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提供一種耐溶劑的SAN樹脂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SAN樹脂復合材料基于其總重量,包括以下組分:SAN樹脂,42.4~58%;玻璃纖維,18.5~21.5%;PMMA樹脂,20~30%;相容劑,3~5%;抗氧劑,0.2~0.6%;潤滑劑,0.3~0.5%。本發明所提供的SAN樹脂復合材料在已有的SAN樹脂與玻璃纖維的增強材料中混入了一定量的PMMA樹脂,使復合材料獲得較好的耐溶劑性能,有效解決了現有的AS?GF20材料泡正丙醇和冰醋酸開裂的問題,在四氯化碳、正丙醇和冰醋酸中長期浸泡不會出現開裂,從而可以滿足軸流、離心等不同類型的空調風葉在廚房環境下的長期使用要求。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功能化氮化硼納米片/聚丙烯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聚丙烯50-70份,功能化氮化硼納米片5-20份,無堿玻纖紗5-15份,接枝PP?0-5份,硫酸鋇5-10份,抗氧劑0.1-0.5份,其他助劑0.1-1份。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功能化氮化硼納米片/聚丙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經過π-π作用堆疊功能化改性后可以降低BN納米片的表面能和表面極性,并能夠提高BN納米片在聚丙烯樹脂基體中的分散程度而減少團聚現象;降低兩相界面張力來提高BN納米片與聚丙烯樹脂之間的潤濕性、相容性和結合力,從而改善復合材料的機械強度。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輻射樹脂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1)將聚丙烯腈大孔吸附樹脂進行胺化預處理;(2)將步驟(1)的聚丙烯腈大孔吸附樹脂加入納米竹炭分散溶液中,超聲攪拌,靜置干燥,備用;(3)再加入抗菌復合材料分散溶液,超聲攪拌,靜置干燥,備用;(4)再加入光致變色復合物分散液,超聲攪拌,靜置干燥,即可得到防輻射樹脂復合材料。經過合理的搭配納米竹炭、光致變色復合物和抗菌復合材料,三者協同作用,使得樹脂材料具有優異抗菌和防輻射性能,還具有光致變色特性和凈化空氣效果,滿足多功能樹脂材料的需求,進一步拓寬樹脂材料的應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建筑用復合材料,其為至少兩層形成的層合物;該復合材料包括:至少一層厚度為1?250μm的熱塑性樹脂薄膜層;至少一層熱塑性樹脂制品層;該熱塑性樹脂制品層為熱塑性樹脂薄膜或者熱塑性樹脂纖維制品,該熱塑性樹脂纖維制品為紡織纖維和/或無紡布;該熱塑性樹脂纖維制品的克重為1?250g/m2;熱塑性樹脂薄膜層和熱塑性樹脂制品層通過淋覆或者熱塑性熱熔膠壓合實現層與層之間的結合。本發明同時提供了制備上述建筑用復合材料的方法。本發明的建筑用復合材料具有長效的防水、耐高低溫、耐候、阻隔紫外光(UV)、阻燃、透濕氣防潮、可呼吸、環保、100%阻隔細菌、高強度等功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發熱的電磁屏蔽塑料基復合材料,其是由以下質量份的原料組成:40-70份的塑料基體、10-45份的偏鐵酸亞鐵、10-30份的復合炭黑、5-10份的相容劑、0.5-1份的潤滑劑、0.5-1份的抗氧劑,所述的相容劑為POE-g-MAH、ABS-g-MAH中的一種。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與電磁屏蔽性能,60V電壓下3-5秒鐘內表面溫度為60℃,發熱量可控,發熱較快,電磁屏蔽效率高、成本低、易成型加工、可回收循環使用,同時也能滿足環保要求,利于實現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部署。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永磁功能的塑料基復合材料,其是由以下質量份的原料組成:40-80份的塑料基體、10-40份的偏鐵酸亞鐵、10-20份的經過偶聯劑表面處理的釹鐵硼、5-10份的相容劑、0.5-1份的潤滑劑、0.5-1份的抗氧劑。本發明制備的具有永磁功能的塑料基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較好,同時最大磁能面積較大。
本發明公開一種絕緣導熱聚苯硫醚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聚苯硫醚復合材料由以下配比的原料按質量百分含量比配制而成:20~60%的聚苯硫醚粉料;20~60%的大粒徑導熱填料;5~20%的小粒徑導熱填料;0.3~1%的偶聯劑;0.2~0.4%的抗氧劑;0.2~0.5%的加工助劑。采用本發明方法制得的導熱聚苯硫醚復合材料,大粒徑導熱填料與小粒徑導熱填料對聚苯硫醚復合材料進行填充,得到的復合材料在具有高導熱性能的同時,能保持材料的其他各項物理力學性能優異;且制備工藝簡單。
本發明涉及增強增韌聚合物基片狀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將不飽和聚酯樹脂、苯乙烯、硬脂酸鋅、過氧化苯甲酸叔丁酯、PS糊、碳酸鈣、PE微粉、色槳、對苯二酚混合制備出樹脂糊后,通過氧化鎂增稠樹脂糊得到預處理物,預處理物均勻分散在長玻纖表面,預處理的長玻纖與短玻纖均勻混合后,擠壓成型,得到片狀復合材料。本發明通過壓輥和刮料使得混合物均勻分散在長玻纖表面,克服了長玻纖難以濕潤的技術難題,從而避免了復合材料在擠壓成型過程中產生裂紋破損等重大缺陷。并且,PE微粉改善了復合材料的柔韌性。另外,本復合材料中加入了不同粒度的碳酸鈣粉,減小了填料之間的微空隙,進一步增強了材料的韌性和強度。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以復合材料為砂型的鑄鐵鍋及其鑄造方法,鑄造方法為:定量稱取砂型原料,混合均勻后經球磨、干燥,得到復合材料砂型,將復合材料砂型置于高壓容器中;將鑄鐵塊充分加熱至完全熔化成鐵水,澆注到復合材料砂型中,同時使壓力容器內部壓力為高壓,采用分階段降溫手段,直至鐵水完全冷卻至室溫形成鑄件后繼續保壓,泄去高壓;將模具取出,使用金屬工具緩慢的脫除復合材料砂型,得到鑄鐵鍋。本發明的鑄造工藝,特別是改良砂型的配方、改進砂箱內壓力、采用分階段降溫手段等鑄造改良工藝,可以大幅提高鑄鐵鍋的產品質量,有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本發明涉及3D打印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3D打印的低翹曲的ASA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PTT改性母粒制備步驟和ASA復合材料造粒步驟;所述PTT改性母粒制備步驟包括:S1)分別稱取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成核劑和抗氧劑;S2)將聚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烘干至含有的水分低于0.05%,再加入成核劑和抗氧化劑,混合攪拌均勻,制得PTT成核混合物;S3)將所述PTT成核混合物投入雙螺桿擠出機,加熱至熔融擠出,制得所述PTT改性母粒。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根據所述用于3D打印的低翹曲的ASA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得的ASA復合材料,具有更均勻的收縮率,可有效解決翹曲變形的問題。
本發明屬于多孔碳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多孔碳/氮化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以面粉為碳源,經活化后進行炭化,得到多孔碳,再加入雙氰胺或三聚氰胺進行混合,經焙燒后可在多孔碳表面均勻負載氮化碳納米顆粒,制得具有貫穿的大孔結構、高比表面積的多孔碳/氮化碳納米復合材料,可用于制備電極材料,尤其適用于鋰硫電池正極的硫載體。同時,本發明以面粉為碳源,具有可再生、來源廣泛、成本低等優點。此外,多孔碳/氮化碳納米復合材料中的貫穿大孔結構也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采用葡萄糖、酚醛樹脂等原料制備的微孔或介孔碳對硫的單載量小、固硫作用弱的缺陷,可用于制備高性能鋰硫電池。
本發明屬于多孔碳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多孔碳/碳納米管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采用水熱法先除去蠶膠,以所得蠶絲纖維為碳源,將蠶絲纖維中浸入雙氰胺和過渡金屬鹽作為活化劑和復合催化劑,經高溫炭化后使得蠶絲纖維不僅生成多孔碳,其中的雙氰胺為制備復合材料提供了足夠的氮源,在過渡金屬鹽的共同作用下催化多孔碳生成過渡金屬納米顆粒封端的碳納米管,最終得到含過渡金屬納米顆粒的多孔碳/碳納米管復合材料。不同于單一結構的多孔碳或碳納米片,這種復合材料中的碳納米管可改善多孔碳的導電性和孔隙結構,而且碳納米管封端的過渡金屬納米顆粒在鋰硫電池中可以化學錨固多硫化物陰離子,提高鋰硫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本發明通過界面工程構建了具有多級結構的鐵系化合物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為二硫化鉬量子點修飾的層狀鎳鈷氫氧化物/氧化鐵納米管。合成條件為首先制備出三維氧化鐵納米管,然后通過水熱反應,在氧化鐵表面上生長鎳鈷層狀雙氫氧化物(NiCo?LDH),得到層狀雙氫氧化物(LDH)超薄納米片與氧化鐵納米管的復合材料,將該復合材料與二硫化鉬量子點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二硫化鉬量子點修飾的層狀鎳鈷氫氧化物/氧化鐵納米管復合材料。獨特的片層狀結構暴露更多與電解液接觸的催化活性位點,使得材料具有更高析氧(OER)催化活性,同時界面的出現促進了電子轉移,提高化合物的析氧性能。該制備方法具有設備簡單、易于實現控制、工藝重復性好、產品質量穩定等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二維氧化鐵石墨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半導體材料領域。本發明以所述氯化鐵?石墨層間化合物為原料,通過微波加熱制備得到二維氧化鐵石墨烯復合材料。微波加熱能實現超速加熱,使金屬鹵化物分解成金屬氧化物的氧化反應可以在瞬間發生,又因受限于相鄰的石墨烯層,氧化鐵被局限在石墨烯層間生長,繼而獲得二維氧化鐵,最終得到結構穩定,具有強導電性,高振實密度等優點的二維氧化鐵石墨烯復合材料,可廣泛應用于應用于化學催化、生物醫藥、電化學儲能、導電材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此外,還可以通過液相超聲法或者CO2超臨界法將所述二維氧化鐵石墨烯復合材料進一步剝離成薄層二維氧化鐵石墨烯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致變色樹脂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聚丙烯腈大孔吸附樹脂進行胺化預處理和碳改性;再加入抗菌復合材料和光致變色復合物分散混合溶液反應,超聲攪拌,靜置60min,在60~80℃下干燥,即可得到光致變色樹脂復合材料;所述抗菌復合材料占聚丙烯腈大孔吸附樹脂總重量的0.5~1%,所述光致變色復合物占聚丙烯腈大孔吸附樹脂總重量的1~2%。本發明經過合理的搭配光致變色復合物和抗菌復合材料,兩者協同作用,使得樹脂材料具有優異抗菌和光致變色性能,滿足多功能樹脂材料的需求,進一步拓寬樹脂材料的應用。
本申請屬于檢測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梁的質量分布識別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通過獲取所述復合材料懸臂梁的前階模態函數;其中,為預設的正整數,且大于1;根據前階所述模態函數,求解基于勒讓德正交多項式的主質量正交方程,得到前階勒讓德多項式系數;基于勒讓德正交多項式,根據前階所述勒讓德多項式系數計算所述復合材料懸臂梁的線密度;從而可比較精確地識別復合材料懸臂梁的質量分布情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順丁橡膠?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高分子復合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先將氧化石墨烯和脂肪酸超聲分散后加入硅酸酯進行反應,制得前驅體,再將前驅體和明膠分散液混合后噴霧干燥,制得明膠?前驅體復合微球,再將明膠?前驅體復合微球炭化后進一步升溫反應,制得改性氧化石墨烯微球,隨后將其與順丁橡膠、煤焦油、硬脂酸、氧化鋅、抗氧劑和促進劑加入密煉機中混煉,停放后,加入開煉機中,并加入硫磺,混煉后轉入硫化機中硫化,冷卻,出料,即得順丁橡膠?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本發明所得順丁橡膠?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的氧化石墨烯對順丁橡膠具有優異的補強效果。
本發明公開一種新型改性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制備方法包括:1)對納米SiC晶須進行表面改性,采用三步法將超支化聚芳酰胺接枝到納米SiC晶須表面:碳化硅晶須的羥基化(SiC-OH),硅烷化(SiC-APS)和超支化(SiC-HBP)三個階段;2)添加不同含量的SiC-HBP晶須到聚丙烯基體中制備新型的改性聚丙烯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各組分重量百分比為:均聚或共聚聚丙烯40-80wt%,SiC-HBP晶須5-20wt%,無堿玻纖紗5-15wt%,接枝PP?0-5wt%,硫酸鋇5-10wt%,主抗氧劑0.1-0.5wt%,輔助抗氧劑0.1-0.5wt%,其他助劑0.1-1wt%;3)按上述重量百分比的物料加入高速混料機混料均勻,將混合物料送入雙螺桿擠出機,擠出熔融造粒,得到超支化碳化硅晶須改性的新型聚丙烯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單相鈦酸鉍(Bi20TiO32)制備的光催化劑納米復合材料,是在用超臨界法制備Bi20TiO32過程中加入少量石墨烯一同反應,使反應形成的Bi20TiO32均勻的分散在石墨烯片上,這有利于反應物和產物的擴散,進而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高,最后經焙燒晶化形成石墨烯-Bi20TiO32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過程反應條件溫和、實現成本較低,且制備得到的光催化劑納米復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優于單相鈦酸鉍,具有廣泛的運用前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疏水減阻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的配方包括以下組分:雙組份羥基丙烯酸樹脂、含氟改性納米SiO2和混合蠟;所述混合蠟包括石蠟、棕櫚蠟和蜂蠟。相應的,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疏水減阻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和疏水減阻復合涂料。本發明的疏水減阻復合材料,以雙組分羥基丙烯酸樹脂、含氟硅烷改性納米SiO2和三種不同的蠟類為原料,在制備方法中,使含氟硅烷改性納米SiO2和三種不同的蠟類在先混合均勻后才與雙組分羥基丙烯酸樹脂進行混合,獲得多重微納米復合結構,使得疏水涂層具有很好的疏水性和耐候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熱抗菌PA/ABS復合材料,所述復合材料按重量組份包括:ABS樹脂15?25份,PA樹脂30?45份,相容劑5?12份,填充劑8?15份,增韌劑4?9份,抗菌劑0.5?2份,抗氧劑0.3?0.9份,潤滑劑0.4?0.8份,熱穩定劑1?3份,阻燃劑2?5份。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熱抗菌PA/ABS復合材料,本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耐熱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能夠滿足現有工程材料對耐熱以及抗菌性能的要求。
本發明公開了制備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和濾芯,制備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將阻垢劑和抗菌劑進行復配造粒,以獲得阻垢抗菌劑;將所述阻垢抗菌劑加入氧化石墨烯溶液,以獲得阻垢抗菌氧化石墨烯溶液;將碳纖維加入所述阻垢抗菌氧化石墨烯溶液,并進行濕法處理,以獲得所述碳纖維復合材料。由此,可以獲得具有較好阻垢性能和抗菌性能的用于凈水的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耐壓地聚物復合材料及使用其的耐壓地聚物的制備方法,按照質量份數,耐壓地聚物復合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偏高嶺土54~71份、堿激發劑22~32份、鋼纖維3~6份、石墨烯0.5~1份和助劑1~5份;所述堿激發劑包括硅酸鉀溶液和硅酸鈉溶液,且按照質量比,所述硅酸鉀溶液和所述硅酸鈉溶液的混合比例為(2~3):(1~2)。提出一種耐壓地聚物復合材料,其硬化后的耐壓地聚物具有超高的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使用上述耐壓地聚物復合材料的耐壓地聚物的制備方法,步驟簡單,操作性強,有利于耐壓地聚物超高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的實現。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菌型的3D打印用磁性復合材料,其由以下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聚乳酸40~50份、本體法ABS20~25份、乳液法ABS10~20份、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5~10份、丁基三苯基溴化膦0.01~0.05份、復合填料5~10份、磁性復合材料15~30份、多壁碳納米管/納米銀/SiO2抗菌材料0.1~1份;所述磁性復合材料由石墨烯/氧化鐵粉末和多壁碳納米管/釹鐵硼粉末按重量比3 : 2組成;所述復合填料由石墨烯/SiO2復合填料與石墨烯/碳酸鈣復合填料按重量比3 : 1組成。通過多次試驗獲得科學配比,制得的所述ABS/PLA磁性復合材料不僅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而且具有最佳的磁性能和抗菌性能,進一步拓寬了3D打印材料的應用范圍。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洗衣機內筒用耐磨抗振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聚丙烯90?110、丙烯酸20?30、過氧化月桂酰3?5、二甲苯8?10、丙酮40?50、PFA樹脂20?25、檸檬酸三辛酯5?7、磷酸三甲酚酯7?9、N?羥甲基硬脂酰胺4?6、硬脂酸鋅5?7、二鹽基硬脂酸鉛2?4、費托蠟6?8、環氧亞麻油8?10、納米碳酸鈣15?20、中空玻璃微珠10?12等。本發明添加的PFA樹脂含有能與聚丙烯樹脂反應的活性基團,它能形成網絡結構,增加一部分柔性鏈,從而提高聚丙烯復合材料的抗沖擊性能;使用丙烯酸等接枝改性聚丙烯可改善碳化硼等無機填料與有機樹脂相容性,提高復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添加的中空玻璃微珠、石墨烯氣凝膠等無機填料,增強了復合材料的抗振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用于燃氣紅外線燃燒器上的炭纖維復合材料紅外線發熱板,所述炭纖維復合材料紅外線發熱板由蜂窩結構體構成,蜂窩結構體由基料、骨料與輔料復合而成,所述基料至少包括陶瓷材料或非金屬耐火材料,所述骨料為炭纖維材料,所述炭纖維材料至少包括炭纖維絲、炭纖維網、炭纖維織物、炭纖維顆粒,所述輔料至少包括粘接材料、潤滑材料,炭纖維材料2散布在混合料體3中或炭纖維材料2被混合料體3所包圍;炭纖維復合材料紅外線發熱板的強度遠遠高于陶瓷蜂窩體發熱板,其燃燒性能及經濟性顯著優于金屬蜂窩體發熱板;利用本發明,可以形成陶瓷基及非金屬耐火材料基兩大類炭纖維復合材料紅外線發熱板,廣泛用于紅外線燃氣具及紅外線燃氣設備上。
本發明申請提供一種納米光學復合材料以及其制備方法和由此得到的顯示屏,所述的母料包括如下高分子聚碳酸酯、粒徑0.3-0.35um的核殼結構的增韌劑,其中核是丁二烯一苯乙烯橡膠,殼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并三氮唑類光穩定劑、超高分子量聚硅氧烷、折射率為1.49的2.6-3.6um聚甲基丙烯酸酯型的光擴散粒子、無鹵環?;撬猁}類阻燃劑。所述的納米光學復合材料以及由此制作的顯示屏,通過原材料不同的配比及先進的生產工藝,結合運用五層微透鏡陣列結構、通過摻雜不同的納米粒子和改善疊層表面微結構的方式,實現對光的吸收、聚集、傳輸、變換等,具有優異的理化特性和光學性能。
本申請屬于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磷酸錳鐵鋰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以及一種二次電池。其中,碳包覆磷酸錳鐵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分別獲取磷酸錳鐵鋰回收料、導電劑回收料和含氟回收料;將磷酸錳鐵鋰回收料與磷酸鐵鋰和鋰源制成前驅體后;對前驅體進行燒結處理,然后與導電劑回收料和含氟回收料混合后進行二次燒結,得到核殼結構的碳包覆磷酸錳鐵鋰復合材料;包括磷酸錳鐵鋰內核、磷酸鐵鋰中間層和碳外殼層;沿復合材料的徑向梯度摻雜有氟元素。本申請方法,利用廢舊電池中回收料作為原料,在制備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純化并利用回收料,簡化回收工藝,降低回收成本,制備的碳包覆磷酸錳鐵鋰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和結構穩定性。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4D打印的聚醚醚酮/鈮酸鹽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主要用于生物醫用領域創傷和骨骼修復如顱骨修復、脊椎體替換、生物支架等。聚醚醚酮粉體與鈮酸鹽粉末可以共混制成PEEK/鈮酸鹽復合材料或在聚醚醚酮(纖維、片材、棒材)表面包裹鈮酸鹽材料,在PEEK/鈮酸鹽復合材料表面包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得到PEEK基復合材料,通過3D打印技術成型生物植入體形狀結構。本發明中的聚醚醚酮復合材料具有促進植入體表面鈣磷鹽生成、骨細胞增殖分化、細胞粘附,無毒、生物相容性好、制備方法簡單等特點。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廣東佛山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