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抗菌復合材料制備技術領域,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納米銀線抗菌復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納米銀線抗菌復合材料包括層基材和納米銀線層,所述納米銀線層采用納米銀線墨水涂布或印刷在所述層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層基材為棉布或紙;所述納米銀線層的厚度為1um以內。納米銀線交織成網,納米銀線不易釋出污染環境;棉布或紙上印刷涂布的納米銀線層,直接與皮膚或食物接觸,可達到最佳的殺菌效果。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吸汗排濕透氣且可過濾顆粒物的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復合材料包括:至少具有吸汗排濕透氣功能的第一結構層,以及,至少具有顆粒物過濾功能的第二結構層;所述第一結構層與第二結構層相互結合;其中,所述第一結構層主要由具有吸汗透氣功能的聚合物纖維編織形成,所述第二結構層為具有多個過濾孔的膜狀結構。本發明提供的吸汗排濕透氣且可過濾顆粒物的復合材料可以呈現為薄面料的形態,其同時具有吸汗排濕透氣功能和過濾顆粒物的功能,在應用為口罩、貼身衣物等可穿戴器件時,既可以實現良好的防霾防塵等效果,而且還可給用戶提供良好體感。
本發明所述的高透濕生物降解多層復合材料由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薄膜和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纖維無紡布復合而成。本發明所述的高透濕生物降解多層復合材料的生產方法為超聲波復合工藝或是熱軋工藝多層復合。所述的超聲波復合工藝是將原料聚乙烯醇薄膜和聚乙烯醇纖維無紡布分別裝放卷及糾偏裝置上,通過各自的導輥、張力控制器裝置后,一起疊合導入花輥與超聲波源及壓力調整器之間的間隙復合,復合產品經自動張力控制裝置,進入復合產品收卷及自動糾偏裝置收卷成產品。本發明的復合材料具有低成本、高阻隔性、高透濕性的特點,特別適用于醫療、消防、電站、防化等領域防護服的生產。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與復合材料連接的連接結構,其包括:第一連接件,其上設有至少一個連接面,所述連接面上設至少一個凹槽,所述凹槽口小里大,與連接面相交的凹槽橫截面呈菱形;第二連接件,其由復合材料組成,其上形成至少一個凸起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嵌扣于第一連接件的凹槽內。所述第二連接件由復合材料組成,在熔融狀態下填充進第一連接件凹槽部位形成連接部,冷卻固化后實現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的平面連接,得到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導流網打孔隔離膜脫模布復合材料結構,導流網設置在上方,導流網下部設有第一膠黏劑層,打孔隔離膜設置在第一膠黏劑層下部,打孔隔離膜下部設有第二膠黏劑層,脫模布設置在第二膠黏劑層下部,導流網和/或打孔隔離膜和/或脫模布之間的厚度相同或不同,打孔隔離膜表面均勻分布有多個透氣孔。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導流網打孔隔離膜脫模布復合材料結構,該復合材料結構是由導流網、打孔隔離膜、脫模布三者通過膠黏劑粘合而成,可用于真空灌注成型工藝,滿足使用需求,節約了人力物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較強。
一種衛生用品上單層復合材料的加工裝置,其包括一個主機臺,一個副機臺,一個第一輸送導輥,以及分別設置在所述副機臺上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輸送導輥。所述副機臺為一個門形結構,并包括一個前支柱,一個后支柱,以及一個蓋板。所述第二輸送導輥設置在所述前支柱上。所述第三輸送導輥設置在所述蓋板的下面。所述第四輸送導輥設置在所述蓋板的側面。所述第五、第六輸送導輥間隔設置在所述蓋板的上面。所述第七輸送導輥設置在所述后支柱上。通過上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輸送導輥錯落有致的設置,可以對所輸送的上單層復合材料進行平展性的拉伸與碾壓,從而使上單層復合材料平展,使用起來更加的舒適貼身。
本發明提供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離子液體/離子型共價有機框架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屬于二氧化碳催化轉化領域。離子液體/離子型共價有機框架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以1,3,5?三醛基間苯三酚與溴化乙錠或溴甲菲啶中的一種為結構單體,與離子液體通過一鍋法一步合成反應制得;離子液體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鹽、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鹽或1?癸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鹽。該方法改善了以往離子液體和共價有機框架分別作為催化劑時難于分離、反應條件苛刻的缺點,并實現了催化活性位點的高效集中。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小試造粒中纖維含量快速調試方法,該方法以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螺桿擠出造粒過程中的單位時間側喂下料量和單位時間造粒物料量的比值作為控制指標,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將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纖維含量變化控制在±1%的誤差范圍之內,該方法操作簡便、結果明確、有效可靠,特別適用于未裝備失重稱的機臺以及小批量生產的情況,對于材料性能穩定性、零件試驗失效分析等實際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塑性復合材料型材的拉擠成型設備及其成型方法,它屬于熱塑性復合材料生產加工技術領域。本發明以玻纖與化纖混紡織物為原料,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玻纖與化纖混紡織物從恒張力紗架上引出,經過前導向裝置進入預熱烘箱進行預熱,再經過后導向裝置進入成型模,然后將成型的混紡織物送入滾壓冷卻定型裝置,冷卻定型后的型材進入切割機按照所需尺寸進行切割。本發明同時公開了由恒張力紗架、導向裝置、預熱烘箱、成型模、滾壓定型冷卻裝置和切割機組成的成套設備。本發明解決了熱塑拉擠浸漬的困難,提高了熱塑性復合材料的浸漬效果;同時解決了熱塑拉擠中制作經緯向力學性能要求都較高產品的問題。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高剛性高耐熱聚丙烯復合材料生產專用混合裝置,包括圓柱狀桶體,在桶體的頂面設置有轉動軸,所述的轉動軸為中空結構,在桶體內部的轉動軸上沿桶體半徑方向延伸有多個連接桿,在連接桿上豎直向下設置有若干個攪拌桿,攪拌桿的中空結構預連接桿的中空結構連通,在每個連接桿的端部設置有弧形刮板,在桶體頂面設置有介質加熱機構,介質加熱機構通過管道與轉動軸的中空結構連通。本發明所得到的一種高剛性高耐熱聚丙烯復合材料生產專用混合裝置,其通過合理的加熱結構的設計,能有效對原料進行穩定加熱,加熱穩定性高,另外弧形刮板的設計,可將桶體內壁上的原料刮除,混合均勻性更強。
本發明公開了聚醚酰亞胺介電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應用,聚醚酰亞胺介電復合材料,包括有聚醚酰亞胺聚合物和分散在聚醚酰亞胺聚合物中的經過表面改性的無機納米陶瓷顆粒;所述無機納米陶瓷顆粒為依次進行雙氧水羥基化和硅烷偶聯劑表面改性后的無機納米陶瓷顆粒。本發明的聚醚酰亞胺介電復合材料,具有良好介電性能,表面改性后,納米陶瓷顆粒表面留有和聚合物類似的結構,提高了納米陶瓷顆粒在聚合物中的相容性,也提高了納米陶瓷顆粒的分散性,實驗證明,本發明的聚醚酰亞胺介電復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介電性能,是一種有希望在介電電容器、半導體及電子封裝等現代電子電力領域應用的復合介電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材料汽車制動盤的溫度場仿真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導入制動盤的幾何模型,基于制動盤的復合材料屬性設置所述幾何模型的材料參數;確定幾何模型的分析步,并分別對每一個分析步設置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基于分析步模擬計算幾何模型對應的溫度場云圖。本發明實現了根據制動盤的復合材料屬性對構建的幾何模型的材料參數進行設置后,對幾何模型進行溫度場云圖的仿真計算,當仿真結果不理想時,僅需調整材料參數便能夠對零部件進行材料設計優化,減少設計成本。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物基填充劑改性聚乳酸復合材料產品的成型方法。它解決了現有技術竹纖維容易碳化等技術問題。本聚乳酸竹纖維復合材料的造粒工藝包括如下步驟:S1、備料;S2、投放;S3、加熱;S4、擠出;S5、切斷;S6、壓鑄。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可以防止竹纖維材料在輸送通道被長時間的高溫加熱導致的碳化,提高了產品質量;同時,由于經過輸送通道的路徑縮短,也就可以提高竹纖維的添加量從而降低生產主料的成本。
一種全纖維素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采用碘催化制備表層乙?;w維素并以此作為力學增強型填料纖維,纖維素纖維的表面在碘催下逐步乙?;?。纖維素纖維的乙?;幚碓鰪娏伺c醋酸纖維素的相容性,但也降低了纖維素本身的結晶度,削弱了纖維的拉伸強度,因此,乙?;诶w維上的取代度應受反應時間的控制,以保持這兩種相反作用的平衡,從而達到最優化,本發明將作為力學增強填料的纖維素將部分乙?;男?,與塑化的CDA通過熱混方式,制備出全醋酸纖維素復合材料,由于母體和填料在表面均具有乙?;?,且具有相似的化學結構,因而加入部分乙?;w維素可以促進CDA母體和乙?;w維素纖維之間的界面相容性提高,最終提高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本發明涉及一種石墨/碳化硅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⑴將硼酸鎂晶須、發泡劑和水在發泡機中混合,得到一泡沫狀的第一混合物,其中,硼酸鎂晶須的重量份為0.05~1.2,發泡劑的重量份為0.1~0.3,水的重量份為3~10;⑵將石墨和碳化硅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其中,石墨與碳化硅的重量比為1:(1~5);⑶將所述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均勻得到第三混合物,其中所述第二混合物的重量份為10;⑷將所述第三混合物進行加壓成型,以及高溫燒結得到所述石墨/碳化硅復合材料。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采用上述制備方法得到的石墨/碳化硅復合材料。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紋理和自清潔功能的高分子復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該高分子復合材料包括基布、涂層和表面膜,且表面具有帶凹凸感的仿天然物質的紋理,酷似牛皮紋、蟾皮紋、樹皮紋或鉆石紋等。表面膜是在涂層表面涂覆表面處理液而形成的輕薄的膜或稱為微膜,表面處理液的配方以重量份計為:商品丙烯酸表面處理劑100份,溶劑20~100份,消光劑1~4份。其制造方法是將涂層劑涂布到基布表面并烘干;然后涂覆表面處理液并塑化成型;再經紅外加熱后輥壓紋理。本發明制備的高分子復合材料,強度和耐磨性等技術指標符合相關標準,同時可根據客戶要求按需定制;其表面啞光且具有帶凹凸感的紋理和自清潔功能。裝飾效果極佳。
本實用新型屬于TPU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尤其為高強度耐磨型TPU復合材料生產線,包括拌料罐,所述拌料罐表面的一側設置有罐門,所述拌料罐的一端連接有出料管,所述拌料罐的頂部安裝有第一電機。該高強度耐磨型TPU復合材料生產線,在對拌料罐內加入干燥后的原物料和相應比例的添加物質后,通過啟動第一電機,使第一電機在工作時帶動攪拌軸進行轉動,在攪拌軸轉動時帶動連接桿表面的攪拌葉片進行轉動,增大了攪拌葉片與物料接觸的面積,從而方便于對拌料罐的內部進行攪拌,有利于物料攪拌的更加均勻,固定箍底部的攪拌桿在拌料罐的底部進行轉動,方便于攪拌完成后物料的輸出,避免發生堵塞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抗撕裂金屬通導復合材料,屬于導電薄材領域。它解決了現有導電薄材抗拉伸強度低的問題。本抗撕裂金屬通導復合材料包括金屬基層,在金屬基層的下表面設有金屬鍍層一,在金屬鍍層一遠離金屬基層的一面設有抗撕裂層,在抗撕裂層遠離金屬鍍層一的一面設有金屬鍍層二,在所述的抗撕裂層上設有若干貫穿厚度方向的通孔,在通孔內設有連接金屬鍍層一與金屬鍍層二的孔內鍍層,在金屬基層與金屬鍍層一之間設有粘結導電層。本抗撕裂金屬通導復合材料設置抗撕裂層,薄材整體強度高,撕裂效果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連續玻璃纖維增強PETG預浸帶復合材料,包括以下組分,各組分的含量以重量比表示為:連續玻璃纖維20~70份,PETG 30~80份,抗氧劑0.01~3份。該連續玻璃纖維增強PETG預浸帶復合材料采用連續玻璃纖維充分發揮玻璃纖維的力學性能,不僅大幅提高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而且可實現連續化生產,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樹脂組合物及復合材料,樹脂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樹脂:90?110重量份;增強填料:1?3重量份。樹脂組合物中,增強填料與樹脂之間具有良好的界面粘接特性和耐化學特性,增強填料與樹脂兩者相容,形成新的增強體,且增強填料本身為增強體,所生產的復合材料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壓縮強度良好,層間剪切強度高,復合材料整體力學性能良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長效耐熱氧老化性能、低氣味抗發粘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這種聚丙烯復合材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組成:聚丙烯37~97,納米無機填料0~30,環氧樹脂0.5~5,八環氧基籠形聚倍半硅氧烷1~10,彈性體1~15,抗氧劑0.1~0.5,其他助劑0~2。本發明通過在納米無機填料增強聚丙烯復合體系中引入環氧樹脂和八環氧基籠形聚倍半硅氧烷,通過環氧基內部的鍵合作用,形成交聯網絡結構,能夠與常規抗氧劑形成協同抗氧效應;同時八環氧基籠形聚倍半硅氧烷的小尺寸效應能夠使得聚丙烯結晶尺寸更小,晶格更完善,結構更均勻,能夠抑制氧氣進入材料內部以及在材料內部擴散,從而顯著提高聚丙烯復合材料的耐熱氧老化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鉛壓電陶瓷纖維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由無鉛壓電陶瓷纖維及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相間排列而成,其中無鉛壓電陶瓷纖維材質可選包括鈮酸鉀鈉(KNN)基無鉛壓電陶瓷,鈦酸鉍鈉(BNT)基無鉛壓電陶瓷,鈦酸鋇(BT)基無鉛壓電陶瓷;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可選包括環氧樹脂、聚酰亞胺等。同時,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制備上述無鉛壓電陶瓷纖維復合材料的制作工藝。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氣味的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包括以下組分,其各種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麻紗5?10份;玻纖紗30?50份;聚丙烯樹脂100份;抗氧劑2?5份;光穩劑1?3份;增韌劑0?5份;交聯劑0.05?0.3份。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麻纖維孔道的吸附功能和纖維本身活性集團的鍵合作用,在汽車零部件的注塑過程中,主要吸附由于高溫導致聚丙烯樹脂熱降解產生的小分子以及助劑本身的氣味,制備得到低氣味的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改善汽車車內的環境。而且成本低,工藝簡單,滿足實際生產的要求。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磨耐污且兼具軟觸感的阻燃復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S1、制備基材層;S2、將軟質彈性層和含氟化合物薄膜依次鋪放在所述基材層表面上;然后使所述軟質彈性層和含氟化合物薄膜覆蓋在所述基材層上;S3、然后排除出各層材料間的空氣,進行真空加壓貼合;S4、在2~10倍大氣壓條件下,進行加壓保溫,移除所述基材層、軟質彈性層和含氟化合物薄膜之間的界面存留的氣泡,得到耐磨耐污且兼具軟觸感的阻燃復合材料。本發明的制造方法制得的耐磨耐污且兼具軟觸感的阻燃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剛性和抗沖擊性,同時兼具表面耐磨、耐劃、耐化學性能,又具有軟質彈性材料的柔觸感,還同時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性。
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聚乳酸竹纖維復合材料的造粒工藝。它解決了現有技術竹纖維容易碳化等技術問題。本聚乳酸竹纖維復合材料的造粒工藝包括如下步驟:S1、備料;S2、投放;S3、加熱;S4、擠出;S5、冷卻;S6、造粒。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可以防止竹纖維材料在輸送通道被長時間的高溫加熱導致的碳化,提高了產品質量;同時,由于經過輸送通道的路徑縮短,也就可以提高竹纖維的添加量從而降低生產主料的成本。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纖維布膜狀三元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聚苯硫醚制成聚苯硫醚固體含量為30-50%的溶液A;(2)、將上述溶液A與聚四氟乙烯樹脂分散液B,按要求配成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制成不同配比的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混合溶液(3)、將玻璃纖維布浸漬于上述混合溶液,根據要求一直到第N次浸漬--干燥--燒結工序,得到所要求的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纖維布膜狀三元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的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和玻璃纖維布膜狀三元復合材料增強了聚四氟乙烯與玻璃纖維布結合強度,擴大了其使用范圍。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發熱遮陽復合材料的加工方法,屬于功能紡織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以含羧基糖類衍生物為模板,加入銅氨溶液和硫化鈉,在其表面原位沉積形成納米硫化銅粒子,制備具有自發熱功效的納米增稠漿;然后將納米增稠漿與納米二氧化鈦、聚丙烯酸酯類乳液共混,并加入氯化鈣制備自發熱涂層漿;最后,將涂層漿施加到紡織品表面,經焙烘后得到具有抗菌和自發熱功能的遮陽復合材料。與傳統基于丙烯酸酯類的涂層加工相比,本發明述及的方法加工的自發熱遮陽復合材料具有發熱效率高、兼有抗菌性的功效。
本發明涉及一種滌綸針織印花復合材料與真絲面料復合產品及其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設計和制造作為面層的滌綸針織印花復合服裝材料;選取真絲面料作為里層;將里層和面層復合在一起。本發明的滌綸針織印花復合材料與真絲面料復合產品的生產工藝本可以直接挑選市面上適合的輕薄柔軟平滑的真絲面料來與改良的印花復合服裝材料通過特定的復合工藝復合形成需要的印花復合滌真絲面料,三步法生產工藝更簡單可靠,內外兩層都是單一成分的布料,染整加工更方便,其色牢度等指標更好控制,特別是外層印花滌綸材料的生產成本與真絲相比更低,比同等重量的純真絲面料價格低許多。本發明還涉及一種滌綸針織印花復合材料與真絲面料復合產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蓄電池托架用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的汽車蓄電池托架用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由如下的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構成:聚丙烯樹脂30?70份、普通LFT長玻璃纖維20?40份、磨碎玻纖增韌劑20?40份、0.1?5份抗氧化助劑。其中采取磨碎玻纖和長玻纖纖維復配作為填充增強方式,摒棄單一長纖填充改性PP的不足,通過本發明制備得到的長玻纖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抗沖擊性好,尺寸穩定性、抗振動性好,耐高/低溫性能優異,可很好適合用于制備汽車蓄電池托架,在滿足高性能的基礎上,相比傳統金屬電池托架,更加的輕量化,降噪以及方便運輸和生產裝配。
本發明披露了一種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工藝。該納米復合材料包括約100重量份的橡膠改性的接枝共聚物以及約0.1?50重量份的膠態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所述橡膠改性的接枝共聚物(A)通過接枝共聚合而制得,其中包括約30?65重量份的合成膠(A1)、約40?90重量份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A2)以及約25?50重量份的丙烯腈化合物(A3)。該納米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如沖擊強度、拉伸強度、以及模量。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浙江嘉興有色金屬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