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設計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實心高密度鎢合金棒料的旋鍛模具。
背景技術:
2.旋轉旋鍛(旋鍛)是一種用于管件、棒料等零件精密成型的工藝方法,鍛錘沿周向均布于待加工零件的周圍,鍛錘在繞零件轉動的同時沿徑向做高頻、小行程的鍛打運動,使待加工零件由小變形而累積到較大變形。
3.旋鍛法是生產鎢絲坯料和細棒的常用塑性加工方法,不同尺寸的棒材于氫氣氣氛中加熱到1400~1600℃,在不同型號的旋鍛機上進行旋鍛。開始道次變形量不宜過大,隨后可適當增加變形量,旋鍛變形過程中工件和模具間用石墨潤滑。加工后的鎢棒密度可達18.8~19.2g/mm3,但是在鍛打時金屬流動性差,容易在模具縫接觸位置出現晶粒長大等不利于整體性能的缺陷,產品性能以及生產效率會受到嚴重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實心高密度鎢合金棒料的旋鍛模具,通過對旋鍛模具結構和關鍵數據的設計優化,能使旋鍛所產生的缺陷均勻分散,而不是集中分布在同一條直線上。
5.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6.一種用于實心高密度鎢合金棒料的旋鍛模具,所述模具設有旋鍛面,相鄰模具的合模面為曲面,合模線呈s形曲線,與旋鍛件接觸為螺旋曲面,曲面最大轉角為90
°
,上下表面與旋鍛件的接觸線為正弦曲線。
7.進一步地,包括第一模具塊、第二模具塊、第一模具塊上表面、第二模具塊上表面、第一模具塊下表面、第二模具塊下表面、合模面、合模線和旋鍛面;所述第一模具塊上包括有第一模具塊上表面和第一模具塊下表面;所述第二模具塊上包括有第二模具塊上表面和第二模具塊下表面,連接上下表面的旋鍛面構成模腔;所述第一模具塊與第二模具塊合模面為曲面,合模線呈s形曲線,與旋鍛件接觸為旋鍛面,曲面最大轉角為90
°
,上下表面與旋鍛件的接觸線為正弦曲線。
8.進一步地,旋鍛腔上直徑為16mm。
9.進一步地,旋鍛腔下直徑為12mm。
10.進一步地,模具塊與旋鍛件接觸曲線為正弦曲線正半段,旋鍛面為螺旋曲面。
11.進一步地,模具塊與旋鍛件接觸曲線為正弦曲線負半段,旋鍛面為螺旋曲面。
12.進一步地,各模具塊螺旋旋鍛面的表面采用拋光處理,拋光后的粗糙度為rz0.2~0.4。有利于減少旋鍛模具與旋鍛件之間的摩擦力,降低材料流動難度,降低設備的震動值,使材料缺陷去集中化。
13.進一步地,
聲明:
“用于實心高密度鎢合金棒料的旋鍛模具” 該技術專利(論文)所有權利歸屬于技術(論文)所有人。僅供學習研究,如用于商業用途,請聯系該技術所有人。
我是此專利(論文)的發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