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加工性能優異的銅鋁復合材料,為將去皮后的銅、鋁坯料進行擠壓復合,得到基礎復合材料,將基礎復合材料在500~600℃下保溫5~10min,其后以5~10℃/min的速率降溫至400~500℃,保溫15~20min,其后以20~30℃/min的速率降溫至200~400℃,保溫30~60min,其后以5~10℃/min的速率降至常溫,即得到所述加工性能優異的銅鋁復合材料,其復合界面平均厚度為15~30μm,界面最大厚度與最小厚度差為3~20μm,界面主要化合物為CuAl2、Cu3Al4、Cu3Al2、Cu5Al7、Cu9Al4。本發明的銅鋁復合材料其復合層結合強度大,復合層與坯料的界面邊緣模糊,復合層較多地滲入坯料中;所述銅鋁復合材料延展性好,伸長率高,易于裁剪、鉆孔、彎折,加工過程中不易出現波紋、開裂和變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塑性聚乙烯醇-皂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其特點是將皂石0.5~10份,水10~25份加入低速攪拌混合機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30~60分鐘,然后在室溫下密封放置1小時;將上述混合物與聚乙烯醇樹脂100~150份,增塑劑30~60份,穩定劑0.5~2份和改性劑1~10份加入高速攪拌混合機中,在室溫下攪拌混合30~60分鐘,攪拌速度為1000~2000rpm,然后在室溫下密封放置48小時;得到的混合物加入螺桿擠出機直接擠出、造粒,擠出溫度115~140℃,螺桿轉速為30~80rpm,制得熱塑性聚乙烯醇-皂石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既能實現熱塑加工,又能提高力學性能及耐水性能,具有制備工藝簡單,操作簡便,成本低,環境友好,有利于實現工業化的優點,拓展了聚乙烯醇的應用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孔方法,一種制孔方法,解決按照現有制孔方法,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孔口出現分層和撕裂缺陷的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孔方法:首先,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孔孔口出刀面粘貼金屬膠帶;其次,使用匕首鉆對碳纖維復合材料鉆初孔,初孔貫穿碳纖維復合材料和金屬膠帶;再次,使用匕首鉆對初孔進行擴孔;再次,使用匕首鉆對鉆孔進行擴孔,擴孔后的鉆孔直徑與擴孔前的鉆孔直徑的差均不大于1.0mm;再次,重復擴孔,使鉆孔擴孔后的鉆孔直徑比終孔直徑小0.1~0.2mm;最后,使用鉸刀對鉆孔進行制終孔。本發明適用于對碳纖維復合材料進行制孔,可避免孔口分層和撕裂缺陷,提高制孔質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交聯聚乙烯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應用,所述交聯聚乙烯復合材料以交聯聚乙烯為基體,以氮化硼微球與氮化硼納米片的混合填料為導熱顆粒,構成三維導熱網絡通道。發明基于密堆積原理,利用微米尺度的球形氮化硼與納米尺度的薄層氮化硼片之間的協同作用,在復合材料中構筑導熱通道,實現復合材料熱導率的大幅度提升,同時得益于氮化硼的寬能級間隙,復合材料保持了很好的絕緣特性。本發明中制備復合材料的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質量高,適用于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所獲得的具有高導熱、高絕緣特性的交聯聚乙烯復合材料可用作電纜的主絕緣材料,大幅度提高電纜運行的壽命和穩定性。
本發明屬于導熱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獨特的隔離雙網絡結構的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導熱聚合物基復合材料,所述導熱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的組分包括:熱塑性聚合物、導熱填料A和導熱填料B,所述導熱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具有隔離雙網絡結構,所述隔離雙網絡結構是指:在導熱聚合物基復合材料中,導熱填料A在熱塑性聚合物內形成導熱網絡1,導熱填料B粘附在二元共混顆粒表面形成將導熱網絡1隔離在二元共混顆粒之間的導熱網絡2,導熱網絡1與導熱網絡2相互連接。所得復合材料構建的隔離雙網絡的協同結構具有更高的協同效率,從而大幅提高了材料的導熱性能。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短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汽車零部件的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短碳纖維復合材料進行烘烤處理以去除水分;(2)將步驟(1)處理后的短碳纖維復合材料放入注塑機中,并使所述短碳纖維復合材料升溫變成熔融狀態;(3)將步驟(2)熔融狀態的短碳纖維復合材料注入注塑成型模具中;(4)待所述模具中熔融狀態的短碳纖維復合材料完成流動、成型并冷卻后噴涂脫模劑,保壓后脫模,得到最終的樣件。本發明制備得到的產品既有短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強度和表面紋理,同時也能夠方便的與周圍零部件進行連接,而且還能滿足規?;a。
本發明涉及摻雜N且負載PtNi雙金屬的石墨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屬于生物檢測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了摻雜N且負載PtNi雙金屬的石墨烯復合材料,它是將N原子摻雜進石墨烯的碳晶格中形成石墨氮結構,并且在碳網上負載PtNi納米顆粒形成的石墨烯復合材料。本發明還提供了該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以及用該石墨烯復合材料構建得到的電化學傳感器。本發明石墨烯復合材料對H2O2具有優異的吸附和催化能力,能夠有效地放大電化學信號,進而實現腫瘤的快速診斷。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玄武巖纖維復合材料用剪切裝置,包括機架和切刀,所述機架上安裝有臺面,所述機架通過螺栓連接有支撐塊,一組所述支撐塊中間通過轉軸連接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中間通過軸承連接有輥軸,本實用新型在機架上安裝支撐塊配合固定塊與輥軸這,用于適應復合材料卷筒的安放工作,保證穩定放卷復合材料,需要裁切復合材料時,將復合材料放出,穿過切刀的底板,直到復合材料與臺面端部對齊,方便測量復合材料的長度,然后將壓板蓋在復合材料上,防止復合材料在切割時松動,沿著滑軌移動切刀到需要切割的位置,然后下壓切刀的刀板,使得切刀將復合材料切割出來,調節方便,且能夠適應多種寬度的復合材料切割作業。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物可降解聚酯PBAT復合材料,涉及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包括按重量份數計的如下組分:PBAT改進材料75?99份,有機添加劑1?20份。本發明的生物可降解聚酯PBAT復合材料通過利用對苯二酚中的酚羥基與PBAT中的酯基作用形成氫鍵,制備出的PBAT改性材料,然后再與有機添加劑吹塑混合制備出的PBAT復合材料具有流動性好的優點,使得PBAT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柔性和機械性能,實現了PBAT復合材料的快速、規?;a,使PBAT復合材料不再局限于膜袋產品,進一步擴大了PBAT復合材料的應用范圍。
本發明涉及一種C/C復合材料表面抗氧化燒蝕涂層的制備方法。通過采用化學液相汽化沉積工藝,利用其特有的集膚效應,使超高溫陶瓷前驅體發生裂解反應,并逐漸沉積在C/C復合材料表面。最后再進行高溫熱處理,使超高溫陶瓷充分轉化,從而在C/C復合材料表面制備出抗氧化燒蝕涂層。本發明中,化學液相汽化沉積工藝參數、陶瓷前驅體的成分及比例、高溫熱處理參數對涂層制備有著直接影響,可以通過調節工藝參數,對表面涂層進行微觀結構、組織成分的調控。本發明的創新性在于采用化學液相汽化沉積工藝,并利用其特有的集膚效應,在C/C復合材料表面制備出抗氧化燒蝕涂層,從而克服傳統工藝制備的涂層厚度不均一,與基體結合強度不高,陶瓷分布不均勻,結構不致密等缺點,實現C/C復合材料表面涂層防氧化、抗燒蝕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本發明公開的聚對二氧環己酮/無機納米纖維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是由聚對二氧環己酮基體材料和無機納米纖維共混構成,其中無機納米纖維與聚對二氧環己酮的重量比為0.5~10∶100,且該復合材料楊氏模量為364-942MPa。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由于本發明提供的復合材料中含有的無機納米纖維的長徑比高,纖維之間聚集作用力微弱,且在復合材料中呈納米尺寸分散,因而不僅大幅提高了材料的熔體強度、改善其加工性能,還顯著提高了復合材料的強度,且制備方法成熟,簡單易行,易于推廣。
具有梯度結構的聚合物泡沫復合材料,含有至少兩種熱塑性聚合物,所述熱塑性聚合物的含量和材料中的泡孔尺寸沿厚度方向或徑向呈梯度變化。上述聚合物泡沫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1)制備一系列組分相同、質量比不同或組分不同的熱塑性聚合物的共混物;(2)將步驟(1)制備的各熱塑性聚合物的共混物分別進行真空壓膜成型得到片狀組合物,然后將至少兩片組分相同、質量比不同或組分不同的片狀組合物進行有序重疊并熱壓成一體形成復合材料坯體;(3)將步驟(2)制備的坯體置于發泡高壓反應釜中并通入超臨界流體作為發泡劑,當超臨界流體在所述坯體中達到飽和狀態后,通過快速降壓法或快速升溫法使復合材料坯體發泡,然后冷卻定型。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滑塑木復合材料地板,包括復合材料地板本體,所述復合材料地板本體的表面為上凹弧面與內凹弧面相間排布,且上凹弧面的表面設有不規則的磨砂顆粒,所述復合材料本體的左側面設有插柱,所述插柱的端部固定有第一磁鐵塊,所述復合材料本體的右側面設有用于固定插柱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內部設有與插柱端部的第一磁鐵塊磁極相反的第二磁鐵塊。該防滑塑木復合材料地板,廢物回收利用,不浪費木材,更加的生態友好;通過在復合材料木板本體上呈相間排布上凹弧面和內凹弧面,且在上凹弧面上設有不規則的磨砂顆粒,人在上面行走時,可以產生較大的摩擦力,不會輕易的滑倒,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聚芳醚腈玻纖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綜合性能良好的聚芳醚腈玻纖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是以聚芳醚腈和玻璃纖維為原料,以鄰苯二甲腈預聚物為增塑劑,熔融共混制成粒料,粒料注塑或壓制成型后熱處理得到的;聚芳醚腈、玻璃纖維、鄰苯二甲腈預聚物的重量配比為45~85∶10~40∶3~15。本發明的聚芳醚腈玻纖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為120~180MPA,彎曲強度150~250MPA,熱變形溫度為160~180℃,可廣泛應用在航空復合材料、電子封裝材料以及汽車零部件等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實用于U形復合材料蜂窩夾層制件蜂窩芯穩定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S1:在工裝(1)的U形槽(4)內鋪設復合材料預浸料鋪層(3),使復合材料預浸料鋪層(3)與U形槽(4)底部緊貼;S2:將蜂窩芯(5)放置于復合材料預浸料鋪層(3)上,并在蜂窩芯(5)上鋪設復合材料預浸鋪層(3),使蜂窩芯(5)包覆于上下鋪設的復合材料預浸鋪層(3)內;S3:所述步驟S2中的復合材料預浸鋪層(3)的端部通過多個抓緊部(7)與工裝(1)固定,多個抓緊部(7)設置在復合材料預浸鋪層(3)四周并間隔設置于工裝(1)上。本發明既可防止蜂窩芯滑移,又能使復合材料預浸料鋪層能夠被壓實,防止產生分層。
本發明涉及一種氨基封端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環氧納米復合材料。具體公開了一種改性氧化石墨烯,其是由A基團替換氧化石墨烯表面羧基上的?OH基團所得,A基團的結構如下所示;本發明還公開了采用該種改性氧化石墨烯作為原料制備得到的環氧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備的氨基封端改性的改性氧化石墨烯,在低添加下,可以大幅度提高環氧納米復合材料的儲能模量和玻璃化轉變溫度,提高復合材料的剛性和耐熱性,同時還能顯著提升力學性能,特別是拉伸性能,綜合性能優異,應用前景優良。
本發明涉及多金屬摻雜磷酸鐵鋰/碳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多金屬摻雜磷酸鐵鋰/碳復合材料,分子式是LiFe(1?(a/2)x?(b/2)y)MxNyPO4/C,其中,x+y=0.01?0.1,M、N為摻雜金屬,a,b分別為M、N摻雜金屬的價態,a、b不為0,并且a是二價以下,b是三價以上;其中,摻雜金屬M、N原位占據鐵位。本發明多金屬摻雜磷酸鐵鋰/碳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其可以規避亞鐵價態轉變成三價鐵價態時,某些摻雜金屬會從占據的原鐵位被擠出而無法進入磷酸鐵鋰或電池正極材料中,減弱所得電池正極材料的性能問題。同時還可獲得可直接摻雜三價以上金屬和不可直接摻雜二價以下金屬的多種金屬混合摻雜的磷酸鐵鋰/碳復合材料。
氨基酸共聚物-硫酸鈣復合材料及制備方法。復合材料主要由多元氨基酸共聚物和硫酸鈣組成,其中多元氨基酸共聚物中至少含有Ε-氨基己酸,其余的氨基酸選自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脯氨酸、羥脯氨酸、賴氨酸和精氨酸。將硫酸鈣和所說各氨基酸單體在惰性氣體保護和150~160℃條件下充分攪拌混合并脫除水分后,于200℃~250℃條件下進行原位聚合復合反應,即得所說的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在模擬體液中浸泡12W后的降解比例可為10~100%,浸泡液的PH大于6,并且其降解速率可由多種方式實現可控可調,極大的改善了單獨以硫酸鈣為骨修復材料時其降解過快和形成酸性環境的缺點。
本發明涉及鐵酸銅光?芬頓催化磁性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光降解技術領域。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水熱法、模板法制備光催化材料時需控制的參數比較多,工藝復雜。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鐵酸銅光?芬頓催化磁性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由硝酸鐵、硝酸銅、燃料混合配制成水溶液,然后通過低溫燃燒合成得到具有磁性的鐵酸銅光催化磁性復合材料,所述復合材料的主要成分為CuFe2O4。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制備得到的鐵酸銅光催化磁性復合材料作為光?芬頓光催化劑適用于染料降解以及水處理過程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復合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聚氯乙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耐寒、耐熱、高抗沖的聚氯乙烯復合材料,所述聚氯乙烯復合材料按重量份計包含聚氯乙烯80~145份和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20~35份。本發明聚氯乙烯復合材料采用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對聚氯乙烯進行改性,擴大了聚氯乙烯材料適用的溫度范圍,使得產品的強度、剛度、韌性兼顧,并具有良好的耐寒、耐熱性能,適用于做管材或型材。
一種制造壓電復合材料薄膜的方法,包括:將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溶于溶劑中,以形成溶液;添加官能基化納米碳管至溶液中,以形成復合材料溶液,其中官能基化納米碳管包括羧基、羥基、氨基或其組合,官能基化納米碳管為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重量的0.005wt%至1wt%;涂布復合材料溶液,以形成薄膜;以及依序對薄膜進行退火制程與極化制程,以形成壓電復合材料薄膜。另提供一種壓電復合材料薄膜及包括以上述方法制得的壓電復合材料薄膜的壓電式揚聲器。此壓電復合材料薄膜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較大的振幅及音量、較長的使用壽命及較高的振膜高頻率音域,可有效解決先前技術中所述問題。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鐵基非晶合金復合材料,所述鐵基非晶合金復合材料的組成為:FeaAlbGacY3?dVdInxCoyBzSir,其中a,b,c,d,x,y,z,r為原子百分比,70≤a≤76,3≤b≤5,c的值為0或2,0≤d≤3,0≤x≤1.86,8≤Co≤10,z的值為4或8,0≤r≤3。本發明的鐵基非晶合金復合材料具備優異的高塑性和軟磁性能,其飽和磁感應強度達到Bs=1.73T,通過采用粉末冶金的方式制備出的大塊非晶合金復合材料的致密度達到98.7%,強度高達2.08GPa,力學性能良好,能夠滿足工業需要,同時,本發明的鐵基非晶合金復合材料不含有昂貴的稀土元素,唯一較貴的銦元素需求量也極少,因此其制造成本不高,工藝不復雜,易于實現商業化生產。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火燒性能強的復合材料氣瓶,解決現有技術所纏繞纖維遇火災時易失效導致火災險情加劇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氣瓶內膽,設于氣瓶內膽外壁上的氣瓶增強層,及纏繞于氣瓶增強層外壁上的抗火燒纖維層。本發明來源于中國交通部運用推廣項目《新能源汽車用碳纖維全纏繞氫燃料儲運設備運用推廣》,項目編號ZCKJCD?201804。本發明在氣瓶內膽外壁上燒結固化厚度為1?1.3倍氣瓶內膽厚度的氣瓶增強層,再刷涂一層厚度為0.5?1mm的耐火樹脂層,最后纏繞一層1/8?1/4倍氣瓶內膽厚度的耐火復合材料層,可有效增強復合材料氣瓶的耐火燒性能,保證復合材料氣瓶在遇火災時不失效,提高復合材料氣瓶的安全性。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聚晶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涉及復合材料領域,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復合材料硬度不足的技術問題。所述聚晶復合材料,包括:基體;通過黏結劑燒結復合在所述基體上表面的聚晶復合材料;通過黏結劑燒結復合在所述基體上表面的增強相;其中,所述聚晶復合材料包括:晶粒度>7.0級的金剛石晶粒和晶粒粒徑為0.1~20μm的立方氮化硼晶粒。本申請所述聚晶復合材料綜合了金剛石復合材料和立方氮化硼復合材料的優點,使得復合后的復合材料致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從而提高了所述復合材料的硬度。
本發明涉及一種礦物材料與超高溫陶瓷(UHTCs)協同改性C/C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通過采用分散劑對礦物材料顆粒進行表面處理,提高礦物材料在有機溶液中的分散性,隨后將含有礦物材料的有機溶液與UHTCs有機前驅體溶液混合均勻,并采用前驅體浸漬裂解工藝,將礦物材料與UHTCs共同引入C/C復合材料中,以此制備礦物材料與UHTCs協同改性C/C復合材料,進一步提升復合材料的防氧化和抗燒蝕性能。本發明中,礦物材料種類與含量、UHTCs前驅體的成分及比例、高溫熱處理參數對復合材料性能有著直接影響,可以通過調節工藝參數,對復合材料微觀結構、組織成分進行調控。本發明的創新性在于采用礦物材料與UHTCs對C/C復合材料進行協同改性,利用礦物材料與UHTCs在高溫氧化環境下的相互反應,促使服役表面形成高致密、低損耗的自生穩定氧化物防護層,解決目前UHTCs改性C/C復合材料服役表面氧化物防護層致密性低、熱穩定性差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復合材料的防氧化和抗燒蝕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導熱絕緣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導熱絕緣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聚合物基體:100重量份;改性碳系填料:5-33重量份;其中,所述改性碳系填料為碳系填料經過絕緣金屬氧化物的二次包覆改性。本發明通過對碳系填料二次包覆,提高碳系填料的包覆率,使包覆原材料最大限度得到利用,在確保復合材料的導熱性較佳的同時,使復合材料保持優異的絕緣性,擴大復合材料的應用范圍。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聚合物纖維基導電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聚合物纖維基導電復合材料,所述復合材料具有核殼結構,殼為金屬粒子,核為聚合物α和聚合物β按照一定質量比制成的復合纖維,聚合物α與聚合物β的質量比為100 : 20~100 : 5;其中,所述聚合物α為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己內酯、聚苯硫醚砜、聚醚砜或聚丙烯腈,所述聚合物β為聚乙烯醇、聚多巴胺或聚酰胺66。本發明所得復合材料的電性能得到顯著改善,復合材料的電阻率從109Ω/cm降低到104?105Ω/cm。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強柔性樹脂基體復合材料防撞護欄,具有一個沿縱向延伸并在復合材料中內置鋼筋架的護攔型材。浸膠的增強纖維按延性鋪層方式,以層間混雜、層內/層間混雜結構纏繞成型在具有抗彎曲截面的鋼筋骨架上,復合成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連續型材。本發明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增強相材料混雜于樹脂基復合材料基體相材料中構成的混雜結構復合材料。通過層間混雜按護攔構件制件不同部位的強度要求設計纖維的排列,使纖維增強材料具有各向異性,損傷后易修理。與普通單增強相復合材料比,比重小、比強度和比模量大。沖擊強度、疲勞強度和斷裂韌性高。
本發明屬于鋰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螺旋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鋰電池。本發明提供的螺旋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包括螺旋納米碳纖維基體和在所述螺旋納米碳纖維基體上的交替層,所述交替層包括交替層疊的硅層和碳層,所述交替層的兩側外層分別為硅層和碳層,所述螺旋納米碳纖維基體與所述交替層中的外層硅層接觸。螺旋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螺旋納米碳纖維基體表面沉積硅層,得到硅基復合材料;在所述硅基復合材料的硅層表面沉積碳層,得到初級螺旋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在碳層表面重復交替沉積硅層和碳層,得到螺旋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本發明的螺旋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作為鋰電池負極具有優異的循環性能。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光學薄膜的PC/PMMA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將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富勒烯放入混合機中,加入潤滑劑,攪拌混合均勻,然后依次加入相容劑、抗氧劑、硬度改性劑和有機硅光擴散劑,攪拌混合,使用雙螺桿擠出機造粒,得到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復合材料;采用PC和PMMA樹脂的共混擠出,有利于改善復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提高了復合材料的流動性、降低了復合材料的粘度,使得復合材料易于表面聚集,提高制件的耐磨性,同時通過添加相容劑,使PC和PMMA間的粘合力增大,形成穩定的結構,制備的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優異,通過本發明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表面硬度、熱變形溫度和光澤性。
中冶有色為您提供最新的四川有色金屬復合材料技術理論與應用信息,涵蓋發明專利、權利要求、說明書、技術領域、背景技術、實用新型內容及具體實施方式等有色技術內容。打造最具專業性的有色金屬技術理論與應用平臺!