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試驗內容
1.1 試驗原材料與配比
(1)原材料。銅鎳冶煉渣:選自新疆某銅鎳礦經貧化電爐冶煉排除的廢渣,其化學組成見表1,礦物組成見圖1,粒徑分布見圖2。首先用烘箱烘干銅鎳冶煉渣,然后用球磨機對其進行粉磨,考慮到銅鎳冶煉渣的粉磨特性[15],結合一般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的粉磨時間和粒徑分布,選擇銅鎳冶煉渣的粉磨時間分別為40 min、50 min和60 min,采用激光粒度分析儀對粉磨后冶煉渣的粒徑分布進行測量,結果見圖3。
由表1可知,銅鎳冶煉渣中堿性氧化物與酸性氧化物的比值,即堿度系數M0、活性系數Ma和質量系數K分別為
由上述公式計算可知,本研究中的銅鎳冶煉渣質量系數遠小于1.20,根據GB/T 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郀t礦渣粉》[16],本研究中銅鎳冶煉渣屬于酸性礦渣,且活性較低。
通過XRD圖譜分析可知,銅鎳冶煉渣中的主要礦物為Fe2SiO4、(Fe,Mg)2SiO4和Ca4Fe14O25等,與化學元素分析結果中Fe元素含量高的情況相吻合。圖1所示圖像在22°~33°之間沒有形成明顯的饅頭峰[17],表明該銅鎳冶煉渣中玻璃體含量較低,決定了其膠凝活性較低。
通過以上激光粒度分析結果可知,隨著粉磨時間的延長,冶煉渣粒度逐漸變小,粒徑分布有顯著變化。對3組試樣粒徑分布結果進行分析,觀察D(0.1)(顆粒累計分布為10%所對應的粒徑)、D(0.5)(顆粒累計分布為50%所對應的粒徑)、D(0.9)(顆粒累計分布為90%所對應的粒徑)隨時間的變化,在粉磨時間為40~60 min內,隨著粉磨時間的延長,冶煉渣粒徑D(0.1)、D(0.5)、D(0.9)隨之減小,具體數值見表2。
水泥:本試驗水泥采用普通P.O 42.5硅酸鹽水泥,其化學組成見表1。
戈壁集料:試驗采用的戈壁集料取自喀拉通克銅鎳礦充填站戈壁集料堆場,其物理力學參數如下:堆積密度為1.6 t/m3,含水率為3.9%,孔隙率為38.46%。粒徑分布見圖4。
拌合水:試驗采用自來水作為拌合水,進行試件的制備。
激發劑:試驗采用堿性激發劑作為粉末狀硅酸鈉,其模數為1。
(2)試驗配比。試驗采用冶煉渣細度、冶煉渣摻量和激發劑摻量3個因素,同時每個因素選取3個水平,各因素水平信息見表3;選取4因素3水平正交表L
聲明:
“基于銅鎳冶煉渣制備充填膠凝材料試驗研究”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