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高分子材料合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聚酯樹脂及其制備方法和合成裝置。
背景技術:
2.粉末涂料用聚酯合成原材料中醇與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沸點接近,難于分離,因此, 在合成反應的初始階段,合成設備功能需要注重與酯化水的分離與防止低沸點醇的損失;酯 化反應后,通常需要進行真空縮聚,合成設備功能需要注重加強攪拌提高傳質效果脫除體系 內微量的水分,提高產品的相對分子質量;生產的最后階段,通常需要降溫加入助劑,此階 段需要設備具有較好的分散功能;故,合成的各個階段對設備結構與性能的需求各不相同, 在通用的pet聚酯領域,大規模生產線均設計成多釜連續生產工藝,主要代表為以吉瑪為代 表的五釜工藝流程和以杜邦為代表的三釜工藝流程。連續法生產的產品性能更穩定,可以根 據不同的反應階段對設備功能的不同需求設計結構不同的反應釜。但是,連續法反應設備不 適用于小批量、定制化的產品,而國內粉末涂料多采用小批量、定制化的銷售模式,不同批 次的粉末涂料對聚酯樹脂的性能要求差異比較大。為滿足粉末涂料對聚酯樹脂的多樣化的性 能需求,粉末涂料用聚酯樹脂多采用間歇式反應釜進行生產。間歇式反應釜具有操作靈活, 易于適應不同操作條件和產品品種,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反應時間較長的產品生產的優 點;但現有的聚酯樹脂的整個生產過程均在同一個間歇式反應釜中完成,無法根據酯化和縮 聚反應的不同階段對設備的需求來改變反應釜結構,傳熱傳質效果差,無法滿足國內涂料生 產需求。
3.聚酯樹脂合成初期主要是酯化反應,其平衡常數較小,需要脫除原材料中以及反應生成 的水以促進平衡正向移動。普通間歇式反應釜生產聚酯時,縮聚階段聚酯樹脂熔體含有較低 含量的小分子反應物和生成物水難以完全脫除即導致反應程度無法再提高,因此生產高粘度 聚酯時,即使采用長時間抽真空、增加二級真空系統提升真空度等措施,分子量或粘度提升 效果也有限,極大的增加了工藝設備成本。
4.合成聚合物均存在一定的分子量分布,即具有多分散性。分子量分布可用分布指數d來 表示。分子量分布指數是指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子量mn的比值,即d=mw/mn。若 d=1.02-1.1則指單分散,若d=1.5-3.0則指多分散。通常間歇式反應釜合成的聚酯分子量分布 指數在1.1-1.5之間。一般認為,涂料用聚合樹脂的分子量分布范圍相對較窄時,某些方面的 性能就會表
聲明:
“聚酯樹脂及其制備方法和合成裝置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