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屬于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正極材料及其穩定性的判定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
2.鋰離子電池是繼鎳鎘電池、鎳氫電池之后的第三代小型蓄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的化學電源,它具有工作電壓高、比能量大、放電電位曲線平穩、自放電小、循環壽命長、低溫性能好、無記憶、無污染等突出的優點,能夠滿足人們對便攜式電器所需要的電池小型輕量化和有利于環保的雙重要求,廣泛用于移動通訊、筆記本電腦、攝放一體機等小型電子裝置,也是未來電動交通工具使用的理想電源。
3.具有α-nafeo2結構的鋰鎳鈷錳以及鋰鎳鈷鋁三元材料因其較高的克容量以及優異的動力學性能而成為鋰離子動力電池的主流正極材料之一。
4.正極材料在電極漿料的制備過程中可能由于攪拌分散過程產生裂痕或發生破碎,裂痕和破碎可能發生在單個正極材料顆粒當中,也可能發生在多個不同顆粒之間。這些裂痕和破碎產生后新生成的正極材料界面沒有在高溫下暴露于燒結氣氛當中發生鈍化,也沒有和包覆元素發生固相反應或者被包覆元素包裹。因此,新生界面上一方面很容易生成大量懸掛鍵,容易在漿料中奪取質子;另一方面鋰離子也容易從鋰層中脫離,影響漿料的酸堿性。由于現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多使用pvdf(聚偏氟乙烯),其在過高ph條件下容易發生交聯,故裂痕過多或者易于解離的正極材料在漿料生產過程中極易在裂痕和破碎區域附近發生局部或者整體凝膠,導致成分不均,在后續極片制備中出現不均勻區域甚至是根本無法進行后續加工。
5.三元材料的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鹽。為了得到性能更為優異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燒結工序往往使用超過化學計量比的鋰鹽,以保證最終成品不會因為缺少鋰離子而造成低容量以及高阻抗等缺陷。多余的鋰鹽殘留在三元材料的表面,使得材料呈堿性。在制備正極漿料時,這些表面的殘堿可能和作為粘結劑的pvdf反應,造成局部甚至整體凝膠,導致正極極片上正極材料、粘結劑以及導電劑的分布不均甚至是無法進行后續電池制造工序。
6.cn103392251a公開了一種具有低可溶性堿含量的高鎳陰極材料,通過調整制造工藝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材料表面的殘余鋰鹽,從而達到調控材料堿性的目的。但是在正極漿料的制備過程中會涉及到正極粉末材料的分散,在該過程中材料一直處于高速攪拌、球磨或者相互碰撞的過程當中。這些過程可能對材料造成破壞,使得材料新生表面被暴露在漿料中,導致漿料堿性
聲明:
“正極材料及其穩定性的判定方法和用途與流程”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