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抗沖導熱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的抗沖導熱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聚苯乙烯100份,聚乙烯20~50份,導熱纖維10~25份,導熱晶須5~10份,相容劑4~15份,聚乙烯縮丁醛0~12份,抗氧劑1~5份。本發明通過采用聚乙烯對聚苯乙烯進行增韌,同時采用導熱纖維和導熱晶須對復合材料體系進行改性,復合材料體系中的相容劑可以提高聚苯乙烯和聚乙烯之間的相容性,同時提高導熱纖維、導熱晶須和復合材料體系的相容性,聚乙烯、導熱纖維和導熱晶須的加入大幅提高了復合材料的抗沖擊性能和導熱性能。
本發明為一種相變儲能陶粒及其制備方法。該相變儲能陶粒以輕質多孔陶粒為基體,其內部吸附、儲存有有機相變物質,外部包覆有聚合物基復合材料膜層。其制備方法是先用真空浸滲法使陶粒吸附儲存有機相變物質,再采用沉浸法涂覆聚合物基復合材料膜層。本發明的相變儲能陶粒儲能長期穩定,相變過程換熱效率高,非常適合于建筑等領域應用。而且,材料來源廣泛、價格便宜,制備工藝簡單,容易實現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固性聚酰亞胺樹脂及其制備方法,包括以均相透明粘稠狀的馬來酰亞胺基聚酰亞胺樹脂溶液為A組分,以四馬來酰亞胺基雙酚A溶液為B組分;其制備包括:(1)以馬來酰亞胺基聚酰亞胺樹脂溶液為A組分的制備;(2)以四馬來酰亞胺基雙酚A溶液為B組分的制備;(3)將A、B組分在室溫下混合均勻,即得。本發明的熱固性聚酰亞胺樹脂不僅可應用于耐高溫膠粘劑以及玻璃纖維增強的復合材料的基體樹脂,而且也可應用于碳纖維、芳綸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增強的先進復合材料的基體樹脂,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且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環境友好、可以在通用設備中完成制備過程,適用于工業生產。
本發明公開一種纖塑復合地板,包括芯層和芯層兩面的表面層和底層,所述芯層的原料為纖塑復合材料;所述纖塑復合材料為紡織物和塑料混合制備的材料;本發明還公開了這種纖塑復合地板的制備方法。本發明采用特定的纖塑復合材料作為復合地板芯層的原料,纖塑復合材料本身具有比其中的單一組分更優異的力學性能,制得的復合地板力學性能優異,同時主要材料為廢棄物,降低了成本的同時對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回收利用;其原料中不含有重金屬,也不會釋放甲醛,應用在家居中不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本發明制備方法簡單易行,便于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同時原料環保節能,制得的復合地板性能優異,應用領域廣泛。
本發明涉及材料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石墨烯陶瓷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取石墨烯制成石墨烯浸漬液;2)對氧化鋯陶瓷進行排膠處理;3)將步驟1得到的石墨烯浸漬液和步驟2得到的排膠后氧化鋯陶瓷進行真空加壓浸漬,得到石墨烯?氧化鋯陶瓷復合材料預制體;4)對石墨烯?氧化鋯陶瓷復合材料預制體進行微波燒結,得到石墨烯?氧化鋯陶瓷復合材料。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制備出的石墨烯陶瓷復合材料較普通的陶瓷材料彎曲強度、斷裂韌性和硬度都有顯著提升,提升幅度分別達到37.68%、35.89%和18.34%,宏觀力學性能增長明顯;較普通的陶瓷材料,導電性能顯著提升,石墨烯在陶瓷基體中不是彌散型分布,而是網絡狀的致密單質結構。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四氧化三鐵@鐵核殼結構-石墨烯復合吸波材料的制備方法。以K3[Fe(CN)6]、氧化石墨烯為原料三步法制成,首先以K3[Fe(CN)6]為原料,通過水熱反應制成樹葉狀α-Fe2O3;其次將α-Fe2O3與氧化石墨烯混合,以無水乙醇為溶劑,水熱還原生成α-Fe2O3-還原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最后,將α-Fe2O3-還原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經氫氣、氬氣的混合氣氛還原,得到四氧化三鐵@鐵核殼結構-還原氧化石墨烯復合吸波材料。本發明方法簡單、可控,有效拓寬單一材料的吸波范圍,增強吸波性能。
本發明涉及生產增強聚乙烯的納米載體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原料包括納米粘土或改性納米粘土、碳納米管或改性碳納米管、反應性的氯化鎂體系或二氧化硅體系、將過渡金屬催化劑負載在納米復合載體上得到納米載體催化劑;將乙烯單體、共聚單體、助催化劑和負載在納米復合載體上的催化劑進行聚合反應,得到多維納米增強的聚乙烯基復合材料。該納米復合材料中,片層的粘土和棒狀的碳納米管能夠均勻分散,增強復合材料的強度和韌性,形成多維尺度納米材料相互增強的聚乙烯基納米復合材料,組分相互分散更加均勻,較其它催化劑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更好的電性能及機械性能,在汽車用零部件、包裝材料、阻隔材料、電器材料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涉及一種矩形薄壁管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的矩形薄壁管材為纖維增強熱固性復合材料,該纖維增強熱固性復合材料的組成如下:熱固性樹脂90~120重量份;固化劑80~100重量份;促進劑0.8~1.2重量份;脫模劑≤2.0重量份;玻璃纖維65~82%(體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矩形薄壁管材強度高,絕緣性能好,介質損耗低,壁薄重量輕,與其他環氧體系結合性好,無毒環保,可應用于干式變壓器的介質散熱,同時,本發明采用的制造方法工藝合理、能耗低,具有設備投資少、成本低、性價比高等優點。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丙酸厭氧產甲烷的新方法,屬于環境保護技術領域。該方法步驟為:首先向反應器中投加含有超純水、丙酸鈉、無機鹽、微量元素的丙酸厭氧反應培養基,然后加入接種污泥和復合材料Met@Fe3O4,再調節反應器中體系的pH為7.0±0.2,用氮氣吹脫反應器中氧氣使反應器中微生物處于厭氧環境后,于30±2℃溫度下進行丙酸厭氧產甲烷反應,反應時間為31d。本發明操作簡便,通過在丙酸厭氧產甲烷系統中投加更容易與微生物接觸的復合材料Met@Fe3O4,能夠強化直接電子傳遞過程,進而促進甲烷的生成和丙酸的降解,大大提高甲烷的生成量和丙酸降解率,減少丙酸在厭氧消化體系中的積累。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形態三維網絡結構鈀系納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利用浸漬優化生物材料自還原技術,采用禽類蛋殼膜為生物模板材料,通過在鈀鹽溶液中進行浸漬優化并結合焙燒處理獲得一種性能優越的三維網絡管狀分級結構的PD/PDO光催化復合材料,通過調節浸漬優化過程和熱處理過程的工藝條件對所制備復合材料的組成和結構進行控制,獲得的光催化材料由結晶完善的PDO和金屬PD納米粒子均勻復合,有序組裝成特殊的三維網絡互通管道結構,而金屬PD納米晶粒均勻負載并鑲嵌于管道內壁。本發明方法工藝簡便、成本低廉,獲得的材料具有優良的光催化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LPFG傳感特性的SiC物質氧化狀態監測方法及傳感系統,屬于復合材料結構健康監測領域。該方法將SiC類復合材料服役過程中的SiC氧化狀態監測分為兩個方面,即針對SiC物質氧化中碳氧反應進程的監測以及針對SiC物質氧化中硅氧反應進程的監測,分別從C、Si兩個方面對SiC物質的氧化進程進行監測,提高了SiC類復合材料氧化損傷監測傳感系統的有效檢測精度。該傳感系統包括計算機、光譜分析儀、寬帶光源、LPFG碳化硅物質氧化傳感探頭、光纖耦合器、光纖連接器、光開關和傳感光纖。本發明實現了對SiC類復合材料中SiC物質氧化狀態的實時在線監測。
本發明涉及一種BDABP型含硅環氧酰亞胺基體樹脂及其制備方法,該基體樹脂由4, 4’?雙(2, 4?二氨基苯氧基)聯苯BDABP、環氧樹脂、3?氨丙基三烷氧基硅烷、酰亞胺齊聚物和固化劑組成。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制備酰亞胺齊聚物;(2)將4, 4’?雙(2, 4?二氨基苯氧基)聯苯、環氧樹脂放入反應釜中,攪拌混合反應后,加入酰亞胺齊聚物繼續攪拌反應,隨后加入3?氨丙基三烷氧基硅烷攪拌反應,再加入固化劑攪拌混合均勻,即可。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鋼、銅、鋁等金屬以及陶瓷、玻璃、樹脂基復合材料等基材之間的粘合,以及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制備,具有良好的產業化前景。
一種全范圍纖維方向角的CFRP切削加工表面質量的評價方法,通過環形銑削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圓盤工件,獲得全范圍纖維方向角下的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切削加工表面,并對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不同纖維方向角下的切削加工表面進行表面質量評價;銑削加工時刀具路徑為以圓盤工件中心為圓心的圓形軌跡,獲得切削加工表面后測量其表面粗糙度,通過拍攝光學顯微鏡照片拼接形成0~180°全范圍內纖維方向角的切削加工表面圖像,并且測量不同纖維方向角下的切削加工表面毛刺高度,最后獲得全范圍纖維方向角的表面毛刺高度因子并據以評價所述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切削加工表面的質量。本發明只需通過一次銑削加工試驗,即可獲得0~180°全范圍纖維方向角的CFRP切削加工表面并進行質量評價。
本發明公開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聚乳酸基/納米 羥基磷灰石(NHA)復合材料及其改性方法。通過在聚乳酸基/ 納米磷灰石復合材料表面進行胺解引入活性反應基團- NH2,然后通過戊二醛固定,最 后接枝活性多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 Asp)RGD,使其成為一種具有生物特異性的材料,從而構建具 有良好細胞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表面和界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假肢上肢手肘腕關節有關部件制造工藝方法。該制造方法是使用尼龍混合長玻璃纖維新型復合材料通過注塑工藝取代傳統金屬切削機加工工藝。其中涉及的選用材料參數和工藝參數如下:1、尼龍混合長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包含以下組成成分:尼龍(PA)30%-50%,玻璃纖維50%-65%,偶聯劑2%-3%,增塑劑1%-2%,其他1%,2、復合材料射出成型工藝:料筒溫度280-310度,射出壓力40Mpa射出時間15-35秒,保壓5-10秒,成型部件在常溫下直至完全冷卻。3成型前130度下干燥4-6小時。使用100--500噸位的注塑機通過注塑機器將熔融后的液體原料注射到注塑模具中,采用這種新型復合材料通過注塑加工工藝生產的假肢上肢手肘腕關節中有關部件。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u@Cu?CAT@PANI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和其應用,制備包括:a)將活化泡沫銅置于由去離子水、2,3,6,7,7,10,11?六羥基聯苯(HHIP)與四丁基四氟硼酸銨(MTBS)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載5~20V電壓,電沉積3~5 min,制得Cu?CAT MOF負載在泡沫銅上的復合材料,即Cu@Cu?CAT;b)將上述Cu@Cu?CAT材料置于由水、硫酸鈉與苯胺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載5~20V電壓,電沉積5~10 min,制得聚苯胺負載在Cu@Cu?CAT上的復合材料,即Cu@Cu?CAT@PANI復合材料;整個制備過程的步驟簡便,所需條件低,操作簡單,耗時短;將該材料應用在超級電容器,表現出高達860F/g的比電容,以及良好的倍率特性,是非常有潛力的超級電容器材料。
本發明提供一種復合材料,按體積百分比計,包括以下組分:不銹鋼粉末85?95%;硅酸鈣粉末5?15%。本發明還進一步提供該復合材料作為生物醫用復合植入材料的用途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生物醫用復合植入材料的制備方法,將組分混合后,采用攪拌球磨工藝制備復合粉末;構建人體植入體三維模型后,采用切片工藝計算二維橫截面,鋪設并采用激光束掃描、熔化復合粉末,形成植入體的一個二維橫截面,重復上述步驟,從而使植入體三維模型成型并經后處理,即得生物醫用復合植入材料。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生物醫用復合植入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能夠有效控制材料的力學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滿足人體對植入體材料的各種需求。
本發明涉及一種BDAPP型含硅環氧酰亞胺基體樹脂及其制備方法,該基體樹脂由2, 2?雙[4?(2, 4?二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DAPP)、環氧樹脂、3?氨丙基三烷氧基硅烷、酰亞胺齊聚物和固化劑組成。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制備酰亞胺齊聚物;(2)將2, 2?雙[4?(2, 4?二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DAPP)、環氧樹脂放入反應釜中,攪拌混合反應后,加入酰亞胺齊聚物繼續攪拌反應,隨后加入3?氨丙基三烷氧基硅烷攪拌反應,再加入固化劑攪拌混合均勻,即可。本發明可廣泛應用于鋼、銅、鋁等金屬以及陶瓷、玻璃、樹脂基復合材料等基材之間的粘合,以及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制備,具有良好的產業化前景。
本發明涉及一種采用低成本的普通商用粉體為原料制備具有納米結構、高強度的陶瓷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微米級商用粉體為起始原料,按設計兩相的重量比進行配料;配料以后以酒精為介質濕混,球料重量比為4∶1,球磨時間為12小時;最后將干燥后混合粉體采用放電等離子體快速原位反應燒結,燒結溫度為1250~1500℃,壓力為40~60MPa,且分二步加壓,保溫2~10分鐘。所制備的納米陶瓷復合材料的晶粒尺寸小于500納米、抗彎強度450~820MPa。具有制備周期短、能耗低、環境友好等特性,具有良好的產業化前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鋰離子電池用復合負極材料 的制備方法。這種復合負極材料是由硅/銅/碳組成,其中的硅 具有納米多孔結構。通過高能球磨方法先后得到高度分散的納 米硅/氧化鋁復合體、納米硅/氧化鋁/銅復合體、納米硅/氧化鋁 /銅/碳復合體,然后加入鹽酸,除去氧化鋁以及過量的鋁,得 到鋰離子電池用復合負極材料。制備過程中通過使用鹽酸除去 非活性的氧化鋁以及略微過量的鋁,可以提高復合材料的比容 量,而鹽酸的處理過程也使復合材料中的硅具有納米多孔結 構,能吸收硅在嵌脫鋰過程中的部分體積變化,緩沖體積效應, 提高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和循環性能。鋰離子電池用復合負極材 料的可逆容量可達580mAh·g- 1,前35個循環中,平均每個循環的容量損失 約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增強的雷達罩、其制備方法及應用,該雷達罩可以由UHMWPE織物增強的復合材料制得,也可以通過以UHMWPE增強復合材料為表層材料,低密度、低介電性能的材料為夾芯材料,兩者之間通過固化溫度低于130℃的膠粘劑膠接在一起而制成。由本發明制成的雷達罩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透波率高,同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對雷達天線提供保護,延長其使用壽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組分多孔分級結構可見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對三維多孔結構的天然生物材料進行預處理用做模板;通過模板過程制備三維多孔分級結構的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作為基體;在金屬氧化物基體上沉積復合半導體納米材料,最終制得具有多組分多孔分級結構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方法可廣泛選擇三維分級結構的生物材料為模板,其工藝簡單靈活,成本低廉,可通過調控工藝參數和不同的模板結構等來獲得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方法制得的復合材料用作可見光催化劑,該復合材料能實現在可見光照射下對有機污染物進行快速有效降解,其在環境保護等領域有重要應用前景。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機蒙脫土材料的制備方法,第一步為制備鈉化蒙脫土;第二步將鈉化蒙脫土與無水乙醇和水配置成0.5-4%的分散液,烘干,制得無機蒙脫土膜;或者將分散液加在聚酰亞胺無紡布上,烘干,制得蒙脫土-聚酰亞胺復合材料。本發明具有工藝簡單、實驗重現性好,生產成本低等特點;制得的復合材料防火隔熱性能優良,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維分級結構石墨烯/多孔碳復合電容型脫鹽電極的制備方法,屬于電容型脫鹽電極的制備領域。本發明將二氧化硅和氧化石墨的水分散液超聲混合、真空抽濾及干燥即制得二氧化硅/氧化石墨復合材料;將正硅酸四乙酯、介孔碳的前驅體溶液及乙醇混合均勻,攪拌反應后,依次加入鹽酸水溶液及上述復合材料,經低溫揮發、高溫固化、惰性氣氛中碳化及氫氟酸刻蝕即制得三維分級結構石墨烯/多孔碳復合材料;將復合材料、乙炔黑及聚四氟乙烯乳液混合均勻后涂覆在石墨紙上,烘干即制得電容型脫鹽電極。本發明操作簡單、條件易控,所得的電極具有高比表面和良好導電性,在電容型脫鹽方面擁有潛在應用前景。
一種過共晶Al-Mg2Si-Si合金的Sr-Ce復合細化處理工藝屬于復合材料領域。本發明采用金屬Sr和稀土Ce元素所組成的復合添加劑,其中Ce的重量百分比為0.1~1.3.%,Sr的重量百分比為0.6~0.8%,處理過共晶Al-Mg2Si-Si合金熔體,最終顯著細化Mg2Si增強顆粒。本發明采用Sr-Ce復合添加劑處理過共晶Al-Mg2Si-Si合金,能夠完全抑制自生Mg2Si的樹枝晶生長趨勢,從而顯著降低增強體的尺寸(15μm以下),并且改善增強體的形態,在合金的凝固組織中產生大量的短棒狀Mg2Si增強體,使這種材料更加符合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鋰離子電池的硅基負極活性材料、其制備方法、包含該負極活性材料的負極和二次電池。根據本發明的硅/金屬氧化物/碳復合材料制成的負極表現出了優良的循環穩定性以及倍率性能,同時該復合材料的導電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本發明屬于儲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多級結構的碳氣凝膠/二氧化錳復合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復合材料以高錳酸鉀為前驅體,在由一維碳納米纖維和二維片狀碳構成的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碳氣凝膠表面原位氧化還原生長二氧化錳納米片得到;其制備過程包括:靜電紡絲、冷凍干燥、熱亞胺化、高溫碳化和原位氧化還原反應等。所制得的材料充分利用了碳氣凝膠高比表面積、高孔隙率的特點,使復合材料擁有更多的化學反應位點和電解液的傳導路徑,大大改善了二氧化錳贗電容材料自身導電性差、比表面積小的限制,使電化學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本發明所制備的具有多級結構的碳氣凝膠/二氧化錳復合電極材料可作為理想的高性能儲能材料被用于超級電容器等領域。
一種無機晶須表面處理的方法,屬于材料領域。方法為:無機晶須表面無機包覆:晶須按固含量10%與水混合,快速分散,按包覆量5%-10%稱取包覆前驅體,制成稀溶液,在攪拌狀態下慢慢加入前驅體溶液,單滴法緩慢加入0.1%重量百分比的稀硫酸至pH在8-10之間,保溫陳化5h,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無機包覆后的無機晶須樣品;無機晶須表面有機改性:偶聯劑用量為粉體,加入到乙醇溶液或水溶液中,加入粉體,超聲分散,保溫攪拌,過濾干燥得到偶聯劑改性后的無機晶須樣品;熔融共混復合:機械攪拌下熔融共混晶須與聚合物混合料,在加工溫度下共混,得到無機晶須/聚合物復合材料。本發明成本低,工藝簡單,得到復合材料力學性能有較大提高,具有普適性。
光固化燈具具體涉及燈具。包括一光源,還包括一與光源通過光線聯通的柔性透明部件。柔性透明部件采用樹脂基復合材料,樹脂基復合材料內混合有光固化劑。柔性透明部件外包有遮光層。在沒有去掉遮光層的情況下,光固化劑不發生反應,柔性透明部件保持柔軟。在將柔性透明部件彎折成需要的形狀后,將遮光層拆掉。在光線的作用下光固化劑發生反應,使柔性透明部件變得堅固,從而使所彎折成的形狀得到固定。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允許客戶方便的直接參與燈具款式的設計,能夠充分體現客戶的個性需求,并且能夠充分發揮客戶的創造性。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上海上海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及加工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