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的光注入鈍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種p型太陽能電池的光注入鈍化方法。
背景技術:
2.隨著太陽能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效電池的開發越來越受重視,在目前的光伏市場中,成功商業化的太陽電池主要有:晶體硅太陽電池、砷化鎵太陽電池、碲化鎘太陽電池、薄膜非晶硅太陽電池以及銅銦硒太陽電池。而晶體硅太陽電池因為其相對較低的成本,高的轉換效率和較好的穩定性等優勢,占據著太陽能光伏市場80%以上的份額,而這一份額會在接下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而perc電池憑借好的鈍化效果,較低的成本以及較大的效率提升空間被廣泛應用。
3.太陽能電池的隧穿氧化層和摻雜層共同形成鈍化接觸結構,該結構為硅片背面提供了良好的表面鈍化。但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電注入的方式實現太陽能電池的h鈍化,即將太陽能電池片置于電注入設備后在各個工位通以電流以達到電注入鈍化效果。但是,在研究中發現,太陽能電池在采用電注入鈍化過程中,產量低,均勻性差,且容易出現效率提升不穩定的問題。
4.機理上來說,perc工藝后載流子傳輸距離加長,雙面鈍化后表面復合速率低,光致衰減引起體壽命衰減占比加大,缺少背部鋁吸雜,金屬雜志富集形成復合中心衰減大。
技術實現要素:
5.太陽能電池的隧穿氧化層和摻雜層共同形成鈍化接觸結構,該結構為硅片背面提供了良好的表面鈍化?,F有技術中,通常采用電注入的方式實現太陽能電池的h鈍化,但是,在研究中發現,太陽能電池在采用電注入鈍化過程中,產量低,均勻性差,且容易出現效率提升不穩定的問題。
6.針對上述電注入鈍化存在的產量低,均勻性較差,且容易出現效率提升不穩定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電池的光注入鈍化方法,本發明的方法能夠進一步解決電注入方法中存在的產量低,均勻性差,容易出現效率提升不穩定的問題。
7.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8.一種太陽能電池的光注入鈍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對金屬化燒結后的太陽能電池進行光注入并輔以加熱以實現鈍化,包括如下步驟:
9.(1)在常壓下,對所述太陽能電池進行光注入,且光注入的輻射強度為10
?
25suns,光注入的時間為100
?
300秒;
10.(2)在對所述太陽能電池進行光注入的同時輔以加熱以實現鈍化;所述的加熱過程包括:加熱階段、降溫階段和保溫階段;所述的加熱階段是:將所
聲明:
“太陽能電池的光注入鈍化方法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