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二硫化鉬納米片負載納米銅顆粒潤滑材料的制備方法。將二硫化鉬納米片分散到Tris?HCl緩沖溶液中,分散均勻后加入多巴胺鹽酸鹽,將聚多巴胺接枝到二硫化鉬納米片表面。然后將功能化二硫化鉬納米片分散到乙醇中,加入可溶性銅鹽,溶解完全后加入還原劑反應,使銅鹽轉化為納米銅原位負載到二硫化鉬納米片表面。本發明以聚多巴胺對二硫化鉬納米片進行仿生修飾,制備工藝簡單,聚多巴胺不僅能將二硫化鉬納米片與納米銅有機結合在一起,并且在其表面提供了豐富的活性基團。原位還原之后得到的納米銅均勻的附著在二硫化鉬納米片表面,使得該復合材料不僅能均勻穩定分散到極性基礎油中,而且還具有優異的抗磨減摩效果。
本發明涉及一種采用熱塑性陶瓷前驅體通過熔融沉積成型3D打印制備陶瓷結構件的方法,將陶瓷前驅體、熱塑性樹脂、填料、交聯固化劑、增塑劑及其他改性劑充分混合,得到均勻的可反復加熱熔化冷卻固化的熱塑性陶瓷前驅體粉末/顆粒。隨后通過擠出成型制備適用于熔融沉積成型的陶瓷前驅體絲材。實現熔融沉積成型3D打印復雜結構的陶瓷前驅體,進一步裂解獲得陶瓷材料。同時,熱塑性樹脂良好的流動性允許在熱塑性陶瓷前驅體中加入石墨烯、納米線、短切纖維等增強體來提高打印陶瓷的性能。該方法開辟了通過熔融沉積成型獲得快速成型、結構可控、增韌效果大大提升的陶瓷基復合材料的新途徑。
一種簡捷批量制備大尺寸碳納米管/石墨烯雜化體的方法,首先以多孔金屬材料為模板,注射液態碳源制備出G,然后二次注射含有催化劑前驅體和生長助劑的液態碳源在其內部生長出CNT,最后將得到的材料浸泡在酸溶液中,刻蝕掉金屬模板得到CNT/G雜化體,本發明提供的二次注射模板導向CVD工藝可有效調控雜化體的宏觀尺寸及其各組分質量分數,工藝簡單高效、成本低、對環境無污染、適用于工業化大規模制備,其制備的雜化體具有各向同性、高導電和高導熱等優異性能,可應用于復合材料、儲能、鋰離子電池、催化、生物傳感器、環保等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孔徑可調的含鐵的氮摻雜脲醛樹脂基碳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將甲醛溶液加入到尿素溶液中,攪拌均勻后再加入鐵鹽,直至溶液pH值在2~4,得到反應液,反應液反應生成沉淀物,將沉淀物分離后經過后處理得到Fe?UFC前驅體;其中尿素和甲醛的摩爾比為1:(0.1~1.2);將Fe?UFC前驅體在700~1000℃保護氣氛下煅燒2~3h,得到孔徑可調的含鐵的氮摻雜脲醛樹脂基碳材料。本發明采用直接炭化法,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劑的情況下,成功合成了Fe?UFC復合材料,方法實驗過程簡單、成本低、鐵含量可控,含氮量高,產物孔徑可調,形貌可控。
本發明屬于餐飲用品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可降解餐盒,包括盒體與盒蓋,盒體與盒蓋均為聚乳酸復合材料。盒體與盒蓋采用一下材料制備而成:右螺旋聚乳酸97~99份、左螺旋聚乳酸1~3份、醋酸乙烯酯5~50份、擴鏈劑2~5份、增韌劑1~5份,乙基丁基全氟醚100~200份、有機醇200~600份、有機氯硅烷80~200份、三烴基一氯硅烷30~100份,相比現有的可降解餐盒的制備過程更簡單,環保,同時提高了餐盒的耐高溫性能,同時本發明的成分中含有醋酸乙烯脂,提高了餐盒的柔韌性。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包覆Co0.85Se類普魯士藍納米方塊、制備方法及應用,采用兩次水熱法合成石墨烯包覆的Co0.85Se類普魯士藍復合材料,合成的工藝簡單,易操作,且無毒。合成的Co0.85Se類普魯士藍被石墨烯完全包覆且出現均勻的納米花方塊,納米方塊的大小均勻,且表面積較大,可以充分與電解液接觸,增加K+的傳輸路徑,提高電池的性能。加入的石墨烯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可以增強活性材料的導電性能,且石墨烯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可以增加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頻電磁屏蔽混凝土,其組成包括:普通硅酸鹽水泥、不銹鋼纖維、石墨、焦碳、水、砂子,該混凝土組成重量份數為:普通硅酸鹽水泥100份、不銹鋼纖維1.5?2.5份、石墨10?15份,焦碳含量10?15份、水35?55份、砂250?300份。該高頻電磁屏蔽混凝土,電磁屏蔽效果好,強度高,是一種實用的高性能電磁屏蔽水泥基材料,復合材料抗折、抗壓強度分別為可以達到5.79MPa和41.5Mpa,其中交流電阻率可以達到84.7Ω·m,電磁屏蔽范圍為7.0?12.5GHz,對40毫米厚度的板材屏蔽性能為38.3?52.8dB。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抗鳥撞的飛機前緣結構,屬于飛機結構設計領域,其包括第一前緣蒙皮、第二前緣蒙皮及前梁,第一前緣蒙皮固定于第二前緣蒙皮,第二前緣蒙皮固定于前梁,其中,第一前緣蒙皮與第二前緣蒙皮采用兩種不同材料制成。一種本發明可抗鳥撞的飛機前緣結構通過把飛機機翼/尾翼前緣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為金屬與玻璃纖維組成的復合材料,為垂尾前緣抗鳥撞提供足夠強度,防止鳥體穿透蒙皮,使垂尾前緣結構滿足抗鳥撞設計要求;后部為具有蜂窩夾層的傳統垂尾前緣結構,可以減輕機翼前緣、尾翼前緣重量。
本發明提出一種低介電覆銅板,采用無規排列的聚四氟乙烯纖維網、單向排列的聚四氟乙烯纖維層和纖維布等作為增強材料,多次浸漬聚四氟乙烯乳液,達到所需厚度。所述的聚四氟乙烯濃縮液需經稀釋至固體含量為50%~75%,粘度為35~45mpa·S的聚四氟乙烯乳液,所述乳液中聚四氟乙烯的顆粒尺寸約為0.1~0.5μm。預浸料經分切、疊層、覆金屬箔及疊Book之后,推入高溫熱壓機進行燒結成型,即可制得層壓板。本發明中聚四氟乙烯乳液與聚四氟乙烯纖維的相容性更好,更加有利于聚四氟乙烯樹脂浸透到聚四氟乙烯纖維中;采用該結構制作的復合材料和層壓板具有更低介電常數、低介質損耗角正切、低吸濕性、同時還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和較高的機械強度。
本發明提供了白藜蘆醇在糖尿病條件下醫用鈦合金內植物中的應用。本發明通過建立醫用鈦合金表面成骨細胞培養體系,證明了白藜蘆醇的以下關鍵治療作用:提高了糖尿病中“鈦?骨”界面成骨細胞細胞活力;增強了成骨細胞的成骨分化效能;改善了成骨細胞在材料表面粘附狀態;增強了成骨細胞抗糖尿病環境造成的氧化應激損傷的能力;減少了成骨細胞的病理性凋亡。另外,白藜蘆醇提升了糖尿病動物體內鈦合金內植物骨整合的效果。白藜蘆醇可作為新藥或鈦合金內植物功能化改良的復合材料成分改善糖尿病患者中鈦合金內植物的骨整合效果。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親水性對位芳綸紙基材料的制備方法,將濕法成形得到的對位芳綸紙浸于多巴胺?正硅酸乙酯復合涂層溶液中進行處理,然后用去離子水和乙醇反復清洗、真空干燥,得到親水性對位芳綸紙基材料。本發明采用復合涂層法,將濕法成形得到的對位芳綸紙浸漬于多巴胺?正硅酸乙酯復合涂層溶液中,多巴胺會在溶解氧的條件下發生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而聚多巴胺會在紙頁表面形成一層膜,這種膜表面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團,為紙頁表面二次功能化提供良好的平臺,之后再引入正硅酸乙酯,不僅改善了對位芳綸紙表面惰性的問題,而且顯著提高了紙頁的親水性能,拓寬了對位芳綸紙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整個處理過程操作簡單、無毒、可控。
本發明涉及一種功能化碳纖維的制備方法,采用熱塑性樹脂作為碳纖維的表面接枝材料,將碳纖維通過等離子體表面改性,在接枝熱塑性樹脂,可以形成高性能的復合材料。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碳纖維表面改性所用設備投資費用低,發明成本低、操作簡單、適用性強、處理效果好、纖維性能損失小,質量可靠。大量縮短改性時間,降低化學品用量和產品成本,減少環境污染,適用于工業化生產。
一種制備ZrB2-Cu復合粉末的方法,屬于陶瓷/金屬復合材料制備領域。提供一種金屬和陶瓷內部相結合性能好的制備ZrB2-Cu復合粉末的方法。所述方法通過ZrB2預處理和化學鍍銅兩步驟,采用化學鍍法對ZrB2粉進行化學鍍銅,制備cu包覆ZrB2粉體。采用該方法制備的復合粉體分散性好,銅鍍層結晶性良好無雜相,鍍層表面由細小的金屬球狀顆粒隨機堆積而成,鍍層致密、均勻、平整光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種利用礦渣制備壓裂支撐劑的方法,其將廢渣、氧化鋁粉和氧化鋁短切纖維混合后放入球磨機中加入樹膠水溶液混勻濕磨得泥漿,采用壓力式噴霧造粒機造粒,將顆粒放入氧化鋁坩堝中,并置于硅碳棒電阻爐內,以5℃/min~10℃/min的加熱速度自室溫升溫至1230℃,保溫0.5h~1h,以5℃/min~7℃/min的加熱速度升溫至1350℃~1400℃,保溫2h~3h,隨爐自然冷卻后取出,過20目~40目篩,即得復合壓裂支撐劑。本發明引入氧化鋁短切纖維,將復合材料的理念整合于非致密的陶粒支撐劑之中,以高溫反應自生成的方式提供增強增韌所必需的纖維(晶須),通過纖維增強和顆粒增強兩種手段制備出高強高韌、低密度和低破損率的復合型支撐劑陶粒,實現油氣增產的目的。
本發明涉及一種原位反應聚合物轉化Sc2Si2O7?SiOC復相陶瓷及制備方法,采用硝酸鈧改性聚硅氧烷先驅體,在先驅體裂解和熱處理過程中通過原位反應得到Sc2Si2O7?SiOC陶瓷。在較低熱處理溫度下,Sc(NO3)3熱解得到的Sc2O3納米晶與非晶SiOC陶瓷中的Si?O原子團簇原位反應生成Sc2Si2O7陶瓷;SiOC陶瓷中未反應的Si?O原子團簇與非晶無序碳發生碳熱還原反應生成SiC納米晶粒,形成少量SiC納米晶彌散分布的Sc2Si2O7?SiOC復相陶瓷,解決了Sc2Si2O7陶瓷合成條件苛刻以及SiOC陶瓷晶化程度低、熱穩定性差等問題。通過調控Sc(NO3)3含量和熱處理溫度,可優化Sc2Si2O7陶瓷和SiC納米晶粒的含量,所得Sc2Si2O7?SiOC復相陶瓷具有耐高溫、抗氧化、介電可調諧等性能,有望制備出高溫承載寬頻吸波的陶瓷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碳包覆硒化錫復合膠聯狀三維石墨烯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電化學儲能技術領域,解決了碳材料作為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時,由于產生電極材料的體積膨脹,而導致鉀離子電池在電化學性能差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碳包覆硒化錫復合膠聯狀三維石墨烯的制備方法,通過溶劑熱結合熱處理法,將SnSe納米顆粒均勻分布在碳包覆的膠聯狀三維石墨烯片層上,合成了具有SnSe/3Dr?GO@C復合材料,其中3DGO的三維膠聯狀結構,使SnSe在鉀離子脫嵌過程中緩解了其體積膨脹問題。制備得到的碳包覆硒化錫復合膠聯狀三維石墨烯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Mxene高強度復合水凝膠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納米復合材料技術領域。該制備方法為:將原始Mxene加入到水中,空氣氣氛下低溫超聲處理得到剝離后的Mxene納米片溶液;向該溶液加入4?((烯丙氨基)甲基)苯?1,2?二醇、無水乙醇,通過多巴胺基團的錨固作用,得到表面功能化的Mxene納米片;將其分散到水中,然后再加入單體、交聯劑,混合均勻得到水凝膠預聚液,在水凝膠預聚液中加入引發劑,室溫靜置發生聚合反應,得到Mxene高強度復合水凝膠。通過本發明的制備方法,MXene在水凝膠中均勻分布,且制備得到的Mxene高強度復合水凝膠力學性能大幅提高的同時賦予其功能化特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FL@MOF復合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首先,將鋯鹽、有機配體及有機酸加入到有機溶劑中,超聲分散,之后進行自組裝反應,并用DMF以及甲醇洗滌,離心,真空干燥,之后將Bim?UiO?66加入到熒光素的乙醇溶劑中浸泡,即可得到FL@MOF復合光催化劑。該FL@MOF復合光催化劑能用于催化4,7?二溴苯并[c][1,2,5]噻二唑?5,6?二胺與苯甲醛類衍生物合成苯并噻二唑并咪唑類衍生物,分離產率高達98%,且催化劑可回收重復利用五次。本發明的催化劑充分發揮MOF的限域效應,有效避免染料分子由于聚集以及光漂白引起的失活,提高復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導電型芳綸納米纖維復合氣凝膠及其制備方法,利用具有納米尺度結構、高強度、大長徑比和高耐溫性的芳綸納米纖維作為基體,以具有高結晶度、高剛性結構的晶須碳納米管作為導電填料與增強填充材料,制備了具有低密度、高強度、高壓縮回彈性的導電型芳綸納米纖維復合氣凝膠,具體包括制備芳綸納米纖維分散液、制備晶須碳納米管分散液、制備晶須碳納米管/芳綸納米纖維復合分散液、制備凝膠狀晶須碳納米管/芳綸納米纖維復合材料等步驟,得到導電型芳綸納米纖維復合氣凝膠。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易行,得到的導電型芳綸納米纖維復合氣凝膠在壓力傳感、智能傳感器、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陣列式陶瓷預制體燒結單元單體與高通量無壓燒結方法,通過對陶瓷顆粒進行表面改性,與合金粉末機械混合,置于石墨模具中預壓形成燒結單體。然后再在高通量真空無壓燒結爐中進行燒結制得。本發明通過控制陶瓷預制體燒結單元單體內陶瓷顆粒組分、尺度、表面改性方法、合金粉末成分及加入量實現單批次、高通量陶瓷顆粒預制體的制備。所制備的預制體可廣泛應用于制備磨輥、板錘、錘頭、斗齒、襯板、葉輪、鉸刀頭等耐磨復合材料所需的耐磨層中,同時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碳化鈦和鈷鎳合金復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吸波材料包括兩部分:Ti3C2TX和鈷鎳合金,其中,Ti3C2TX呈層狀結構,鈷鎳合金呈顆粒狀,形成二維復合材料。其制備方法包括:通過HF刻蝕得到層狀Ti3C2TX,將Ti3C2TX與乙酸鈷、乙酸鎳和氫氧化鈉混合,采用溶劑熱法制備得到碳化鈦和鈷鎳合金復合吸波材料。本發明制備的碳化鈦和鈷鎳合金復合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電磁吸收性能,制備過程簡單,適合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一種SLS用玻璃纖維粉增強尼龍粉末制備工藝,先在高速混合機中將玻璃纖維粉粉末攪拌并烘干;然后加入超分散包覆劑,繼續高速攪拌,得到表面經過處理的玻璃纖維粉粉末;再加入尼龍粉末、抗氧劑、分散劑和流動劑,攪拌;將已經混合好的粉末過目篩,即得到SLS用玻璃纖維粉增強尼龍粉末;本發明對玻璃纖維進行加熱并將超分散包覆劑均勻的包覆到玻璃纖維上,使得玻璃纖維和尼龍樹脂之間的浸潤性和兩相界面粘結性能增加,提高復合材料強度。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離子液體的鋁塑復合包裝材料分離劑及其方法,該分離劑成分包括1~60份的水和3~20份的氯化1?甲基?3?羧烷基咪唑離子液體,按照配比稱取相應的組份進行適當的混合,在一定條件下,該分離劑將鋁塑復合材料分離成塑料和鋁箔。使用該分離劑分離鋁塑復合包裝材料過程中無刺激性揮發物質生成;分離劑使用溫度寬泛,應用溫度為60~90℃;鋁塑分離速度快,分離時間為30min~120min;鋁塑損失率低,最終鋁塑得率可達93.2%~99.4%;離子液體分離劑經減壓蒸餾后可在同樣條件下重復使用三次,且鋁塑得率不低于90.8%。這種高效、綠色、可循環使用的分離劑可廣泛地應用于醫藥、食品、化妝品、日用品、工業品等鋁塑包裝材料廢棄物的分離。
本發明公開一種摻雜石墨烯基體上生長的碳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石墨烯在加熱攪拌、高溫處理過程中可原位自組裝成三維狀石墨烯,提高了比表面積;反應中生成的鎳單質催化碳納米管的生成,實現碳納米管與三維石墨烯的復合,通過結合兩種材料的優點,大幅度提高電化學性能;實驗方法安全無毒,成本低廉,操作簡便,易實現并且可制備出均勻的納米復合材料。所制備的摻雜石墨烯基體上生長碳納米管,可在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以及電催化等領域應用,本發明的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提供一種BPA?GA酚醛樹脂及其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將質量比為11.4:(5.0~5.4)的雙酚A和戊二醛與NaOH溶液混合得到混合體系A;步驟2,將混合體系A在90~100℃下反應5.8~6.2h,得到混合體系B;步驟3,分離混合體系B中的產物后干燥,得到BPA?GA酚醛樹脂。將戊二醛接枝在雙酚A酚羥基鄰位上,引入較長的亞甲基鏈鍛,使雙酚A酚羥基鄰位的柔性鏈鍛增長,使制備的酚醛樹脂達到增韌的效果,處理過程簡單;進一步增加其在化工行業的應用范圍,在復合材料、模塑料、涂料、芯片封裝用環氧模塑料、環氧中間體和固化劑等諸多領域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一種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釩酸銨/石墨烯及其制備方法,將偏釩酸銨溶解在去離子水中,得到NH4VO3溶液,記為A溶液;將氧化石墨烯溶解在去離子水中,得到0.2?1.0g/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記為B溶液;將A溶液和B溶液混合,得到C溶液;將C溶液在120?170℃下保溫120?180min,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釩酸銨/石墨烯復合材料。本發明材料的微觀結構是棒狀NH4V3O8均勻的原位生長在石墨烯片層上,片層狀形貌為Li+的脫嵌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點,使活性物質能夠更充分的與電解液接觸,促進了Li+的嵌入和脫出,解決了NH4V3O8導電性差的缺點,從而提升了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本發明工藝簡單,易于實現。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鋰二次電池的制備方法。一種鋰二次電池的制備方法,采用如下步驟:步驟1:鋰二次電池正極材料的制備 : (1)制備FeF3(H2O)4.5凝膠;(2)制備正極材料。步驟2:以上述制備得到的正極材料作為電池正極、金屬鋰片為負極,PVDF為隔膜,在氦氣的手套箱內組裝成電池。本發明采用水熱法制備了FeF3(H2O)0.33, 通過摻入15%的乙炔黑,并用球磨制備了FeF3(H2O)0.33/C納米級的鋰二次電池新型正極復合材料,以此為正電極制備的鋰電池性能優良,首次放電比容量和庫倫效率分別為189.9Ah/g和94.2%,30個充放電循環后仍保持149.4Ah/g,容量保持高達86.0%。
本發明提供一種鋁?銅雙金屬材料導電頭的制備方法,屬于雙金屬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所述鋁?銅雙金屬材料導電頭的制備方法包括預處理、熱壓成型和線切割。所述熱壓成型中,將黃銅網置于鋁板和銅板之間后再真空熱壓燒結爐中進行熱壓成型,使得鋁銅微區擴散成型為導電頭原材料。本發明提供的鋁?銅雙金屬材料導電頭的制備方法,使用黃銅網置于鋁板和銅板中,黃銅網中的Zn元素有利于Al?Cu的連接。此外,熱壓成型時,黃銅網降低了銅與鋁在界面處的液固擴散能力,抑制CuAl2、Cu4Al9金屬間化合物的產生,改善Al?Cu雙金屬導電頭界面組織,改善了導電頭的性能。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陜西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