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材料產業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轉載于漢斯學術交流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材料產業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內容總結:
2020年9月,黨中央基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需求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一方面“雙碳”目標表明經濟發展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轉變;另一面也促使能源結構的調整,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大力發展可再生新能源。新能源,是指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為基礎,使傳統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現代化的開發和利用,用取之不盡、周而復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資源有限、對環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 [1]。
內容:
1. 引言
2020年9月,黨中央基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需求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戰略目標
一方面“雙碳”目標表明經濟發展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轉變;另一面也促使能源結構的調整,降低化石能源使用,大力發展可再生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為基礎,使傳統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現代化的開發和利用,用取之不盡、周而復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資源有限、對環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 [1]
新能源材料是實現新能源高效轉化和利用的關鍵載體
目前國家重點發展的主要為太陽能電池中的光伏材料,儲能技術中的動力電池材料、風能材料、生物質材料等
雖然我國新能源材料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產業技術相對落后,進口依賴度較高,常規品類中相當一部分國產化率在50%以下,而部分品類如高端能源材料等,國產化率甚至低于30%
因此,新能源材料產業升級、國產替代和技術攻關都亟需加速,然而其基礎及核心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
高素質人才,特別是有新能源產業背景的高端人才,需要對新能源技術研發和應用有著深刻的認識,然而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較快,擴招較大,我國高校質量和大學畢業生平均質量處于中等水平,主要表現為就業競爭力不強,創新科技觀念不新,創業缺乏技術能力支撐
這種人才的產出與需求發展不平衡,國家需要的人才與培養的人才不匹配,傳統的“精英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學術型人才”不滿足市場要求,造成了教育的缺失和浪費 [2]
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的新能源技術高級人才,在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和產業轉型升級階段,顯得尤為缺乏,進而導致了對新能源材
聲明: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材料產業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