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燃料電池艙測試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風洞原理的燃料電池環境艙。
背景技術:
2.隨著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新能源汽車得到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其中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終極清潔能源,在載貨汽車、大型載客汽車應用方面有其獨特的技術和環保優勢,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以下簡稱系統)測試試驗艙因其涉氫安全要求高、發熱量大、新風需求量大等因素,受現有技術的制約,當前常規使用的普通環境試驗艙無法滿足燃料電池測試需要,無法支持燃料電池系統大功率持續運行。當前現有的通用環境試驗艙存在的缺陷:
3.1、傳統環境試驗艙采用艙內對流的換熱的方式會因為艙內熱量過大,艙內空氣質量有限而出現溫差大,進而導致艙內溫度紊亂,使試驗工作無法進行;
4.2、傳統環境試驗艙采用艙內對流的循環的方式會出現濕度紊亂,使試驗工作無法進行;
5.3、傳統環境實驗艙內局部湍流較多,流場傳統環境艙所占空間大。
6.如現有申請號cn2016212025466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燃料電池系統性能試驗的環境艙。
7.該發明雖然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在使用時依然存在以下等問題需要解決:
8.基于燃料電池系統電化學特性,其工作中化學能轉化為發熱量與發電量的比值約為55%:45%,以150kw發電功率的燃料電池系統為例,其發熱量約185kw。而按照燃料電系統試驗艙的艙容,以60m3艙為例,空氣密度為1.2kg/m3艙,內空氣總質量約72kg,總比熱定壓比熱容cp=1.003kj/(kg*℃),根據環境試工況要求溫差δt小于2℃,如下式:
9.q=cp.r.vs.δt
10.q為艙內空氣熱負荷,單位為:kw,cp為定壓比熱容,單位為kj/kg/℃;r為空氣密度,單位為kg/m3;vs為艙容積,單位為m3;δt為艙內溫差,單位為℃。代入上式
11.q=cp.r.vs.δt
12.=1.003kj/(kg*℃)*1.2kg/m3*60m3*2℃
13.=144kj
14.p為燃料電池系統艙內散功率,單位為kw(kj/s);t為時間,單位為s。以150kw發電量的燃料電池為例,其發熱量為185kw,根據下式:
15.p=q/t
16.所以有
17.t=q/p
18.=144kj
÷
185kj/s
19.≈0.8s
20.根據以上計算結
聲明:
“基于風洞原理的燃料電池環境艙的制作方法”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