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金屬-陶瓷預制件復合增強耐磨件,制備方法是:將陶瓷顆粒與自熔性合金粉末用聚乙烯醇混合均勻得混合物;將混合物填充于壓機模具型腔內,采用壓力壓制,成型脫模后,素坯連同墊片一并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將干燥后的素坯連同墊片一并放入真空爐燒結,冷卻出爐后得金屬-陶瓷復合預制件;該預制件經噴砂處理后,在預制件表面噴涂一層鎳基自熔性合金粉末;將處理后的預制件放在鑄型型腔的端面,然后把熔煉金屬母體材料形成的金屬液澆注到鑄型型腔底部進行澆注,得到金屬-陶瓷預制件復合增強耐磨件。本發明的既提高了復合耐磨件的耐磨性,又提高了其抗沖擊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成本、可修復陶瓷合金復合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將陶瓷顆粒進行預處理;將陶瓷顆粒與粘結劑混合均勻得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陶瓷粉末并均勻混合得顆?;旌衔?;將顆?;旌衔锞鶆蜓b入泡沫陶瓷舟,緊實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得陶瓷預制件;將陶瓷預制件固定在陶瓷合金耐磨件鑄型型腔表面,然后澆注耐磨合金金屬液,得到陶瓷合金耐磨件;將陶瓷合金耐磨件進行熱處理并機加工;熔煉母體金屬材料形成母體金屬液,然后澆注進入鑄型型腔,得襯板底座;將熱處理后的陶瓷合金耐磨件通過卡槽固定在襯板底座上,制造出一種低成本、可修復陶瓷合金復合襯板。本發明襯板表面陶瓷合金層是由高耐磨的陶瓷預制件與耐磨合金復合而成,具有雙重耐磨性能。
本發明涉及一種耐大電流鎂電解用石墨陽極,是將占干料重量比為93?99%的延遲煅后石油焦、占干料重量比為1?3%的石墨碎料、添加劑Fe2O3和硬脂酸、占總重量比為20?30%的中溫改質瀝青混捏后,進行壓型、焙燒、浸漬和石墨化等步驟制備而成;原料中還含有占干料重量比為0.5?5%的碳纖維短切料。本發明在制備時采用的石墨化工藝中,電極側面和爐體之間采用絕熱填料,電極端面與爐體之間的間隙中采用端部填充料,實現減小電阻率,減少電弧,減少電極端面的麻點的作用。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磨耐用型鋼絲繩的制備方法,經過原材料的準備、包裹、注膠、絞合、繩頭澆鑄和質檢步驟,完成耐磨耐用型鋼絲繩的制備;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通過在繩芯、第一繩層和第二繩層之間澆注凝膠,能夠有效的將繩芯、第一繩層和第二繩層的空隙進行填充,增強了整體的穩固性,延長了使用壽命。本發明的繩頭澆鑄的熔融合金采用特定比例進行配合制備,不僅需要專業的冶金熔煉技術,而且其合金成分較難控制,不能很好地保證帚頭澆鑄質量。同時,澆鑄溫度達到夏季450±10℃,冬季480±10℃,而400℃以上的溫度將會對碳鋼材料產生熱損傷,從而影響鋼絲繩整體破斷拉力試驗值。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MgLaNi基環保材料,MgLaNi基環保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備的:提供Mg、Ce、La、Y、Cu以及Ni金屬原料;按照預設化學式對Mg、Ce、La、Y、Cu以及Ni金屬原料進行稱重;將稱重之后的Mg、Ce、La、Y、Cu以及Ni金屬原料進行第一真空熔煉,得到初級MgLaNi基合金錠;對初級MgLaNi基合金錠進行破碎;對破碎之后的MgLaNi基合金進行單輥急冷以得到MgLaNi基合金條帶;對MgLaNi基合金條帶進行熱處理;對熱處理之后的MgLaNi基合金條進行研磨,得到MgLaNi基合金粉末;對MgLaNi基合金粉末進行球磨;對球磨之后的MgLaNi基合金粉末進行熱壓燒結。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MgLaNi基合金的粉末冶金制備方法,本發明的制備工藝相比于現有技術的工藝更為合理,能夠保證粉末粒徑,最大限度的減小合金成分偏聚,本發明的合金的最終性能能夠與預期值相吻合。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強度鋁合金焊絲及其制備工藝。該制備方法包括:鋁液熔煉、爐內精煉、在線精煉、連續鑄造、連續軋制、焊絲拉拔、刮削、超聲波清洗和真空包裝;在線精煉過程控制鋁液中氫含量≤0.1ml/100g,通過電磁過濾裝置在線過濾,有效去除鋁液中尺寸1μm以上夾雜,大幅提高了鋁液的純凈度,確保合金內部組織均勻致密,改善了拉拔過程的斷絲問題,減少焊縫中夾雜和氣孔缺陷的形成,鑄造過程采用液位自動控制系統,結晶輪分區獨立冷卻,確保鑄態合金的冶金組織均勻穩定,利用該方法制備的高強度鋁合金焊絲力學性能穩定、組織均勻致密、表面質量高,適用于自動化焊接工藝。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廢渣制備微晶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以石英砂廢渣、冶金礦渣、尾礦渣和污泥焚燒灰渣為原料,按照1:1:1:1的質量比進行混合;2)將混合料送入高溫熔爐中加熱,在1400?1600℃下熔煉3?4h后制得玻璃液,水淬處理后獲得的基礎玻璃;3)將基礎玻璃磨細至小于80目,利用陶瓷壓力機在單軸壓力100?MPa下,將基礎玻璃均向壓制成長方形樣品,然后將樣品放入熱處理爐中進行熱處理,樣品經拋光切割后得到微晶玻璃。本發明的利用廢渣制備微晶材料的方法:對廢渣利用率高,可達到60?70%。
本發明是一種鋁合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驟:一:原料準備;二:放入熔煉爐中熔煉,在放入原料時將鋁放在最下層,當鋁、硅、銅、釔、硅、鉻原料經熔煉熔化后,對混合物進行測溫,當溫度達到825~855℃時,采用除渣裝置將熔液表面的浮渣清除,再按重量比加入鎂,使用攪拌設備將爐內的熔液攪拌10~15分鐘,然后使用冶金除渣裝置進行再次除渣后,再加入鎘、鐿、釤、鋱的原料,攪拌20~30分鐘,用鐘罩壓入六氰乙烷進行除氣除渣,靜置20~30min,扒渣、過濾,即制成鋁合金熔液;三:精料;四:鑄造擠壓成型;五:均勻化退火處理;六:冷卻;七:熱處理。本發明通過合理的擠壓和熱處理工藝提高了合金的力學性能,使得鋁合金的抗拉強度達到370MPa以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粉末冶金的溶滲結合方法,涉及粉末冶金領域。該粉末冶金的溶滲結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原料制備:根據加工零件選取粉末冶金材料,然后將材料投放至研磨機中進行研磨處理,S2.毛坯成型:將S1中的冶金粉末原料放置在成型模具中,然后使用壓制成型機進行壓制并使其成型,S3.燒結處理:將S2中所得到的成型毛坯投放至燒結爐的內部進行燒結處理,S4.溶滲加工結合:將熱處理毛坯投放至溶滲爐的內部與溶滲劑結合進行溶滲處理。通過合理的溶滲加工工藝,使得在進行溶滲加工時對零件的溶滲效率更高,并且該工藝加工操作簡單,能夠節省加工過程中所需的時間,同時有利于零件生產的快速進行。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提高熔融效率的熔煉爐,涉及冶金設備技術領域;旨在解決熔煉爐的上爐體直接放置在下爐體上表面,二者之間存有較大空隙,易使爐體的熱能不斷從空隙處向外逸散,進而極大地降低了爐體的熔融效率的技術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設置隔熱環槽和與之相適配的抵接環條,以減少爐體與爐蓋之間的空隙,進而減少爐體內熱能向外逸散的現象;設置環繞于抵接環條外周邊的密封板,使其密閉于爐體外側壁,以進一步保障爐體內的熱能不易向外逸散,達到了提高熔煉爐對金屬的熔融效率的效果。
擠壓成型是一種常用的工業加工技術,常用于加工散熱器型材、鋁/鈦管材、建筑鋁型材、工具異形鋁材等產品。在擠壓模具生產中,管材分為有縫管和無縫管,有縫管是采用平面分流擠壓模生產的,有縫管由于有焊縫存在,所以承壓和耐壓性能比較差?,F有的鋁合金分流擠壓模具大多通過一個上模和一個下模配合,通過外力強制擠壓的形式形成產品,但是擠壓時并不具有導向功能,擠壓受力面積相對較為分散,導致擠壓成型的速度較慢,成型效率較低。本發明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鋁合金擠壓成型用分流式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冶金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冶金機械用零部件夾持裝置。
多滑塊壓鑄機系統中,用于填充液態金屬的注射系統為鵝頸裝置,其鵝頸裝置用于在滑動模具處于關摸位置時,將具有壓力的液態鑄造材料注射入滑動模具的模腔內。本發明涉及金屬鑄造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熱鑄用鵝頸裝置及其多滑塊壓鑄機。
銑床在工作時,工件裝在工作臺上或分度頭等附件上,銑刀旋轉為主運動,輔以工作臺或銑頭的進給運動,工件即可獲得所需的加工表面。由于是多刃斷續切削,因而銑床的生產率較高。簡單來說,銑床可以對工件進行銑削、鉆削和鏜孔加工的機床。目前的用于冶金行業軋輥加工的銑床結構單一,加工效率低,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江蘇南通有色金屬火法冶金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