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新能源鋰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鋰精礦焙燒料先分離再經酸化或堿化制備鋰鹽的方法。
背景技術:
2.鋰是一種稀有貴重金屬,自然界中儲量極少。國內鋰輝石原礦中氧化鋰含量為0.8
?
1.4%,主要產于富鋰花崗偉晶巖中。其中,共生礦物有石英、鈉長石、微斜長石等,只要化學成分為:li2o、al2o3、sio2以及na
+
、mg
2+
、ca
2+
、k
+
、fe
2+
、mn
2+
、zn
2+
等微量離子,常態下無法直接利用,必須要將原礦中的li2o進行晶型轉化,即將單斜晶系α型轉化為四方晶系的β型,方能進行有效的化學反應。這種經高溫煅燒后的礦料一般稱為轉型或焙燒料。傳統鋰鹽制備方法是將焙燒料冷卻后球磨至150
?
200目,再加入酸或堿進行浸取,再經過一系列的化工流程生產出合格的鋰鹽產品。
3.礦山用約6噸的鋰輝石原礦通過重選、浮選或其他方法選出1噸li
2 o含量≧5%的鋰精礦粉,丟棄5噸左右的浮選渣(固廢);鋰鹽廠用8噸左右的鋰精礦粉生產1噸鋰鹽產品,又產生10噸左右的浸出渣(li2o≤0.4%)。這些固廢對環境造成污染。特別是當今國家強調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嚴禁“三廢排放”。以上固廢的治理使企業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市場競爭力大大降低。特別是鋰鹽生產的浸出渣,因沿用傳統工藝,消耗大量的酸、堿、人工成本為代價,將寶貴的資源變成了“固廢”(這些“固廢”一般的應用就是給水泥廠作填充料,基本失去經濟價值),用化學方法除雜簡單、實用、有效,但大量的無用渣質參與反應,除提高生產成本,別無好處。
4.可見,現有的鋰鹽生產工藝存在著固廢對環境污染大、生產成本高的技術問題。如何改進鋰鹽生產工藝,減少生產中的固廢,降低生產成本成本,成為現今鋰鹽企業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5.鑒于現有的鋰鹽生產工藝存在的固廢對環境污染大、生產成本高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鋰精礦焙燒料先分離再經酸化或堿化制備鋰鹽的方法。本發明可有效減少固廢,降低生產成本,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鋰精礦焙燒料先分離再經酸化或堿化制備鋰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鋰輝石礦經焙燒、分散、分離后,再進行酸化或堿化反應制備鋰鹽;所述分散是通過機械研磨、高速攪拌或氣流粉碎,將鋰輝石焙燒料分散為150目以下的細粉料和1
聲明:
“鋰精礦焙燒料先分離再經酸化或堿化制備鋰鹽的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