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制備具有低自然時效硬度和高人工時效強度鋁基復合材料的鋁合金和鋁基復合材料,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和鋁合金技術領域。所述鋁合金的化學成分:Cu:1.5~2.5%;Mg:0.7~1.4%;Si:0.4~0.8%;Al余。向鋁合金基體中添加增強相制成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人工時效后強度高于相同增強相含量高強鋁合金基(2009Al、2024Al等)復合材料。同時所述鋁基復合材料在自然時效態下硬度低、塑性好,可進行冷變形加工而不開裂。該方法制備的鋁基復合材料可以在自然時效態下塑性成型,人工時效后服役,從而兼具良好的加工性能及高的服役強度,適合薄壁、形狀相對復雜鋁基復合材料的生產應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羽毛制備吸聲隔音復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復合材料,包括以下步驟:⑴制備吸聲材料:將羽毛與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紡粘非織造布,層疊、針刺、熱壓、冷卻成型;⑵制備隔音材料:將氯化聚乙烯粉末混煉成膠片,與滌綸織物逐層貼合、熱壓、冷卻成型;⑶由內而外將吸聲材料與隔音材料層疊組合。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簡單易行,容易實現,作為增強材料的羽毛,資源豐富,降低生產成本,解決環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聲隔音功能,可以廣泛應用到室內裝飾材料領域,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種制備聚四氟乙烯-碳粉納米復合材料的設 備和方法屬于燃料電池和有機—無機納米復合材料技術領域。 在高壓反應器中按1-10g/L放置PTFE,壓力8~30MPa,溫 度35~100℃,反應時間5-20小時,泄壓速度0.5- 1.5MPa/min,噴灑時間5-20秒,產物粒度10-200nm。 CO2氣體經干燥過濾并液化加壓 輸送到高壓反應器,與PTFE混合攪拌。當超臨界 CO2與PTFE達到溶解平衡,開 微調閥,在噴嘴中“CO2+PTFE+ 碳粉”分散混合后經由噴嘴噴出,最后由收集器實現相分離并 收集“PTFE+碳粉”復合材料顆粒, CO2氣體進入回收系統。待系統 降到常壓后收集產品,不需進一步烘干。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全面殘余應力超低溫檢測法,特別是一種針對各向異性非均質性樹脂基復合材料的殘余應力的測定方法。該發明采用低溫應變花測定全面殘余應力,解決了傳統技術無法全面表征各向異性非均質性樹脂基復合材料式樣整體殘余應力的問題。為實現對樹脂基復合材料特別是各向異性非均質復合材料殘余應力的全面測量,本發明采用一種將試樣置于低溫介質或環境中,或者將試樣在低溫及常溫環境中循環切換,使殘余應力充分釋放,并采用應變花對殘余應力進行測試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制備聚合物與石墨烯復合材料的方法及得到的復合材料和基材樹脂,包括如下步驟,將石墨材料與高分子聚合物進行熔融共混,冷卻成型,利用拉伸設備對成型復合材料進行拉伸,將形變的復合材料熔融,攪拌,然后冷卻、成型;多次重復熔融和拉伸過程,最后得到所述的聚合物/石墨烯復合材料。本發明的剝離石墨烯并用于制備聚合物/石墨烯復合材料的方法簡單易操作,制得的復合材料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良好加工性能,也表現出石墨烯特有的高導熱、高導電和優異的力學性能,既可作為材料直接使用,也可作為基材樹脂廣泛應用于制備橡膠、塑料和膜材料。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纖維素紙/Bi2Te3(碲化鉍)熱電薄膜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包括纖維素紙基體以及均勻沉積在其表面上的Bi2Te3熱電薄膜層;其中,纖維素紙厚度為50~100μm,Bi2Te3熱電薄膜層的名義厚度為5~10μm。纖維素紙/熱電薄膜復合材料利用非平衡磁控沉積技術制備,該復合材料具有很高的熱電能量轉換效率,同時表現出良好的柔韌性能,是一種極具應用前景的柔性熱電換能材料。沉積熱電材料結晶質量高,具有納米尺度晶粒的致密結構,其厚度、成分均勻可調,熱電性能接近于商用塊體材料,可應用于柔性能源器件、微型傳感器以及控溫元件等領域。
一種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層合板聲線示蹤方法,屬于復合材料超聲檢測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以單鋪層為單元對計算區域分區,并利用彈性剛度矩陣及其旋轉變換,定量描述FRP復合材料彈性特性空間分布;結合Christoffel方程求解,分別獲得不同纖維取向鋪層對應的準縱波群速度值關于傳播方向角的函數關系式;計算區域網格化,利用Dijkstra最短路徑搜索算法,搜尋超聲波由源點傳播至目標點所經過的節點并計算對應聲時。該方法能夠實現具有多層結構、彈性各向異性以及不同纖維鋪放順序的FRP復合材料中超聲波傳播路徑和聲時的快速、精準計算,能夠為研究超聲波傳播行為、優化檢測參數、提高超聲成像質量和精度提供支持。
一種高強度、低熱膨脹的AlN納米線和Al復合材料,在純度大于95%的AlN納米線的基礎上,采用過Al熔點熱壓的辦法制備出高致密度AlN納米線/Al復合材料,采用H2電弧法制備出平均粒徑為80-120nm的Al納米顆粒;采用Al,AlCl3,Al2O3和NH3為反應物,通過氣相CVD法在石英基板上沉積出克量級的AlN納米纖維,其為純度高于95%的單晶AlN納米線,直徑分布在10-50nm之間,將體積組分為0~15%的AlN納米線和Al納米顆?;旌暇鶆?,干燥后的混合粉熱壓成塊體。AlN納米線在基體中分散均勻,界面結合良好,AlN納米線是一種優化金屬基電子復合材料力性和熱物性的理想增強劑,AlN納米線和Al復合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一種高強度、低熱膨脹的新型電子封裝材料。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格柵結構,涉及先進復合材料技術領域,所述復合材料格柵結構包括中間板,所述中間板的一側固接第一格柵層,另一側固接第二格柵層;所述第一格柵層內包括多個并排布置的第一肋骨,所述第二格柵層內包括多個并排布置的第二肋骨,所述第一肋骨和所述第二肋骨均為長條狀,所述第一肋骨和所述第二肋骨在空間中呈夾角布置。本申請的復合材料格柵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復合材料格柵結構在用于以整體屈曲為控制條件的結構體中,結構體的整體強度較低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格柵板,由復合材料格柵結構經復合材料板成型工藝而得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由上述的復合材料格柵板制成的汽車電池箱。
一種利用納米氧化物增強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鈣系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潔凈鋼冶金用耐火材料的制備技術領域。具體制備方法為:首先,以電熔剛玉、氧化鋁微粉、輕燒氧化鎂粉、氧化鈣粉為主要原料,納米氧化物為添加劑,按照實驗配比,將各原料濕法球磨;在一定壓力下制得素坯;將素坯置于高溫爐中燒結,得到氧化鋁?氧化鎂?氧化鈣系復合材料。該方法通過調整納米氧化物的種類與含量,采用固相反應燒結法,一步制備出不同物相組成的復合材料,不僅利于改善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還能降低生產成本,對于提高復合材料部件在潔凈鋼冶金中的服役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玻璃纖維/Bi2Te3熱電薄膜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可作為柔性能源器件、微型傳感器等方面的應用。該復合材料包括玻璃纖維基體以及均勻沉積在其表面上的Bi2Te3熱電薄膜層,形成核?殼結構;其中,玻璃纖維的直徑為5~10μm,Bi2Te3熱電薄膜層的厚度為1~2μm,膜層結構致密且與玻璃纖維表面結合良好。利用非平衡磁控沉積技術制備的玻璃纖維/Bi2Te3熱電薄膜復合熱電材料,Bi2Te3沉積層為具有納米尺度晶粒的致密結構,厚度均勻可調,其熱電性能接近于商用塊體材料。由于薄膜材料的尺度效應,這種纖維/熱電復合材料同時表現出良好的抗彎折性能,可應用于柔性能源器件、微型傳感器等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新型微觀組織的Ti基非晶合金復合材料,屬于非晶合金復合材料領域和Ti合金領域。這種具有新型微觀組織的Ti基非晶合金復合材料與傳統Ti合金以及傳統非晶合金內生復合材料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征。其新穎特征在于:(1)在冷卻過程中,亞穩β?Ti晶粒內部產生雙凸透鏡狀非晶相;(2)透鏡狀非晶相沿<110>β和<001>β方向分布;(3)非晶區域中有些沒有坍塌的β?Ti直條,沿<111>β或<112>β方向分布;(4)這種微觀結構只存在于很窄范圍的亞穩β合金成分中:(Ti1?yZry)100?3.9x(Cu2.3M1.6)x,0.8<x<1.5,0.35<y<0.4,其中M為Fe、Co或Ni。具有這種新型微觀組織的Ti基合金具有良好的潛在應用。
本發明涉及義齒用復合材料領域,具體為一種義齒用氧化鋯/樹脂仿生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由體積百分數為20%~97%的氧化鋯和生物相容性樹脂組成,微觀上具有仿生片層、磚?墻或交叉疊片結構。本發明通過配制漿料、冷凍鑄造和真空冷凍干燥得到具有片層結構的定向多孔坯體,沿片層方向壓縮坯體可得到交叉疊片結構,通過去有機質和燒結制備具有片層或交叉疊片結構的氧化鋯骨架,通過垂直壓縮片層結構骨架與二次燒結可得到具有磚?墻結構的氧化鋯骨架;對骨架進行表面改性與液態樹脂單體浸滲,樹脂聚合后得到具有仿生結構的義齒用氧化鋯/樹脂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主要用作義齒,可減輕義齒對人體正常牙齒的磨損。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制備高強高塑鋁基復合材料的鋁合金和鋁基復合材料,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和鋁合金領域。該鋁合金化學成分為(wt.%):Si:0.3~0.7%;Mg:0.7~1.4%;Cu:0.6~1.2%;Al為余量。向鋁合金中添加SiC、Al2O3、B4C、TiC、TiB2等陶瓷顆粒以及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納米碳作為增強相,所制備的復合材料屈服強度明顯提高,可達到相同增強相含量的2000系列鋁合金基復合材料的水平。同時,鋁基復合材料具有良好塑性,可以進行冷變形加工而不開裂。同時,所制備的復合材料自然時效負效應(停放效應)弱,經自然時效后再進行人工時效復合材料強度可達淬火后直接人工時效的強度值。
一種鎂基非晶合金及其復合材料,屬于材料技術領域,該MG基非晶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的成分按原子百分比為:MG含量在65~87%之間,ZN含量在2~6%之間,NI含量在2~20%之間,Y含量2~15%,稀土元素含量為0~5%。本發明的鎂基非晶合金及其復合材料,具有高達22%的塑性應變和500MPA以上的斷裂強度,可作為3C產品、精密零部件生產用材料。
一種優化粒徑陶瓷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耐磨材料技術領域。該優化粒徑陶瓷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包括金屬基體材料和增強相陶瓷顆粒;增強相占優化粒徑陶瓷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體積百分含量為20%~50%;增強相陶瓷顆粒粒徑為0.01μm~0.1μm,0.1μm~1mm,1mm~5mm三種區間中的一種區間粒徑,或幾種區間的混合粒徑;采用液相燒結法制備復合材料,該方法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復合材料中同時存在位錯強化機制、Orowan強化、加工硬化強化、沉淀強化等多種強化機制,且這些由基體微觀結構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強化機制彼此相互作用,整體復合材料表現出優異的機械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加工硬化能力的Ti?Zr?Cu?Be四元非晶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為一類含有枝晶相的非晶合金基復合材料,其中枝晶相的化學成分為Ti59~60Zr38~39Cu1~3,體積分數5~95%,非晶基體的化學成分為Ti33~34Zr35~36Cu8~9Be21~24。其中,枝晶相具有變形誘發馬氏體相變特性,使得復合材料在拉伸和壓縮載荷作用下表現出高強度、大塑性和加工硬化等優異的綜合力學性能,如拉伸載荷下具有顯著加工硬化行為、塑性變形能力6~15%、強度1100~1900MPa。同時由于馬氏體相變,通過循環加載可使復合材料在拉伸載荷下具有超彈性特征,如彈性變形可達2.7~3%。該復合材料化學組成簡單、第二相的化學成分相對穩定,有利于復合材料的結構設計和可控制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剛石鐵基金屬復合材料鑄件,該復合材料鑄件包括金剛石顆粒、和至少一種鐵基金屬,經澆鑄制成;所述金剛石顆粒位于復合材料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部位和/或至少部分靠近表面部位。本發明首次提出使用金屬澆鑄來實現鐵基金屬和金剛石的結合制得金剛石鐵基金屬復合材料鑄件,工藝簡單,實用性強。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金剛石雙鐵基合金復合材料鑄件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屬于炭素材料科學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由瀝青質制備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炭復合材料的方法。該方法是以煤炭液化過程的副產物瀝青質為碳源,熱解聚合物為致孔劑,易熱解金屬鹽為金屬前驅體,經過物理共混、炭化還原處理后一步制得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炭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得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炭復合材料具有可控的外觀形貌,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均以3-50NM較小的粒徑均勻地分散在炭載體中。本發明制備工藝路線簡單,條件溫和,設備常規,成本低,產品的產量可控,適宜大量生產。得到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炭復合材料可以作為高活性催化劑、吸附劑、磁分離材料、電極材料等。
本發明屬于層狀復合材料制備領域,涉及復合鑄造聯合軋制制備泡沫金屬夾芯板的方法。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遼寧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