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與復合材料的耐腐蝕復合結構件及其制備方法,該金屬與復合材料的耐腐蝕復合結構件包括金屬管本體、多個金屬凸起、過渡層和纖維復合材料層。多個金屬凸起間隔排布于金屬管本體的外表面上;過渡層由混合有聚合物樹脂的纖維絲環向纏繞在金屬管本體上形成,其中,每個金屬凸起收容于過渡層內;纖維復合材料層層疊于聚合物防水層上。上述金屬與復合材料的耐腐蝕復合結構件具有較長的壽命。
本發明提供的用于復合材料件的制造方法及其模具,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將鋪層后的復合材料放置于橡膠袋中;S2,將內部放置有復合材料的橡膠袋放置于模具的型腔內;S3,將模具的第一內芯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橡膠袋,第一內芯的出氣口連通至橡膠袋,以氣嘴連接至第一內芯的進氣口,扣合模具的上模與下模以將橡膠袋與第一內芯定位于模具內;S4,調節壓力;S5,加熱;S6,自然冷卻。在模具中加入內芯,以內芯插入于橡膠袋以保證復合材料件的接觸面光滑,保證成型后的復合材料件的產品穩定性,無需對取出的成型產品進行打磨,增加兩個復合材料件之間的對接的配合度,使應用復合材料件的飛機骨架更為穩定。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材料整體共固化機身及加工方法,該機身包括有上半機身和下半機身,所述上半機身和下半機身的內側表面依次鋪設有多層復合材料層;所述上半機身和下半機身對接、固定,其側多層復合材料層一一對應搭接連接,并進行整體固化。這樣,機身通過以全復合材料主承力結構部件,從而達到結構減重30%的目的,并為國內全復合材料主承力構件民機適航道路奠定基礎,而且全復合材料共固化成型的機身無緊固件連接、無二次膠接,比照原有非整體化機身結構,減少工裝數量100件以上,結構非常簡單。
本發明提供一種復配導熱粉、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該復配導熱粉采用氫氧化鋁、氧化鋁、氧化鎂、氫氧化鎂和氧化鋅,并合理配置各原料配比,當將該復配導熱粉用于聚丙烯復合材料時,在保證、甚至提高聚丙烯復合材料導熱性能的前提下,能顯著降低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密度,提高其缺口沖擊強度。該聚丙烯復合材料采用上述復配導熱粉,并將其與聚丙烯樹脂、阻燃劑、阻燃協效劑合理配置,添加較低含量的復配導熱粉,就能保證、甚至提高聚丙烯復合材料導熱性能。也能顯著降低其密度和提高其缺口沖擊強度。同時,其將阻燃協效劑能與阻燃劑配合,降低發煙量,提高阻燃性能。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鈦酸鋰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負極片及鋰離子電池,涉及電池技術領域。主要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鈦酸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制備二氧化釕/二氧化鈦復合物;2)以二氧化釕/二氧化鈦復合物、鋰源為原料,制備出鈦酸鋰復合材料。一種鈦酸鋰復合材料由上述方法制備而成。一種負極片包括上述的鈦酸鋰復合材料;一種鋰離子電池包括上述的負極片。本發明主要用于提供一種導電性能好的鈦酸鋰復合材料,且該鈦酸鋰復合材料用于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活性材料時,能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性能抗靜電的PPS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的高性能抗靜電的PPS復合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聚合物基體80~90份,抗靜電劑10~20份,其他助劑0~5份,所述聚合物基體為聚苯硫醚(PPS)和熱致液晶聚合物(TLCP)的化合物,且PPS與TLCP的重量比為(1~4)∶1。本發明通過PPS、TLCP與抗靜電劑的互相配合,制得了表面電阻率極低、抗靜電指數穩定,且力學性能良好的PPS復合材料。由于PPS與TLCP的粘度差異以及含量的不同,PPS復合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形成皮層和芯層結構,抗靜電劑富集并均勻分散于“皮層”的TLCP中,從而使得PPS復合材料力學性能良好,表面電阻率較低,可達到105~107Ω,且抗靜電指數穩定。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硅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硅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含碳有機物和有機溶劑混合,配制有機溶液,將硅顆粒和所述有機溶液混合后進行固化,得到硅?含碳有機物,所述含碳有機物中碳的質量分數高于50%;在惰性氣體保護下,將所述硅?含碳有機物進行碳化反應,得到硅碳復合材料。本發明提供的硅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能夠使硅顆粒嵌在無定形碳中,而無定形碳形成穩定的外殼和內部的三維骨架結構,并包裹嵌在其中的硅顆粒,從而使硅碳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結構穩定性,在充放電的過程中在無定形碳的保護下,能避免硅顆粒的體積膨脹嚴重,出現坍塌現象。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流動聚砜復合材料,按重量份計,包括如下組分:聚砜90?99份;熱致液晶聚合物0.1?10份;抗氧劑0.1?0.5份;吸酸劑0.2?0.3份。本發明通過采用特定結構式及其特定重量份的熱致液晶聚合物(TLCP)添加至聚砜基體中,并輔以特定重量份的抗氧劑和吸酸劑,制備得到的聚砜復合材料由于在TLCP分子鏈引入雙酚S結構單元及間苯結構單元,增加TLCP分子柔性,降低TLCP熔點,提高TLCP與PSU樹脂的相容性,改善了聚砜復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得到聚砜復合材料與PSU純樹脂相比,流動性提高1倍以上,同制品下降低加工溫度30℃,提高生產效率50%以上,拓展該聚砜復合材料在汽車薄壁耐熱制件、超薄壁化電氣零部件、食品餐具等領域的應用。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生物可降解Mg?Zn?Cu層狀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具有依次相連的外層、中層和內層,所述外層為銅合金,所述中層為鋅合金,所述內層為鎂合金,該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體積百分比計的組分:所述銅合金10~25%,所述鋅合金20~35%,余量為所述鎂合金,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單一金屬材料腐蝕過快、降解較慢以及彈性模量過高的問題,該復合材料不僅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力學性能和耐蝕性能,而且還具備長效抗菌功能,在醫用植入材料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上述生物可降解Mg?Zn?Cu層狀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一種制備復合材料缺陷試驗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按照適航標準規定的試驗件尺寸,設計試驗件;步驟2:試驗件按零件圖紙鋪層至N層;步驟3:將塑料薄膜做成缺陷所需的形狀和大??;步驟4:在試驗件N層與N+1層之間放置塑料薄膜;步驟5:繼續鋪層至結束;步驟6:按材料固化特性進行固化。本發明解決了無法預制出復合材料試驗件缺陷精確大小及形狀的情況。為復合材料結構缺陷研究提供基礎;為復合材料結構缺陷修補研究提供基礎;為復合材料結構飛機的適航驗證提供試驗件基礎。對復合材料結構的基礎研究和產品化起到推動作用。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制備步驟:將陶瓷膜和金屬箔通過膠黏劑交替粘附于一體,獲得預制復合材料,其中,金屬箔為N層,陶瓷薄膜為N?1層,N≥2;將預制復合材料放入模具中,在熱壓爐中進行熱壓,獲得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通過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方法的設計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現有的金屬復合材料熱膨脹系數低,制備工藝復雜,制備工藝繁瑣,成本高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白點復合材料沖擊試驗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控制系統、與控制系統連接的擺錘以及位于擺錘下方并用于夾緊無白點復合材料的夾緊裝置,所述擺錘包括臂桿和用于沖擊無白點復合材料的錘頭,所述臂桿上端與機架鉸接,下端與錘頭固定連接。本無白點復合材料沖擊試驗機通過控制系統、擺錘和夾緊裝置完成對無白點復合材料沖擊試驗,其中,無白點復合材料試樣夾緊在夾緊裝置上,擺錘下放對無白點復合材料試樣進行沖擊并擊碎無白點復合材料試樣,控制系統通過檢測擊碎無白點復合材料試樣后的擺錘的擺動幅度,來計算出無白點復合材料試樣吸收的能量,進而分析出無白點復合材料試樣的強度。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膠接表面粗化處理的方法,該方法的步驟:清潔模具的表面。在表面已清潔的模具上鋪設復合材料。選擇合適型號的脫模布,將該脫模布鋪放在已經鋪設好的復合材料的表面上。使脫模布緊貼復合材料表面的膠接劑,該脫模布浸潤于膠接劑。復合材料固化成型后撕掉脫模布。本發明的復合材料膠接表面粗化處理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對復合材料膠接表面進行粗化,粗化處理工序簡單,粗化后不需人工進行清洗、干燥操作,從而縮短了加工時間,生產效率高,人工成本低。
本發明提供了MoO2/無定形碳包覆的硅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按質量含量計,MoO2/無定形碳包覆的硅碳復合材料包括:硅材料5~42%;碳基材料和無定形碳57.5~95%;MoO20.05~0.5%,MoO2分散在無定形碳中,硅材料和碳基材料復合形成硅碳復合材料,MoO2/無定形碳包覆在硅碳復合材料表面。本申請的MoO2/無定形碳包覆的硅碳復合材料中硅材料、碳基材料、MoO2和無定形碳之間相互協同,既可以充分發揮硅材料的高容量特性,又可以充分發揮碳材料的體積緩沖作用,因此,MoO2/無定形碳包覆的硅碳復合材料具有優良的電化學性能,可以提供良好的電子傳輸通道,提高復合材料的導電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丙烯酸酯/層狀雙氫氧化物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特征是包含(1)采用共沉淀法制備長鏈氨基羧酸鹽插層的層狀雙氫氧化物,(2)對光引發劑進行改性,(3)合成以光引發劑插層的層狀雙氫氧化物,(4)將光引發劑插層的層狀雙氫氧化物與丙烯酸酯單體、丙烯酸酯低聚物和紫外光引發劑混合,制得用于紫外光固化的丙烯酸酯/層狀雙氫氧化物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的方法操作簡單、易行,易得到分散優良、層狀雙氫氧化物被完全剝離的納米復合材料,與純丙烯酸酯材料相比,本發明的丙烯酸酯/層狀雙氫氧化物納米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機械性能和耐熱性,工業應用前景廣泛。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層狀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超聲檢測的對比試塊,包括本體,該本體由兩塊上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與下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疊加后膠接而成,上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與下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之間疊加膠接后形成膠接層;膠接層與上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之間設置有位于膠接層上表層的上表層開膠缺陷;上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與下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之間的膠接層中部設置有分割整個膠接層的中部全開膠缺陷;膠接層與所述下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之間設置有位于膠接層下表層的下表層開膠缺陷;該對比試塊具有體積小、輕便易攜帶與保存,可有效應用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層壓板膠接質量的檢測。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聚芳醚砜復合材料及其應用。本發明的聚芳醚砜復合材料,以重量百分比計,包含以下組分:45%?80%聚芳醚砜樹脂;15%?30%的軟質耐磨填料;5%?20%的硬質耐磨填料;0%?5%的加工助劑,該復合材料選擇尺寸穩定性好、耐蠕變性能及機械性能優異的聚芳醚砜樹脂作為樹脂基體,使用硬質和軟質耐磨填料復配改性滿足材料的耐磨要求,同時帶來較低的噪聲污染;制備的復合材料其摩擦性能最低可以達到動摩擦系數0.26、磨耗17×10?6(mg/Nm),噪聲最低可以達到40dB。
本發明公開一種航空座艙蓋透明件與復合材料骨架的連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前處理:確定透明件和復合材料骨架的連接區,將所述連接區打磨至消除光澤,然后除油除脂;(2)膠接:在連接區涂覆膠黏劑,然后將二者貼合在一起,使膠黏劑固化;(4)密封:將透明件和復合材料骨架上需要密封的密封區表面除油除脂,然后涂覆膠黏劑,使膠黏劑固化。本發明所述方法在透明件邊緣連接裝配過程中運用膠接技術,采用膠黏劑將復雜曲面透明件和復合材料骨架粘接到一起,再用膠黏劑進行密封,從而實現復雜曲面透明件的邊緣連接裝配,這種邊緣連接方法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且能夠確保透明件裝配后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氣密性。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竹纏繞復合材料管道的生產設備,包括底板、轉動組件、定位組件、驅動結構和纏繞結構,所述底板表面的一側設置有定位組件,所述底板表面的另一側設置有立柱,所述立柱頂部設置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輸出端設置有轉動組件,所述定位組件內側的頂部設置有驅動結構,所述驅動結構底部設置有纏繞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驅動結構帶動纏繞結構沿著管道模具方向平穩移動,這樣在竹纏繞復合材料纏繞在管道模具外壁的過程中,竹纏繞復合材料能夠沿著管道模具方向均勻纏繞,從而將竹纏繞復合材料均勻纏繞包裹在管道模具外壁,使得竹纏繞復合材料纏繞成型的管道厚度均勻,提高了竹纏繞復合材料管道的整體質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性鈦酸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氧化石墨烯溶液、鈦酸鋰、水與氮源混合后水熱反應,得到氮摻雜石墨烯改性的鈦酸鋰復合材料,所述氮源為結構中存在吡啶氮、吡咯氮和石墨化氮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氮源;B)將步驟A)得到的復合材料、胺源與溶劑混合后浸漬反應,得到改性鈦酸鋰復合材料;所述胺源為可與步驟A)得到的復合材料形成非共價鍵作用的芳香胺。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改性鈦酸鋰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即采用水熱?浸漬法相結合,實現氮摻雜和非共價鍵雙重功能化石墨烯,可采用較簡單的工序實現對Li4Ti5O12進行胺功能化石墨烯包覆。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孔氮摻雜碳/Fe2O3/石墨烯柔性復合材料、制備方法及其應用。該柔性復合材料中,石墨烯包覆Fe2O3納米顆粒,氮摻雜碳具有多孔的泡沫結構。該方法包括:制備純凈的三聚氰胺泡沫,氮氣中煅燒后得到氮摻雜碳泡沫基體,將納米Fe2O3、氧化石墨烯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后制備得到紡絲原液,將氮摻雜碳泡沫基體為接收裝置,采用高壓靜電紡絲技術將紡絲原液直接紡制在碳泡沫上,得到多孔氮摻雜碳/Fe2O3/氧化石墨烯/PVP復合材料,然后經高溫碳化冷卻后得到所述柔性復合材料。該材料用于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具有良好的柔性、高電導率和高比容量等特點。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聚苯并咪唑?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接枝改性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所述復合材料中,膦酸改性氧化石墨烯通過共價鍵的形式引入到聚苯并咪唑?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中,且由于少量膦酸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引入使得磷酸摻雜水平進一步降低到10以下,而質子電導率明顯提高,可達8.31×10?2S/cm,浸漬磷酸后的橫向溶脹率最低達到8.7%,拉伸強度超過7.5MPa。本發明的復合材料中膦酸改性氧化石墨烯的改性改善了其與聚苯并咪唑?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相容性和結合力,不僅提高了復合材料的離子傳導率,進一步降低了復合材料的磷酸摻雜水平(ADL),還提高了復合材料的抗溶脹性能和機械性能,優化了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
本發明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氧化鎳納米片的制備方法、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氧化鎳/石墨烯復合材料和電極;由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氧化鎳納米片能保證石墨烯保持展開狀態,有助于暴露更多活性位點;由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氧化鎳/石墨烯復合材料,其具有較高的比容量;由本發明的氧化鎳/石墨烯復合材料制備的電極具有較高的比容量。
本發明涉及一種全復合材料副翼膠接方法和全復合材料副翼,該方法通過膠黏劑將副翼梁、副翼外側肋、副翼內側肋與固定在膠接工裝上的副翼上蒙皮和副翼下蒙皮合模、膠接一起,完成副翼膠接制造。這樣,即可對副翼上蒙皮、副翼下蒙皮、副翼梁、副翼內側肋和副翼外側肋進行準確定位,并對各個零件之間的膠接范圍、膠層厚度進行準確確定,進而提高加工副翼的性能和質量,而且采用全復合材料的副翼上蒙皮、副翼下蒙皮、副翼梁、副翼內側肋和副翼外側肋制得的副翼重量小,組件零部件少,生產周期短,成本低,有利于普及推廣使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聚丙烯復合材料制備方法,包括,步驟一:將聚丙烯樹脂與偶聯劑按配料比混合均勻;步驟二:向步驟一中制得的聚丙烯樹脂與偶聯劑混合物中按配料加入填料、抗氧劑、光穩定劑以及潤滑劑,混合均勻;步驟三:將步驟二制得的混合物料擠出造粒,制得聚丙烯復合材料。首先將聚丙烯樹脂與偶聯劑混合均勻,使偶聯劑均勻包覆于聚丙烯樹脂表面,包覆于聚丙烯樹脂表面的偶聯劑將填料、抗氧劑、光穩定劑以及潤滑劑結合在聚丙烯樹脂上,在聚丙烯樹脂表面形成單分子層的包覆效果,此外,通過偶聯劑,能使填料等與聚丙烯樹脂的結合更加牢固,從而使制備的聚丙烯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提高,同時具有較好的沖擊強度、拉伸強度、彎曲強度以及斷裂伸長率。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接枝聚烯烴/層狀硅酸鹽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它是在粉末狀聚烯烴中加入經有機改性的層狀硅酸鹽粉體,并加入含引發劑的兩種或兩種以上單體的混合物,然后加熱或在室溫下使單體進行原位聚合反應,同時實現聚烯烴的接枝共聚和層狀硅酸鹽的插層納米復合,最后將反應產物進行洗滌、干燥和造粒即得。利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接枝聚烯烴/層狀硅酸鹽納米復合材料可用作聚烯烴塑料及其他塑料的增強增韌耐熱改性劑、表面改性劑、阻隔性添加劑,也可作為聚烯烴與其他聚合物共混的增容劑,聚烯烴塑料與各種填充劑及增強纖維的界面改性劑,以及聚烯烴塑料與其他材料之間的膠粘劑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方法提供了使用帶子來連接復合材料結構體的方法以及該方法制造的航空器,尤其是使用帶子將航空器的機身與機翼捆綁連接,避免了傳統方法中,大量緊固件的使用與在復合材料表面打孔的需要及缺點。本方法可應用于任何復合材料結構體的連接,不過在復合材料制成的輕型飛機的機翼與機身連接上特別有應用價值。
本發明涉及一種全復合材料機翼膠接方法及全復合材料機翼,該膠接方法為:首先將下蒙皮放置在由復合材料制作的型架上,并通過耳片和定位孔進行定位、固定;然后通過膠黏劑將機翼前梁和后梁膠接在下蒙皮上;接著通過膠黏劑將機翼肋膠接在下蒙皮上;最后將上蒙皮固定在裝配工裝的上模,并在機翼前梁、后梁和機翼肋涂覆膠黏劑,合模,完成膠接。這樣,制備出來的機翼即可以復合材料的型架作為主承力件,為國內全復合材料主承力構件民機適航道路奠定基礎,而且與傳統的金屬結構機翼相比,具有工裝、零件、緊固件少的優勢,同時膠接的連接方式具有應力分布均勻的優點,從而達到結構減重30%的目的,在降低生產成本和生產周期的同時可以提升產品的質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硅碳石墨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復合材料內核為石墨烯與硅氧化合物形成的復合體,外殼無定形碳氮層。其制備過程為:將氧化石墨烯溶液與堿性硅烷化合物在混合均勻后進行水熱反應,得到水凝膠,之后浸泡于氯化鎳溶液中,過濾、干燥、碳化,之后通過CVD法在其表面沉積碳氮層最后得到硅碳石墨烯復合材料。該負極材料,利用氧化硅與石墨烯之間的化學鍵降低其阻抗并提高其鋰離子的傳輸通道,同時外層的碳氮層提高其材料的電子傳輸速率,提高其倍率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及鋰離子電池,屬于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方案如下:一種復合材料,包括氧化物電解質和納米凹凸棒石,所述氧化物電解質包覆納米凹凸棒石。所述氧化物電解質包覆層厚度≤20μm,所述納米凹凸棒石的棒晶長100nm~50μm,寬10nm~120nm。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和含有該復合材料的鋰離子電池,氧化物電解質包覆后的凹凸棒石在納米層次具有棒狀結構的鋰離子快速傳輸通道,能提升鋰離子的傳輸,具有良好的鋰離子電導率和優良的機械性能。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廣東珠海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