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四氧化三鐵/高嶺土納米復合材料去除污酸中砷的方法,屬于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領域。本發明利用FeCl3?6H2O和FeSO4?7H2O制備出含Fe3O4的混合物A,利用含Fe3O4的混合物A和高嶺土納米材料制備出Fe3O4/高嶺土納米復合材料;利用Fe3O4/高嶺土納米復合材料與污酸反應去除污酸中的砷。本發明將Fe3O4負載在高嶺土納米管表面,使得Fe3O4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從而可以吸附更多的砷離子。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波燒結制備碳納米管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方法,屬于復合材料的制備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方法將首先將碳納米管分散到無水乙醇中,然后將純銅粉和助劑加入到碳納米管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將混合溶液將球磨后的混合溶液液-固分離后,真空干燥得到碳納米管/銅復合粉末,然后壓制成形,壓制成形的碳納米管/銅復合粉末在微波中燒結,得到碳納米管增強銅基燒結坯;碳納米管增強銅基燒結坯行擠壓或者軋制加工處理,得到高致密度、高強度的碳納米管/銅基復合材料。本發明使用微波燒結技術簡化了制備工藝,縮短的制備時間,提高了碳納米管在銅基體中的結合力。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燒結陶瓷預制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復合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將陶瓷微粉與粘結劑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A;將陶瓷顆粒加入到混合物A中并混合均勻,然后制備成型,脫水處理得到陶瓷預制體;將金屬基體液澆注在陶瓷預制體上得到陶瓷預制體復合材料;本發明方法制備得到陶瓷顆粒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的陶瓷顆粒在金屬基體中空間分布結構可以根據所需要設計,有利于金屬液鑄滲陶瓷預制體,提高所得復合材料中陶瓷顆粒與金屬基體的結合及其耐磨性能,從而提高復合材料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涉及一種鋼鐵基復合材料、制備方法及其裝置,屬于鋼鐵基復合材料技術領域。鋼鐵基復合材料包括鋼鐵基體以及平行排列在鋼鐵基體內的鋼筋式復合材料柱。通過壓制、燒結、澆注、冷凝等工藝方法制備出鋼鐵基復合材料。制備鋼鐵基復合材料的裝置包括模具底座、復合模具外殼及壓頭,復合模具外殼呈空心柱狀且下端連接模具底座,復合模具外殼由低導熱陶瓷層及熱作模具鋼構成,低導熱陶瓷層周圍封裝有熱作模具鋼,壓頭置于復合模具外殼內部,其尺寸與復合模具外殼的內徑相匹配,且壓頭能沿內壁自由活動。該材料具有優越的承載能力、耐磨性能;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工藝簡單、生產周期短、便于機械化批量生產;其裝置可以反復多次使用,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銅基合金復合材料,其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O:0.36~2.2%,CE:0.03~0.33%,BE:1.17~1.88%,余量為CU。其銅基合金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是由真空熔煉制得CU合金。將BECU合金帶材,CU合金帶材真空進行退火,然后將片材和CU合金片材進行表面處理后,對BECU/CU合金進行疊層,用純CU將疊層完全包覆,將包覆的疊層在木炭保護下,進行退火,然后進行熱軋和冷軋,制得復合成片材。得到最佳性能的復合材料,其顯微硬度HV達200~226;抗拉強度達872~903MPA;屈服強度達722~754MPA;電阻率達7.69ΜΩ·CM。
本發明公開的香煙過濾嘴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該復合材料是由開纖并物理纏結、表面點粘合且形成網絡結構的聚乳酸纖維和醋酸纖維素纖維構成,其中聚乳酸纖維的質量分數為30-90%,醋酸纖維素纖維的質量分數為10-70%。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香煙過濾嘴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選用的聚乳酸纖維來源豐富、價格低廉,加工性能好,用其來部分替代醋酸纖維素纖維作為香煙過濾嘴材料,可大大降低香煙過濾嘴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醋酸纖維素纖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緊缺,價格昂貴等問題。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成熟,易于操作。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3D打印的鋁基復合材料線材的制備方法,屬于3D打印技術領域。本發明將B4C、Ti和Al粉末進行高能球磨混粉得到混合粉,混合粉壓制成型得到預制體;將純鋁加熱熔融得到鋁液,將預制體浸入鋁液中,在機械攪拌和超聲條件下反應20~60min,取出后冷卻即得混合陶瓷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坯料;將混合陶瓷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坯料加入到連續擠壓設備中,進行連續擠壓成型得到用于3D打印的陶瓷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線材。本發明采用原位自生法制備陶瓷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利用連續擠壓減少鋁基復合材料的組織缺陷,使材料的抗拉強度、屈服強度、伸長率較基體得到了提高。
本發明公開一種非晶合金顆粒與碳納米管增強鋁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方法以非晶合金顆粒為載體,在非晶合金顆粒表面沉積一層均勻的納米鎳顆粒,得到表面鍍鎳的非晶合金顆粒;再以甲烷為碳源,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在非晶合金顆粒的表面上原位合成碳納米管,得到碳納米管包覆非晶顆粒的復合增強相;采用機械球磨法將復合增強相與鋁基體粉末均勻混合,得到復合材料粉末;對復合材料粉末進行冷壓成塊、燒結、熱加工,得到最終的非晶合金顆粒與碳納米管復合增強的鋁基復合材料。本發明將原位合成的碳納米管與非晶合金顆粒結合在一起,使得碳納米管能夠在鋁基體中更均勻的分散,制備得到具有高強、高導、耐高溫性等優良綜合性能的鋁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原位TiC增強鋼鐵基復合材料制備方法及應用,所述原位TiC增強鋼鐵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將Ti粉與C粉相互混合,添加誘導劑,通過高應力擠壓、破碎制備得到TiC粉體顆粒;經過原位反應,形成宏、微觀多尺度TiC顆粒增強鋼鐵基復合材料。本發明利用原位反應制備TiC顆粒增強鋼鋼鐵基復合材料,TiC顆粒與鋼鐵基體之間界面呈冶金結合,提高界面結合強度;通過添加不同含量誘導劑,改變原位反應進程,控制反應進度,對原位形成的TiC顆粒形狀、尺寸及分布進行精準控制;通過擠壓、破碎獲得陶瓷顆粒,對復合區域進行結構設計,實現多尺度調控,適用于不同結構抗沖擊耐磨部件的制備。
本發明涉及一種陶瓷顆粒多尺度增強金屬基體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材料科學技術領域。陶瓷顆粒多尺度增強金屬基體復合材料的結構為金屬基體中均勻分散有球狀復合材料,球狀復合材料的結構是金屬基體中均勻分散有陶瓷顆粒。首先用陶瓷顆粒和粘接劑制備陶瓷顆粒球,然后在將陶瓷顆粒球與粘結劑按照粘結劑為陶瓷顆粒質量的3~10wt%的比例球磨混合均勻,并壓制成預制體,最終在模具中制得致密的陶瓷顆粒多尺度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反應型界面過渡區的非浸潤型陶瓷顆粒增強鋼鐵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技術領域。首先將高活性的微粉與粘結劑混合均勻,然后將混合物通過物理吸附作用包裹在與鋼鐵潤濕性較差的陶瓷顆粒表面,通過擠壓鑄造的方法制備出陶瓷顆粒增強鋼鐵基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中陶瓷顆粒與鋼鐵基體間存在厚度為10~40μm的界面過渡區,使非浸潤的陶瓷顆粒與鋼鐵基體之間的界面結合類型由機械結合轉變為冶金結合,復合材料的界面結合強度達132MPa。
本發明公開一種層狀碳納米管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復合材料制備領域。本發明所述方法首先配置電鍍溶液,然后將銅板作為陽極,鈦板作為陰極置于電鍍槽中,接入電源并通入電流進行電鍍;電鍍過程中對電鍍液進行持續攪拌,并通過改變電流密度調控薄膜中的碳納米管含量;電鍍一定時間后將鈦板取出進行真空干燥,隨后將復合薄膜從鈦板上取下;將取下的復合薄膜進行裁剪,并將裁剪好的薄膜進行疊加后放置在液壓機中進行預壓;預壓結束后通過燒結工藝將所得的復合薄膜制備成塊體復合材料獲得層狀碳納米管增強銅基復合材料。本發明采用復合電沉積的方法,通過改變電鍍過程中的電流密度調控碳納米管在銅基體中的分布,使復合材料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本發明涉及一種浸漬纖維?木質單板層壓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由木質單板和浸漬纖維組成,木質單板和浸漬纖維之間通過單寧呋喃樹脂黏合,所述浸漬纖維由質量分數為85?92%大麻纖維和質量分數為8~15%的聚酯纖維混合而成,所述木質單板以速生材為原料,厚度為2mm,含水率為7%。本發明一種浸漬纖維?木質單板層壓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具備優異的防火性能和防刺穿性能。本發明的防火、防刺穿復合材料的原料均來自于生物質材料,健康環保。本發明的功能型單寧樹脂浸漬纖維?木質單板層壓復合材料制備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具有較好的力學強度及防火、防刺穿特性,可用于膠合板的替代品和弓箭靶場箭靶的制備材料。
一種復合材料內蓋的鑄造方法,涉及鑄造方法,特別是在輸送渣漿中,易磨損過流件的復合材料鑄造方法。首先采用中頻感應爐熔煉金屬母體材料形成金屬液,將碳化鎢和高碳鉻鐵混合顆粒均勻預置在內蓋磨損表面,然后合箱、抽氣澆注,在澆注系統真空度為0.04~0.06MPA下進行澆注。本發明所制備的過流件的工作面或沖擊面為碳化鎢顆粒增強復合材料,非工作面為灰鑄鐵、低鉻鑄鐵、球墨鑄鐵或35鑄鋼,具有優異的抗沖擊磨損性能;復合材料層與金屬母體的界面、以及復合材料層中WC顆粒與基體的界面呈良好的冶金結合,WC顆粒分布均勻。
再生混凝土復合材料,由建筑廢渣制備的再生粗骨料37-53%,用建筑廢渣制備的再生細骨料14-30%,工業廢砂6-14%,普通水泥14-18%,水6-8%,外加劑,廢輪胎膠粉制成。再生混凝土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1)廢輪胎粉碎,用偶聯劑溶液浸泡,晾干;(2)建筑廢渣破碎、篩分,得再生粗、細骨料;(3)在骨料和廢砂中加入外加劑攪拌混合均勻;(4)按配比將再生骨料、廢砂、水泥、水、膠粉,攪拌混合均勻為再生混凝土復合材料。本發明可解決建筑廢渣處理困難及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用建筑廢渣二次使用替代天然骨料,可以減少建筑業對天然骨料的消耗,解決天然骨料日益匱乏,砂石開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問題,保護了人類的生存環境,保證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陶瓷金屬復合材料擠壓輥,其包括輥軸和輥套,輥套由2個以上的復合材料耐磨塊組成,復合材料耐磨塊包括金屬基體層、金屬陶瓷耐磨層,金屬陶瓷耐磨層設置在金屬基體層上,金屬基體層兩端分別設置有卡頭和卡槽,一個復合材料耐磨塊的卡頭與另一個復合材料耐磨塊的卡槽相配合,金屬基體層內側開有鍵槽,輥軸上設置有與鍵槽相配合的鍵,兩個護邊套裝在輥軸上并位于輥套兩側;該擠壓輥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適于工業化生產應用。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Si基Ge摻雜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采用離子束濺射法制備Si基Ge摻雜石墨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Si基石墨烯基片放入生長室,抽真空后通過Ge沉積(200~800℃)、退火(0~30min)工藝獲得Si基Ge摻雜石墨烯復合材料。本發明優勢:Si基復合材料可與現行成熟Si微電子工藝兼容;實現了Ge對石墨烯中C原子的取代摻雜,形成Ge?C鍵合;避免化學法在原子周圍產生支鏈,及支鏈勢壘影響載流子的輸運特性。本發明的復合材料具有高載流子濃度和遷移率,可用于微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及紅外探測等領域。
本發明公開一種耐磨復合材料托輥的制備方法,選擇耐磨金屬材料和基層金屬材料,對兩種材料四個邊分別切割坡口,再對表面進行處理至結合界面潔凈,將兩塊材料疊置得到復合坯,在首端和尾端的對應位置預留排氣槽;對坡口進行打底焊焊接;對復合坯的長邊進行焊接,再插入排氣管,對短邊焊接;按常規加熱軋制形成耐磨復合材料;對耐磨復合材料進行制管;對輥身尺寸切割、熱處理、輥身端面加工,即得到耐磨復合材料托輥。該耐磨復合材料托輥具有很高的承載負荷性同時工作面又具有較高的抗沖擊性和高耐磨性,耐磨面表面硬度達到HRC60且耐磨層不會因受損脫落,因此,該耐磨復合材料托輥在特殊領域可以代替傳統托輥應用于各行各業。
本發明涉及一種鈦/鋼層狀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金屬復合材料制造技術領域。將鈦板和鋼板進行預處理,然后將兩塊鈦板中間夾鋼板疊放在一起,在真空度為10-2~10-4Pa、加熱溫度740℃~1319℃的爐體條件下,向上述疊放板材的單位面積上施加3~5MPa的壓力,反應時間為1~10小時,隨爐冷卻后即得到鈦/鋼層狀復合材料。用該方法制備的鈦/鋼層狀復合材料比爆炸法和軋制法制備的鈦/鋼復合材料的抗彎曲性能提高10%~30%。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孔硅基CdS量子點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經硅片的預處理、腐蝕液的配制、電化學腐蝕得到多孔硅、清洗多孔硅片、表面氧化處理、巰基嫁接、鎘離子螯合、CdS量子點的形成,得到多孔硅基CdS量子點復合材料。所得多孔硅基CdS量子點復合材料的激發光源波長在300~400nm之間,復合材料發光的范圍屬于可見光期間350~700nm之間,發光形式為熒光發光和光致冷發光兩種。本發明涉采用陽極腐蝕法制備多孔硅,并在多孔硅表面嫁接對鎘離子具有螯合功能的官能團,在含硫氣氛中將鎘離子作用生成CdS量子點以制備出具有發光特性的孔硅基/CdS量子點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一種鈦基生物醫用梯度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生物醫用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方法主要工藝步驟為:將Ti?NH4HCO3混合粉末和TiNbZr合金混合粉末分別填入帶有環形隔板的套筒的外層和內層,取出隔板后壓制成型,退掉套筒后得到芯部和外層材料不同的圓柱體生坯;經SPS燒結后造孔劑揮發,待塊體冷卻將其從模具中取出,得到具有兩層分級結構(芯部為致密TiNbZr合金、表面為多孔鈦)的TiNbZr/多孔Ti梯度復合材料。本發明所述方法制備的復合材料不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適合與骨骼匹配的低彈性模量,還具有優良的抗壓性能,可作為人造骨組織修復或替換材料;具有制備流程短、工藝簡單環保的特點。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鈦鈮鋯基羥基磷灰石生物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生物材料制備領域。本發明制備的復合材料采用鈦鈮鋯合金為基體,羥基磷灰石為生物陶瓷;羥基磷灰石的質量為鈦合金質量的10~25%。其制備工藝如下:將羥基磷灰石與鈦合金粉末裝入球磨罐,酒精封實抽真空至20~30Pa,球磨6-8小時后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將烘干的粉末裝入石墨模具冷壓成型,最后采用放電等離子燒結,燒結過程中控制其燒結溫度為1100℃~1200℃,首次以100℃/min的升溫速度加熱至1000℃,再以25~50℃/min升溫至燒結溫度保溫,保溫時間為6~10min,壓力為50~60MPa;本發明制備得到的生物復合材料彈性模量為25.4~45GPa,兼備優良力學性能與生物相容性;本發明所述方法工藝簡單、制備成本低。
本申請公開一種磷酸亞鐵鋰正極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申請提供的磷酸亞鐵鋰正極復合材料由呈粒度分布的微米級顆粒組成,微米級顆粒為球形或類球形的二次顆粒;微米級顆粒內部由納米一次顆粒堆積而成,納米顆粒之間具有介孔(2nm?50nm)通道結構;微米級顆粒的粒度分布中,粒徑:D10大于1μm,D50在5μm?40μm之間,D90小于50μm;復合材料的振實密度在1.0g/cm3?1.5g/cm3之間。本申請制備的磷酸亞鐵鋰正極復合材料是具有內部介孔結構的球形磷酸亞鐵鋰正極復合材料,通過控制球形材料顆粒內部的一次納米顆粒的大小和介孔結構,以及二次球形或類球形顆粒的粒度分布,使得球形顆粒內部具有良好的導電網絡和豐富的鋰離子擴散通道,并使復合材料兼有較高的振實密度和體積比能量。
本發明公開一種層狀石墨烯增強銅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復合材料制備領域。本發明所述方法通過控制復合電沉積工藝參數調控復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含量;沉積一定時間后將鈦板取出進行真空干燥,隨后將復合薄膜從鈦板上取下;將取下的復合薄膜按照燒結磨具的要求進行裁剪,并將裁剪好的薄膜作為層狀結構的基元,按照不同的疊加方式對層狀結構進行調控,將疊加后的復合薄膜放置在液壓機中進行預壓;預壓結束后通過燒結工藝將所得的復合薄膜制備成塊體復合材料獲得層狀石墨烯增強銅基復合材料。本發明采用復合電沉積的方法,保證石墨烯在基體中結構的完整性和良好分散,并且引入了層狀結構使復合材料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強度木塑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的高強度木塑復合材料包括木質、非木質或竹材纖維增強塑料復合材料,所述的木質、非木質或竹材纖維質量百分比為5~80%,其余為塑料。所述的制備方法包括前處理、蒸煮、纖維制備、混合、擠壓或平壓步驟。本發明將木質原料、非木質原料或竹材制備成纖維狀原料,本發明產品具有密度低、強度高、抗沖擊性、承重性能好和可循環利用、重復利用、再加工性好的特性。本發明能顯著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而且有效減小現有木塑復合材料的密度和厚度,為推動木塑復合材料的快速發展,發展新型高強度、輕質、超薄木塑復合材料和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奠定基礎。
本發明涉及廢物回收再利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無氧環境中,將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廢棄物進行微波裂解反應后,通入含氧氣體,進行微波氧化反應,回收復合材料增強體;所述微波裂解反應的產物為復合材料增強體、燃料油和不可冷凝氣體;所述復合材料增強體進行微波氧化反應。本發明回收得到的增強體表面基本無聚合物殘留,表面光潔無缺陷。所述微波能夠快速均勻加熱復合材料廢棄物,提高油、氣和復合材料增強體的回收率,實現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資源化利用。上述方法可以縮短反應時間,簡化反應流程,節能降耗以及具有顯著地環保效果。
本發明涉及一種納米陶瓷顆粒增強金屬基分級構型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金屬基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將納米級陶瓷顆粒和金屬粉末進行高能球磨混合;然后熔煉金屬液,并保溫到液相線以下30?80℃,使金屬液中形成部分球形晶粒;將陶瓷與金屬混合粉加入金屬液中,攪拌使納米陶瓷粉均勻分散在球形晶粒之間的金屬液中;制備鑄錠;對鑄錠進行軋制、擠壓、拉拔加工,使鑄錠中的球形晶粒變成片狀或纖維狀晶粒,從而獲得由納米陶瓷顆粒增強金屬基和片狀或纖維狀金屬晶粒構成的分級構型復合材料;該方法可以獲得強度塑性綜合性能優異的金屬基復合材料。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骨缺損治療和修復的細胞?支架復合材料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屬于骨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制備細胞?支架復合材料的種子細胞采用魚卵母細胞提取物誘導的、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安全性較好的重編程細胞,支架采用羥基磷灰石、β?磷酸三鈣和殼聚糖三種材料混合制備的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抗壓強度大、降解速度適中等特點,制備的細胞?支架復合材料能夠有效治療和修復骨缺損。在骨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尤其是骨缺損治療和修復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納米零價鐵/二氧化鈦納米線/石墨烯磁性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與應用,該方法包括:(1)將二氧化鈦和氧化石墨烯加入到乙醇水溶液中超聲分散,然后加入氫氧化鈉進行水熱反應;(2)將反應后的產物過濾、洗滌、干燥得到二氧化鈦納米線/石墨烯復合材料;(3)再將上述合成材料與鐵鹽溶液攪拌、超聲,然后加入植物提取液中還原鐵離子形成納米零價鐵/二氧化鈦納米線/石墨烯復合材料;本發明所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強還原性和優異的光催化活性,能夠將抗生素、農藥、染料和硝酸鹽從水環境中快速去除;本發明制備方法易操作、成本低,所制備復合材料降解能力強、穩定性好、易于磁性分離,是一種環境友好型功能材料。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云南昆明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及加工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