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術涉及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納米硅顆粒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2.鋰離子電池有高能量密度、相對較輕的重量和百/千次的使用壽命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在3c數碼產品以及電動汽車等行業。但是,限制鋰離子電池進一步取代傳統能源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不夠大,因此提升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是目前鋰電池行業內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3.硅材料,用作鋰電池負極材料時有比容量高,價格便宜,放電電位低等優點,成為目前鋰電行業研究最廣泛的對象之一。但是在電池循環過程中,有體積嚴重膨脹,顆粒粉末化等問題產生,從而造成電池容量和循環壽命衰減。硅顆粒納米化是解決材料膨脹和粉末化十分有效的手段。當納米硅的粒徑達到100nm及以下時,能有效減少硅顆粒因體積變化而產生的粉碎。目前,工廠中廣泛使用的方法是將微米級的原料硅顆粒,通過一系列的研磨工藝,得到需要尺寸的納米硅顆粒。
4.在采用棒削式分散研磨機制備納米硅顆粒的過程中,傳統方式是固定研磨球的尺寸,硅粉顆粒研磨到一定尺寸后很難繼續變小,因此需要更換研磨球,這樣費時費力,同時更換研磨球也會損失大量的硅漿料。
技術實現要素:
5.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更換研磨球和攪拌棒的尺寸,費時費力并且會損失大量硅漿料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納米硅顆粒的制備方法。
6.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納米硅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7.將微米硅顆粒分散到溶劑中,得到微米硅漿料;
8.將不同直徑的至少兩種研磨球混合后加入所述研磨機中,再將所述微米硅漿料置入研磨機中進行研磨,以得到納米硅顆粒。
9.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至少兩種研磨球包括第一研磨球和第二研磨球,所述第一研磨球的直徑為0.5cm-0.8cm,所述第二研磨球的直徑為0.08cm-0.2cm。
10.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研磨球的數量和所述第二研磨球的數量比值為0.5-2。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各所述研磨球的質量之和為m1,固體硅顆粒的質量為m0,所述研磨機內形成的研磨腔的體積為v,其中,m1/m0=1.5-2,m1/v=0.5kg/l-0.8kg/l。
11.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在所述進行研磨的步驟中,還包括以下步驟:在所述研磨機中添加所述溶劑,所述溶劑用于稀釋所述微米硅漿料。
12.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在所述進行研磨
聲明:
“納米硅顆粒的制備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