改性硫酸鈣晶須加入攪拌釜攪拌,烘干至恒重,冷卻得到混合料;(5)將混合料放入模具內,將模具放入熱壓機中,預壓后泄壓放氣,然后熱壓,烘干,冷卻得到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出的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硬度和力學性能。
本發明公開一種具有間隔層的稀土?過渡合金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將稀土貼片與鐵鈷合金靶相貼合形成復合鑲嵌靶,先采用磁控濺射復合鑲嵌靶或者三元合金靶,在基片上生長20~50nm厚的第一層稀土?過渡合金薄膜(磁性薄膜層I),然后濺射0.5~2.5nm厚的金屬間隔層或氧化物間隔層(間隔層),最后繼續濺射復合鑲嵌靶或者三元合金靶,在間隔層上生長7~15nm厚的第二層稀土?過渡合金薄膜(磁性薄膜層II),得到的是一種具有間隔層的同一種亞鐵磁稀土?過渡合金(TbFeCo或者DyFeCo)構成的復合材料。該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復合材料性能穩定,該復合材料的結構與垂直磁電器件完全兼容,可以作為一種新型的磁電子學器件材料用于垂直自旋閥或磁隧道結器件中。
本發明提供一種酚醛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貝殼洗凈后烘干,冷卻后得到干燥后貝殼,將干燥后貝殼浸泡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洗滌后干燥,研磨后得到貝殼粉;(2)將貝殼粉加入硅烷偶聯劑溶液中攪拌,超聲處理得到改性貝殼粉;(3)將硫酸鈣晶須配制成懸浮料漿,攪拌后加入硬脂酸鈉,繼續攪拌后取出,洗滌、過濾,將濾餅干燥得到改性硫酸鈣晶須;(4)將酚醛樹脂、改性貝殼粉、改性硫酸鈣晶須加入攪拌釜攪拌,烘干至恒重,冷卻得到混合料;(5)將混合料放入模具內,將模具放入熱壓機中,預壓后泄壓放氣,然后熱壓,烘干,冷卻得到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出的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硬度和力學性能。
本發明涉及一種餐具用全生物降解復合材料與使用該復合材料的餐具,該復合材料從上至下由以下結構構成:由重量份數為PBS 80?95份、PBAT 5?20份、蝦殼基粉體5?15份、助劑0.1?5份構成的上層生物降解復合材料;由重量份數為PLA 50?70份、PBAT 30?50份、改性竹基纖維10?35份、助劑0.1?5份構成的中間層生物降解復合材料;以及由重量份數為PBS40?50份、PLA 20?35份、PCL 15?30份、蝦殼基粉體5?10份、改性竹基纖維10?20份、助劑0.1?5份構成的下層生物降解復合材料,通過多層擠出工藝復合而成。
本發明提供一種酚醛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取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貝殼洗凈后烘干,冷卻后得到干燥后貝殼,將干燥后貝殼浸泡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洗滌后干燥,研磨后得到貝殼粉;(2)將貝殼粉加入硅烷偶聯劑溶液中攪拌,超聲處理得到改性貝殼粉;(3)將硫酸鈣晶須配制成懸浮料漿,攪拌后加入硬脂酸鈉,繼續攪拌后取出,洗滌、過濾,將濾餅干燥得到改性硫酸鈣晶須;(4)將酚醛樹脂、改性貝殼粉、改性硫酸鈣晶須加入攪拌釜攪拌,烘干至恒重,冷卻得到混合料;(5)將混合料放入模具內,將模具放入熱壓機中,預壓后泄壓放氣,然后熱壓,烘干,冷卻得到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出的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硬度和力學性能。
本發明適用于化學合成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石墨烯-石墨球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通過用立體式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在高溫下通過多孔催化金屬裂解碳氫氣體,得到氣相的碳自由基,所述碳自由基沉積到石墨球的石墨化表面,原位地在石墨球表面生長出石墨烯,從而制備出石墨烯-石墨球復合材料。本發明可以大量地制備石墨烯-石墨球復合材料,所得到的石墨烯導電率高,對石墨球的包覆性好,避免了各種液相處理時污染和氧化過程,從而得到高導電率的石墨烯。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酚醛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貝殼洗凈后烘干,冷卻后得到干燥后貝殼,將干燥后貝殼浸泡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洗滌后干燥,研磨后得到貝殼粉;(2)將貝殼粉加入硅烷偶聯劑溶液中攪拌,超聲處理得到改性貝殼粉;(3)將硫酸鈣晶須配制成懸浮料漿,攪拌后加入硬脂酸鈉,繼續攪拌后取出,洗滌、過濾,將濾餅干燥得到改性硫酸鈣晶須;(4)將酚醛樹脂、改性貝殼粉、改性硫酸鈣晶須加入攪拌釜攪拌,烘干至恒重,冷卻得到混合料;(5)將混合料放入模具內,將模具放入熱壓機中,預壓后泄壓放氣,然后熱壓,烘干,冷卻得到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出的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硬度和力學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酚醛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貝殼洗凈后烘干,冷卻后得到干燥后貝殼,將干燥后貝殼浸泡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洗滌后干燥,研磨后得到貝殼粉;(2)將貝殼粉加入硅烷偶聯劑溶液中攪拌,超聲處理得到改性貝殼粉;(3)將硫酸鈣晶須配制成懸浮料漿,攪拌后加入硬脂酸鈉,繼續攪拌后取出,洗滌、過濾,將濾餅干燥得到改性硫酸鈣晶須;(4)將酚醛樹脂、改性貝殼粉、改性硫酸鈣晶須加入攪拌釜攪拌,烘干至恒重,冷卻得到混合料;(5)將混合料放入模具內,將模具放入熱壓機中,預壓后泄壓放氣,然后熱壓,烘干,冷卻得到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出的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硬度和力學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細金剛石?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是將超細金剛石與石墨烯混合形成分散液,通過抽濾裝置抽濾成膜后,在800~1200℃真空熱處理0.5~2h得到超細金剛石?石墨烯復合材料。通過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超細金剛石?石墨烯復合材料,金剛石表面石墨化,與石墨烯形成碳碳鍵合,性能穩定。該復合材料對實現金剛石和石墨烯在超細磨料工具、超級電容器、場致發射顯示器、半導體器件等領域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工程價值。
本發明提供一種酚醛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貝殼洗凈后烘干,冷卻后得到干燥后貝殼,將干燥后貝殼浸泡于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洗滌后干燥,研磨后得到貝殼粉;(2)將貝殼粉加入硅烷偶聯劑溶液中攪拌,超聲處理得到改性貝殼粉;(3)將硫酸鈣晶須配制成懸浮料漿,攪拌后加入硬脂酸鈉,繼續攪拌后取出,洗滌、過濾,將濾餅干燥得到改性硫酸鈣晶須;(4)將酚醛樹脂、改性貝殼粉、改性硫酸鈣晶須加入攪拌釜攪拌,烘干至恒重,冷卻得到混合料;(5)將混合料放入模具內,將模具放入熱壓機中,預壓后泄壓放氣,然后熱壓,烘干,冷卻得到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出的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硬度和力學性能。
本發明適用于化學合成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基于石墨烯-石墨球復合材料的鋰電池電極片的制備方法,通過用立體式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在高溫下通過多孔催化金屬裂解碳氫氣體,得到氣相的碳自由基,所述碳自由基沉積到石墨球的石墨化表面,原位地在石墨球表面生長出石墨烯,從而制備出石墨烯-石墨球復合材料;將得到的石墨烯-石墨球復合材料與PVDF粘合劑混合,調成漿液后直接涂敷或旋轉涂布至銅箔表面,再烘干、壓實和剪切,得到鋰電池電極片。本發明可以大量地制備基于石墨烯-石墨球復合材料的鋰電池電極片,極大地提高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性能,解決目前鋰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不足的問題。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砜類/MC尼龍6復合材料的陰離子原位制備方法。其原料包括己內酰胺、聚砜類、催化劑、活化劑等,首先將己內酰胺單體加熱熔化,真空脫水,加入催化劑,繼續真空脫水,后加入聚砜類樹脂,磁力攪拌,使聚砜在己內酰胺熔體中充分溶解直至其均勻分散,加入活化劑,迅速混合均勻后澆鑄到預熱的模具中,脫模,即得聚砜類/MC尼龍6復合材料。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原位復合材料,其拉伸強度、拉伸彈性模量、彎曲強度、彎曲彈性模量都有一定的提高,特別是耐熱性,較純MC尼龍有大幅度的改善,提高了近80℃。
本發明適用于有機半導體材料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石墨烯-硅納米粉末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制備石墨烯微片;將石墨烯微片進行表面改性;將表面改性的石墨烯微片混合硅納米顆粒制成石墨烯-硅混合材料;及將石墨烯-硅混合材料制成石墨烯-硅納米粉末復合材料。通過本發明技術方案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硅納米粉末復合材料,具有以下優點:用酸量和氧化劑量小,成本低;酸以及有害排放物少,對環境友好;表面改性過程對石墨晶格破壞小,容易還原,產品導電性好。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張開復合材料及具有自動張開復合材料的服裝。一種自動張開復合材料,所述自動張開復合材料包含有面料層、切口和復合層組,所述切口、復合層組置于面料層上,所述復合層組包括:親水功能層,疏水功能層,膠膜,所述膠膜將復合層組膠合成一體;其中,當復合層組位置的面料層處于干燥的環境下時,所述切口為閉合狀態;當所述復合層組位置的面料層處于潮濕的環境下時,所述切口為張開狀態。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巧妙,當復合材料在潮濕或人體出汗的情況下,切口自動打開,增加了皮膚與外界空氣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汗液蒸發及熱量散發,提升了服裝的穿著舒適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膨脹蛭石/聚丙烯酸鉀-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是一種以丙烯酸單體、丙烯酰胺單體和膨脹蛭石粉體為基本原料,通過接枝共聚反應制備一種高吸水性復合材料的方法。本發明中膨脹蛭石摻入量達到50%,其吸蒸餾水量可達到850倍。本發明的膨脹蛭石/聚丙烯酸鉀-丙烯酰胺高吸水性復合材料的吸水性略低于純有機樹脂聚合物(可達到一般應用要求),而制造成本明顯低于純有機樹脂聚合物,且具有很高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在農林業、植物栽培、土壤改良、食品衛生、土木建筑、石油化工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聚合物復合材料中填料在聚合物基體中的質量濃度為0.1~20ppm;所述填料為石墨烯、二氧化硅、碳納米管、炭黑、氧化鋁、氧化鋅、碳酸鈣、二氧化鈦、滑石粉、蒙脫土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聚合物基體為環氧樹脂、不飽和樹脂中的至少一種;制備方法如下:先將填料與適量的聚合物基體預先混合均勻形成母料,當聚合物基體中有環氧樹脂時,需加入聚合物介質用以降低聚合物基體的粘稠度;取適量母料,按填料在聚合物基體中的質量濃度比將母料稀釋到聚合物基體中,混合均勻,即得聚合物復合材料。本發明聚合物復合材料單分散性好,力學性能高;其制備方法簡單易操作,易于工業化大批量的生產操作。
本發明公開一種MnO2?Ag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是一種新型的綠色合成方法,結合二氧化錳和納米銀的優點,以自組裝的方式制備MnO2?Ag納米復合材料,并將其應用于生物抗菌。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簡單,反應條件溫和,成本低,合成的MnO2?Ag納米復合材料中MnO2成片層結構,Ag納米粒子的粒徑均一,分散性好,穩定性高,且本發明所制備的MnO2?Ag納米復合材料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細菌有強烈的殺菌抗菌作用,可應用于醫藥學、生物學等方面。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PP/PA6多孔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力學強度以及隔音、隔熱、抗沖擊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航空航天、汽車制造、航海運輸、風力發電、生物支架等領域。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福建泉州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