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要求
1.碳酸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第一鈷鋁混合鹽溶液與沉淀劑溶液并流加入底液中進行第一共沉淀反應,達到第一目標粒徑后,將第一鈷鋁混合鹽溶液替換為第二鈷鋁混合鹽溶液,與沉淀劑溶液進行第二共沉淀反應,達到第二目標粒徑后,將第二鈷鋁混合鹽溶液替換為第三鈷鋁混合鹽溶液,與沉淀劑溶液進行第三共沉淀反應,得到所述碳酸鈷;
其中,第一鈷鋁混合鹽溶液、第二鈷鋁混合鹽溶液和第三鈷鋁混合鹽溶液中鋁的質量濃度依次增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鈷鋁混合鹽溶液中鈷的質量濃度為80~110g/L;
優選地,第一鈷鋁混合鹽溶液中鋁的質量濃度為2~5g/L;
優選地,第一鈷鋁混合鹽溶液與沉淀劑溶液的進料量之比為1:(2~4);
優選地,所述沉淀劑的質量濃度為210~260g/L;
優選地,所述第一共沉淀反應過程中的pH值為7~9;
優選地,所述第一共沉淀反應過程中的溫度為35~70℃;
優選地,所述第一共沉淀反應過程中的轉速為100~300r/min;
優選地,第一目標粒徑為5~7μ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酸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鈷鋁混合鹽溶液中鈷的質量濃度為80~110g/L;
優選地,第二鈷鋁混合鹽溶液中鋁的質量濃度為5~9g/L;
優選地,所述第二目標粒徑為12~15μm。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碳酸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共沉淀反應過程中,第二鈷鋁混合鹽溶液的進料量和沉淀劑溶液的進料量以固定比例依次增加至目標進料量;
優選地,所述依次增加的過程中,每4~10h增加一次進料量;
優選地,所述依次增加過程中,每次增加的進料量為1~4L/h。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碳酸鈷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鈷鋁混合鹽溶液中鈷的質量濃度為80~110g/L;
優選地,第三鈷鋁混合鹽溶液中鋁的質量濃度為10~13g/L;
優選地,第三共沉淀反應結束后,將反應得到的物料依次進行洗滌和干燥;
優選地
聲明:
“碳酸鈷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