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廢舊富鎳型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方法,屬于廢料回收領域。該方法以硫酸化焙燒、萃取、冷凍析晶等多種步驟結合,最后可從廢料中轉化制備出可直接用作工業生產的高純度球形Ni(OH)2和LiPF6有機溶液(可直接用于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制備原料);所述方法引入雜質少,操作步驟簡單且安全環保,產品產率高且制備成本低。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方法制備的球形氫氧化鎳和高純度LiPF6有機溶液。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方法在在廢舊電池回收利用中的應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鎳鎘廢電池正負極混合材料的浸出方法,先將鎳鎘廢電池破碎并磁選過篩,然后在溶解釜中配制浸出液,浸出液的溶質含有硫酸與氧化劑,溶劑是水,按照浸出液體積:過篩物質質量=1~6L∶1kg的比例關系向浸出液中投入過篩物質,攪拌并浸出。鎳、鎘和鈷的浸出率均達到99.5%以上,本工藝回收路徑短,設備投資小,經濟效益高,污染程度較低。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從鎳鎘廢電池中回收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鎳鎘廢電池破碎,磁選過篩,將篩下的粉末投入溶解釜中;在溶解釜中加入水、無機強酸、氧化劑攪拌,升溫至50~100℃,浸泡1~3小時,取浸出液;在浸出液加入堿性化合物,將浸出液的pH調節至3~5,除鐵,固液分離;在將固液分離后的浸出液通入H2S氣體或加入水溶性硫化鹽,將鎘元素沉淀。本發明的回收方法簡單易行,能耗較低,鎘回收率高,設備投資少,經濟效益高,是一種環保、易于操作的鎳鎘廢電池的鎘回收工藝?;厥盏玫降逆k硫化物可直接應用于加鎘球形氫氧化鎳的生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制冷壓縮機的上下軸承法蘭(主副軸承)、隔板及汽缸體專用稀土鋁合金材料,包括以質量百分比計算的以下各組份:Cu?2?8%、Si10?32%、Mg0.2?2%、Zn0.10?2%、Bi0.02?2.0%、Fe0.10?1.0%、Mn0.10?1.5%、Ni0.10?1.2%、Sn0.10?1%、Ti0.10?1%、Ca0.02?1.0%、至少含有一種或多種稀土元素的0.01?2%稀土元素物,其余成份為Al。此稀土鋁合金材料相對于傳統鑄鐵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能及更長的使用壽命,并且重量更輕;且由于采用精密壓力鑄造工藝生產,所以其鑄胚具有很高的制造精度,鑄胚外表面粗糙度可以達到3.2μm,可以很方便的成型更為復雜的外觀形狀,所以其后續加工更為方便簡單,生產效率很高,且成本低廉。也可以采用例如半固態壓鑄,煅造工藝,冷擠壓或溫擠壓工藝,粉末冶金工藝等來制成鋁合金材料。
本發明公開一種高密度粉末冶金用不銹鋼合金材料,按重量比計算,包括以下組分:12%?17%的銅、82%?87%的不銹鋼、1%的助劑;不銹鋼包括304不銹鋼與316不銹鋼的不銹鋼混合物;304不銹鋼與316不銹鋼按重量比計算占不銹鋼混合物的比例分別為70%?80%和20%?30%,各材料放入熔煉霧化系統中進行霧化得到粉料,然后依次進行壓制和燒結,最后得到7.6g/cm3以上密度的產品,與現有產品對比,本發明的產品的抗拉強度> 600MPa, 拉伸率> 13%。該高密度粉末冶金用不銹鋼合金材料通過用12%?17%的銅, 87%?82%的304不銹鋼及316不銹鋼和1%左右的助劑增加性能,提高強度和密度等,采用熔煉霧化工藝制得粉料,然后通過壓制和燒結得到7.6g/cm3以上密度的產品。
本發明涉及資源回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含鎳的冶金廢渣無害化及資源化處理的方法。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1)將所述冶金廢渣進行酸浸處理,過濾得到濾液A和濾渣A;(2)所述濾液A在78?88℃加熱3?5小時,過濾得到濾液B和濾渣B;(3)將所述濾液B的pH值調節至4?5,加入萃取劑進行萃取,得到反萃液及萃余液;(4)將所述萃余液的pH值調節至8?10,再加入氨基磺酸鈉,20?30℃反應0.5?3小時,收集固體產物;焙燒所述固體產物后得到氨基磺酸鎳。本發明的方法可實現含鎳的冶金廢渣的無害化、資源化。
本發明公開一種渦旋壓縮機用粉末冶金不銹鋼合金平衡塊,按重量比計算,包括以下組分:12.5%?17.5%的銅、82%?87%的不銹鋼、0.5%的助劑;不銹鋼包括304不銹鋼與316不銹鋼的不銹鋼混合物;304不銹鋼與316不銹鋼按重量比計算占不銹鋼混合物的比例分別為75%?85%和15%?25%,各材料放入熔煉霧化系統中進行霧化得到粉料,然后依據渦旋壓縮機平衡塊的形狀進行開模壓制,最后燒結,最后得到抗拉強度>600MPa,拉伸率>13%的產品。該渦旋壓縮機用粉末冶金不銹鋼合金平衡塊通過用12.5%?17.5%的銅,87%?82%的304不銹鋼及316不銹鋼和0.5%左右的助劑增加性能,提高強度和密度等,采用熔煉霧化工藝制得粉料,然后通過壓制得到抗拉強度>600MPa,拉伸率>13%產品,擺脫了對鉛黃銅平衡塊的依賴,加強了渦旋壓縮機所需求的環保功能。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廣東江門有色金屬火法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